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秋紅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職業高中)
淺談中職服裝立體裁剪課教學
◆婁秋紅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職業高中)
從當今的職業教育現狀看,課堂教學的改革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指導下,通過對服裝立體裁剪課的課程性質的分析,探討了怎樣安排合理的教學內容,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技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水平。
立體裁剪 禮服 激發興趣 動手 款式 面料
立體裁剪的過程,是由平面的材料轉換成立體的形態的過程,無論作為產品還是藝術品,最終都是以具體的物資形態來呈現。因此,我們說立體裁剪也是一種造型活動,或者說立體裁剪的過程就是一種服裝造型藝術的創作過程,即立體裁剪是利用面料對人體進行形態的再造和表現的過程,有“軟雕塑”之稱,具有藝術與技術的雙重特性,是一個以動手操作為主的學科。教材內容非常多:立體裁剪的概念、術語,立體裁剪的工具與準備,衣身、裙裝、衣領的立體裁剪以及整體結構立體裁剪,服裝立體構成藝術等。中職服裝立體裁剪課安排在學生在校的最后一個學期,只有48個學時。要在這個時間里讓學生了解服裝立體裁剪的概念、造型方法、所用工具、服裝立體構成的技術手法,最后用立體裁剪方法做兩件小禮服。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已摸索出一些比較實用的教學方法和經驗。
學生已經學習了3個學期的平面裁剪,清楚平面裁剪首先得量體,加放松量,也就是確定規格;打紙樣;然后是選擇合適的布料,排料,開剪。平面裁剪要求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多次修正和調整樣板才能逐步趨于完美,達到理想的效果。其優點:(1)平面結構是實踐經驗總結后的升華,因此,具有很強的理論性。(2)平面結構尺寸較為固定,比例分配相對合理,具有較強的操作穩定性和廣泛的可操作性。(3)由于平面結構的可操作性,對于一些定型產品而言是提高生產效率的一個有效方式,如夾克、西服、襯衫以及職業裝等。(4)平面結構在松量的控制上,能夠有據可依,例如,1/4B+5,5即為松量,便于初學者掌握與運用。現在大多數服裝企業采用的是平面裁剪方法。其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不能直觀地感受面料對設計效果的影響,如面料紋路變化,下垂程度,光澤變化,面料的挺括度等。(2)對于人體的某些部位處理尺度不好掌握。如不同款式的胸量、前后身的平衡量、肩斜度等。(3)對于某些特殊設計造型的款式不能很直觀或準確地處理,如具有多褶裥或非常飄逸、垂蕩、自然的款式等。另外,上個世紀80年代,從日本傳過來的日本原型也屬于平面裁剪。立體裁剪是指設計師憑借自身的審美修養和對服裝結構的理解,依據設計構思,以材質相近的白坯布為替代材料,用大頭針等工具,在人體模型上通過收省、打褶、起皺、剪切、轉移等手段直接表現服裝造型,再從人體上取下布樣,在平臺上進行修正,并轉換成服裝紙樣再制成服裝的一種結構設計方法。這是與平面裁剪相區別的一種服裝裁剪方式,是時裝造型設計的重要手段。立體裁剪的優點:(1)立體裁剪的成功率高。由于立體裁剪是以人體為基礎進行的,因此能很好地符合人體結構特征,從而得到準確的平面展開圖。(2)立體裁剪的著裝直觀效果好,立體裁剪在人體模型上直接裁剪,便于設計思想的充分發揮,并且還能直接看到成型效果,便于及時修正、更改。(3)立體裁剪能解決平面裁剪難以接近到造型問題。在禮服的設計制作中,常常出現不對稱、多皺褶的復雜造型。這些復雜造型用平面裁剪很難實現,采用立體裁剪就可以方便地直接塑造出來。
因此,在這48個課時我講立體裁剪的概念;講人體模型的補正方法,教授學生做針插,設定貼置人體模型基準線,大頭針的別法;講服裝立體裁剪的基礎知識,講上衣原型的立體裁剪方法與步驟,裙子原型不講,學生理解掌握了上衣原型的立體裁剪方法,裙子原型的立體裁剪方法自然就會了;講上半身的立體造型,也就是胸省的變化;平面裁剪容易解決的普通生活裝(馬甲、襯衫、連衣裙、西服、大衣風衣、夾克等)不講,講服裝立體構成的技術方法(抽縮法、折疊法、堆積法、繡綴法、編制法、纏繞法及其應用);最后每個學生設計制作(在人模上用大頭針別出來)兩件禮服或時裝。這樣安排時間就夠用了。
1.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動腦動手自己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如制作針插,教師出示樣品,讓學生觀察思考做針插所用的材料,用尺量出所用材料的尺寸大小,縫制方法,然后準備材料,動手給自己做一個大小合適漂亮的針插。裝飾花邊可以用買現成的蕾絲花邊,也可以用薄的彩色布自己做。最后將優秀作品展示出來,到下課大部分學生做出了自己滿意的作品,個別學生沒做完課后做。又如,在學習“上半身的立體造型”(肩省、斜肩省、斜腰省、腋下省、袖窿省、前胸省、領省、領省應用、胸省變化1~4)時,重點強調立體裁剪披布時布料徑向一定要和前中心線一致,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省道的位置,鼓勵學生自己在人模上做造型。為了節省時間,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一個小組做一種胸省造型,每個小組選出一個優秀的互相點評。這期間教師觀察學生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學生自己就能識別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修改自己的作品;教師示范點撥。學生通過點評其他小組同學的作品,學到了自己沒動手操作的其他胸省造型方法,這種方法不僅節省了時間,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很好。在實際教學中始終強調細心觀察的重要,只有觀察清楚胸省的位置,省量的處理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2.采用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課堂上借助投影儀,幻燈片等輔助教學,讓學生課后上網查資料找靈感,設計立體裁剪結業作品,要求綜合運用立體構成藝術方法設計制作兩件禮服或時裝。
3.學生制作結業作品,驗收學生學習立體裁剪的情況,這不僅僅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專業經驗水平的過程。鼓勵學生大膽設計自己喜歡的作品,不要考慮自己能不能做出來,然后估算用多少材料,教師一個一個檢察、核算,確保材料充足。
立體裁剪是利用面料對人體進行形態的再造和表現的過程。在立體裁剪中,面料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元素,面料的懸垂性和質感不同,采用的裁剪手法也會有所不同。
立體裁剪用的假縫面料(坯布,棉布),應盡量選擇與實際縫制的布料性質相近的坯布。成衣用的面料,適合做禮服時裝的面料,多采用絲織物和富有光澤的化纖面料。光澤度好差、柔軟性強弱、懸垂性好不好挺度有無、面料的薄厚,要根據作品的款式、穿著的場合來定。
中職服裝立體裁剪課是服裝專業的一門不可缺少的課。鑒于中職服裝立體裁剪課的性質,教師教學的重點應從傳統單純的研究如何教好,轉向研究讓學生喜歡立體裁剪,引導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習慣。在課堂上,實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多年來,我采取以上方法進行教學,深受學生和社會歡迎。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與廣大同仁一道繼續探討和交流中職服裝立體裁剪課的理論及教法,為職業教育貢獻綿薄之力。
[1]李薇.服裝立體裁剪.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2]劉小君.服裝材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