◆顧 君
(浙江省建徳市馬目中心學校)
農村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策略之探討
◆顧 君
(浙江省建徳市馬目中心學校)
名著閱讀教學,學生可以認識古老的中華文化,汲取民族精神,加深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從名著閱讀教學的意義和困惑、名著閱讀教學的對策和成果展示,對農村初中語文開展名著閱讀教學的策略進行探討。
農村初中 名著閱讀教學 教學策略
1.缺乏適合的閱讀環境和氛圍。農村文化資源的奇缺,導致大部分初中學生閱讀材料匱乏。缺少合適的閱讀環境,沒有閱讀的氛圍,名著閱讀對他們來說是枯燥乏味的事,因此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名著閱讀就顯得相當重要也困難重重,營造良好的名著閱讀氛圍,是農村中學語文老師的一大重要任務。
2.缺乏正確的閱讀引導和方式。農村初中學生由于文化資源的匱乏,閱讀能力有限,對于名著的閱讀更是缺少接觸,缺乏正確的閱讀方式。因此,在農村中學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時,教師的最大困惑就是如何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
3.缺乏必要的閱讀感悟。閱讀,重在理解后的感悟,但對于閱讀困難的農村學生來說,如何感悟、如何體會名著片段中人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學生很是茫然,只是為了讀而讀,教師也束手無策,只能為教而教。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索然寡味。
(一)循序漸進名著閱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1.從易到難梯度教學,培養學生對名著的興趣。學生對名著沒有閱讀興趣,究其原因,首先,名著的閱讀篇幅要遠遠大于初中語文的任何一篇課文,較長的篇幅會占用學生一大塊時間,這對于剛進入中學面對越來越多的學科的初中生來說,閱讀是件很煩的事了。其次,大部分的名著使用的語言都具有當年那個時代的特色,描述的事件背景也遠離現實生活,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無法正確理解名著中說描述的事件、場景,無法正確解讀名著中所要表達的內涵,對理解名著所表達的情感更是產生了一定的困難,更不用說去感悟名著所蘊含的情感和哲理了。因此,教師要想激發學生對名著的關注度,激起他們閱讀名著的欲望,激發他們閱讀名著的興趣,那么,教師就要從閱讀的內容入手,開展梯度教學,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使學生感到名著也沒有他們想象的高大上、那么艱澀難懂,從而開始關注名著、喜歡名著。
比如,七年級時,學生剛從小學進入中學階段,心智上剛從童年跨入少年,學習習慣等方面還沒習慣中學學習,于是,我就讓學生先閱讀一些篇幅較短、語言通俗活潑容易理解的名著,像《魯濱遜漂流記》這樣的少兒作品,激起學生對名著的閱讀欲望,進入八年級,這時的學生已習慣中學學習,教師可以適當地增加名著作品的難度,讓學生閱讀一些篇幅較長,蘊含深長意味,具有意義理解的哲理的名著。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雖然描述的是前蘇聯的故事,但翻譯得語言流暢,情節起伏,閱讀的同時,我引導學生要向書中主人翁那樣堅強面對艱難困苦。進入九年了,學生和老師都要面對殘酷的中考了,我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名著,又引導他們去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感受作者寫書時的心境,引導他們從書中所表達的意蘊中感受精神和哲理,進而培養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這樣由易于理解到增大難度,由難度再增大深度,由深度再增大廣度,層層遞進地激發學生對閱讀名著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名著的理解和解讀,提高學生對名著的接受程度,增強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2.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效率。農村孩子的閱讀習慣本來就差,進入初中階段后大部分學生還是沒有養成好良好的閱讀習慣,更別說閱讀名著了,因此,閱讀名著學生們大都感到困難,無從不知道怎么切入,因此要想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提高閱讀效率,那么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比如,有的學生對名著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對那些篇幅冗長、文字晦澀的名著,在閱讀中無法感受閱讀的美妙,對描述的事件無法理解,這樣的閱讀學生的興趣就會慢慢地消磨,導致學生放棄對名著的閱讀。因此,我想方設法幫助他們養成符合自己閱讀習慣的方法。
比如,有個學生很想閱讀名著《西游記》,但自己的文言文底子很差,無法閱讀這本名著。于是,我就先建議這位學生閱讀現代版的《西游記》,也就是翻譯成白話文的《西游記》,讓他對《西游記》里面的故事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后再讓他閱讀原版文言文的《西游記》,并讓他準備一本古漢語詞典,方便遇到不認識的字時進行查閱。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既領略了名著的博大深厚,又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更提高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
3.結合多媒體教學,增加課堂閱讀趣味。當下是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數字化校園的推進使教學手段更為多樣化,多媒體集圖文、音樂、動畫為一體,形象直觀地再現文章、書中描述的場景,再現書中描述的故事情節和情節的展開,使學生一目了然地理解一些艱澀難懂的內容,理解了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描述,多媒體在名著閱讀中的運用效果也非常突出,更好地激發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增加了名著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比如,在初中名著閱讀課堂教學《西游記》一文時,為再現西游記中描寫的故事場景,我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閱讀教學。我在指導學生進行《西游記》閱讀時,借助多媒體將《西游記》里面的主要人物羅列出來,并且對羅列出來的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標志性特征、物品進行簡單的描述。既提高了學生對《西游記》這本名著的大概認識,又使學生了解了這部名著所要表達的哲理。學生對《西游記》的閱讀興趣也隨之越來越高,可見,高科技的多媒體運用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重要,教師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破解學生閱讀名著的畏難情緒。
(二)巧用課堂劇,激起學生學習成就感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更好地理解名著所蘊含的深遠意義,我在課堂教學中抓住幾個學生喜歡的角色,編成課堂劇,讓學生扮演自己喜歡的書中的角色,根據書中展開的故事情節,在課堂上演繹這段情節。
比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的《伊索寓言》的閱讀教學時,我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名著閱讀教學時課堂上的注意力,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我先播放了《伊索寓言》的動畫片,把學生是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了過來,與此同時,我借助動畫片的播放及時進行課前導入。播放完動畫篇后,我拋出了這樣的問題:
師:同學們,這部動畫是來自哪本名著?
生:《伊索寓言》
師:那么,對這部名著你們有多少的了解?哪位同學說說?
當學生將《伊索寓言》的名字講出來后,我繼續追問學生對《伊索寓言》的了解程度,這樣,我對學生閱讀《伊索寓言》的情況有了個大概的了解,接下來,我對《伊索寓言》的作者做了簡短的介紹,介紹了作者當時寫這本寓言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作者的人生經歷和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讓學生從這些名著的資料中領悟《伊索寓言》所蘊含的哲理,為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提供了借鑒。
課堂教學進入教學階段時,我首先讓學生安靜地閱讀《伊索寓言》的其中一卷。學生閱讀完畢后,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談談讀后的感受。然后,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伊索寓言》現在,我們來根據剛才我們閱讀的故事來演一出小品,同學們可以自由組合演出小組,各小組根據自己多故事的理解,自己確定要演繹的內容,具體的表演形式、對白,全部都由學生自己來安排,學生可以上網收集與相關的資料,為保證課堂教學時間,我規定了小品表演的時間。學生們在進行準備小品表演的過程中,逐漸地加深了對名著內容的理解,對名著內容說蘊含的哲理也就不斷地加深,使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動,體會到作者的閃耀著的智慧之光。因此,把故事請接通過課堂劇展現出來的過程,也正是學生對名著加深理解的過程,既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領略了《伊索寓言》的智慧,又激起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課堂劇功不可沒。
綜上所述,名著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的重要地位,名著閱讀教學的展開具有必要性,近年來,隨著中考改革的縱向深入,名著閱讀的比重逐年增加,由此可見,名著閱讀教學越來越重了。但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名著閱讀教學并非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名著閱讀教學,首先要求語文教師自身具有深厚的文學素養,對名著的有著獨到見解,對名著的閱讀教學有自己的研究,依據自己班級的學情,制定出符合自己班級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宋曉靜.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梁素麗.初中“名著導讀”教學的現狀與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0.
[3]張海彥,周正梅.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09):50-52.
[4]倪斌.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現狀與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4,(0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