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權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峽口學校)
談小學英語有效性課堂教學策略
◆陳 權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峽口學校)
新課程實施已經十多年了,各種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如雨后春筍般地進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所以,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將成為廣大教師所廣泛關注和研究的課題。
英語教學 有效性 策略
新課程實施已經十多年了,各種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如雨后春筍般地進入到課堂教學之中。作為一名多年從事農村英語教學的我,在此期間經歷了國家對整個教育的重視以及教學方面的革新,雖然教學時間不長,可我也深深懂得,英語教學非常難,學生學習得也非常辛苦,特別對于經濟不發(fā)達的農村地區(qū),要想把英語教學提向更高的層面,更是一大難題。所以,課堂教學改革是中小學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之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經成為廣大教師所廣泛關注和研究的課題。
有一位著名教育家說過,如果強迫學生進行學習,不但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會斷送一個人美好而遠大的理想。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要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興趣是前提。剛接觸到英語的小學生,對英語充滿了好奇。教師就有利于學生的這種對新生事物產生新鮮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動力更強,更持久。我分析那些英語成績差的學生就會發(fā)現,他們在平時英語學習時,是討厭英語的,根本就對英語沒有產生過興趣,他們在無興趣——厭學——不學——成績差——更不感興趣的軌道上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所以,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沒有興趣的感興趣,失去興趣的重拾興趣。因此,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的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運用游戲,學唱英語歌曲,猜謎語等多種教學手段,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在課前組織教學生,要是可以充分利用五分鐘時間播放簡單的英語歌曲,通過,讓學生學唱英語歌曲,給學生營造一種學習英語的良好氛圍,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很快就能走進英語課堂,融入英語教學之中,為實現又笑星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又如,在教學“be”的用法時,可以變成口訣:我用am,你用are,is連著它、她、他;主語單數用is,主語復數都用are。這樣,學生趣意盎然,使容易混淆的問題,變得簡單、清晰。
小學生天性好動,所以如果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肯定坐不住,聽不進,記不牢。所以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各種豐富的教學活動來使課堂生動活潑,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比如,游戲教學法就是非常好的教學模式。將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要和實際相結合,首先要能夠對游戲的題材選擇要能夠合理化的呈現,游戲要能夠和英語講授的目標以及目的得到一致性的體現。對游戲的應用不是只讓學生高興的玩,是要能夠讓學生學的開心,老師在游戲設計過程中就要注意和課程內容的結合度。對游戲教學法的應用主要目的就要讓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能夠有效激發(fā),還要保證學生對游戲規(guī)則都能夠得到充分有效的理解,游戲要簡單化和具有著靈活性,讓學生能夠對游戲的新奇性得到充分體現。對游戲的設計過程中要和學生的心理特征相靠攏,在課堂上盡量采用英文進行表述,對于游戲的語音輸入方面也盡可能采用英語,這樣學生在長時間的經歷下就會逐漸地熟悉。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各種教學媒體走進了課堂,應用于課堂教學,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更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深刻變革,也給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小學生年齡,意志力薄弱,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僅僅一味地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已經根本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遠遠的落后于新時代的教育了。我看到,有些教師非常善于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善于運用各種教學媒體,用繪本、卡通、童話,播放學生非常喜歡的英語動畫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師精心制作課件,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出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英語教學精彩片段。這些先進的教學媒體的運用,使學生改變了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的方式。
同時,當社會也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正是網絡有著強大的信息資源,所以網絡也成為我們教學的服務工具。所以我們有必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工具,除弊揚利,使網絡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學習。例如,小學生普遍對游戲很感興趣,網絡上就有研究者開發(fā)一了款邊玩邊學英語的軟件,只要學生注冊上去,就能進入到全新的網絡世界,感受英語的無限樂趣。
當然,有時我們也要學會因地制宜,靈活運用傳統(tǒng)教學媒體,如在教學時,有時可以根據教材需要,運用教學掛圖、實物、錄音機等各種傳統(tǒng)教具,進行情境教學。如如,教學pen(鋼筆),pencil(鉛筆),pencil box(鉛筆盒),eraser(橡皮擦)等單詞時,就可以讓這些對應的實物派上用場,實現英語教學實效的最大化。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方式,學校或教師往往只注重結論性評價,也就是評價只限于最終的考試成績。但我們不難發(fā)現,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與教師在平時課堂中,對學生的鼓勵和評價是分不開的。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還要特別注重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對學生字母的書寫情況,作業(yè)完成情況,學習的態(tài)度是否端正,課堂中表現是否積極的方面做評價。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我們把功夫用在平時,一定會有一個好的效果。
除教師直接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小組評價。在開展評價前,教師和學生商量制定出評價細則,以小分數分的形式客觀公正地反映出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實踐證明,這個評價方式,因反饋及時,效果非常明顯,能有效促進課堂教學;又因學生全面參與,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更富有激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