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洲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淺談“互聯網+”在線教育線下活動對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張大洲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教育行業也開始涉足其中。互聯網+的時代催生出在線教育線下活動的模式。這種模式對中職教師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分析互聯網+在線教育線下活動對中職教師帶來的有利和不利影響,以及專業發展策略。
互聯網+ 在線教育線下活動 中職教師
互聯網已逐漸深入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其涉及教育行業也是情理之中。傳統中職教師給學生們傳遞知識只能在課堂上,有固定的時間和地點。但是互聯網的時空自由性打破了這一傳統,它能夠讓中職教師們隨時隨地給學生講課,也能夠讓學生自主的選擇課程,更進一步加大了知識傳播的步伐。
1.“教師給予”變成“學生獲取”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是中職教師把知識在課堂上傳遞給學生,學生在學校里學習,這也是學校存在的意義。但是互聯網+在線教育線下活動的模式改變了這種傳統做法。現在的網上課程尤其是慕課的出現,讓學生有一定的機會去學習不同的學校中不同的老師的課程,吸收不同的知識。而且學生能夠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使教學方式由傳統的教師教學轉變為學生問學的模式。
2.“專業”變成“特色”
以往的中職教師教學只要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傳遞給學生即可,但是隨著互聯網+教育的發展,網上課程的增加,學生選擇課程的自由加大,中職教師就不得不去尋求更有特色的知識,結合本身的實踐來吸引學生的學習。這就讓中職教師不得不更改自身的知識體系,形成新的有特色的教學模式。
3.“應用”變成“融合”
互聯網出現早期只是中職教師用來教學的輔助工具,但是隨著“互聯網+”教育的發展,中職教師開始要根據互聯網來改變自身的教學。網上越來越多的慕課讓學生不用再在教室中學習,個人能力不必在學校中發展。因此中職教師對早期的互聯網應用不得不變成將自身融合進“互聯網+”線上教育線下活動當中去。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中職教師就必須熟悉“互聯網+”教育,擁有互聯網基本素養。
1.有利影響
互聯網線上教育讓教育和知識有了公開性,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的封閉性,使教育能夠全球共享。不同的教學資源能夠通過互聯網的超時空性匯集在一起成為全球的資源庫。像以往的國外名校的課程,人們往往不可能也沒有條件去學習,但是現在人們可以非常便利的在家中學習國外名校的課程,這相對于以往來說是教育的一大進步。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知識也不必局限于自身的專業,在網上可以學習任何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對于中職教師來說,互聯網線上教育線下活動更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專業素養,傳授專業知識的舞臺。
2.不利影響
中職教師應該自我的學會轉變自己的地位,由主體變為主導。互聯網時代的學生相對于以往的學生而言,擁有更多的教育資源,也擁有更靈活的學習方式,希望有更好的教學模式。中職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再是以往的滿堂灌,而是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自身的素養結合在一起。“互聯網+”在線教育線下活動對中職教師的綜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提升中職教師信息素養
“互聯網+”線上教育,意味著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了知識傳播的時效性,使教學更加個性化、教育更加均衡化、管理更加精細化、決策更加科學化。具體到學校課堂教學,“互聯網+”在教學中的運用,將促進教學活動更具有互聯網時代的“個性化、移動化、社會化、數據化”的特點。
中職教師必須要跟著互聯網時代一同進步,要有信息化教育的理念,了解常用的搜索工具如百度、谷歌等,掌握在傳播網站上查詢和下載信息的專業知識和方法,充分學會利用學校的數據庫網站,去獲得高權威高精確的學習資源,同時獲取資源建立個人的教學信息庫。中職教師也可關注專業領域內同行的微博、論壇、官方微信、公眾號、經典電視節目等來獲得信息的渠道。
2.營造“互聯網+”教育環境
要讓每一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進入“互聯網+”的環境,能夠充分應用各類技術資源,并且學生學習活動的大數據能夠采集和反饋給教師,其前提是:每一個學生都要有自己的信息終端,并且是“個性化”地使用自己的設備。因此,中職學校管理者必須轉變管理理念,老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指導學生學會利用互聯網+教育獲取知識,拓展知識面,教會學習方法勝過教會知識,讓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達到互聯網+學習的目的。
要利用互聯網+學習知識,學校需培育網絡學習資源庫,需要建設好互聯網+學習平臺,購買大量的數據庫,同時結合學校的專業設置和中職教師個人發展方向開發出不同領域的教學資源,建立和培育互聯網環境下的教育資源庫。學校也要努力創造條件讓中職教師在“互聯網+”在線教育線下活動中實踐的機會,讓中職教師親身體會互聯網線上教育線下活動的利弊從而促進中職教師自身在網絡大環境下的發展。學校也可以探討制定“互聯網+”在線教育線下活動的開展對教師職稱晉升,評優選先給予一定傾斜來激勵中職教師專業發展。
3.加強中職教師培訓力度
在中職教師生涯發展中,教學培訓占據很重要的地位。“互聯網+”線上教育線下活動不僅對學生們有教育意義,同時也對中職教師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學校在開展傳統的中職教師培訓的時候,要結合實際讓中職教師們學會運用“互聯網+”教育模式來教學,應該支持和引導中職教師們在不同的領域和環境中實現互聯網線上教育。教師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了解學生對自己課程的滿意程度,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學生對自己課程的認可度。
我注意到,大多數教師自己都有手機,但僅僅是用來打電話、收發短消息,沒有想到如何使用手機APP資源開展教學,課堂上使用信息技術僅僅停留在演示PPT課件輔助教學的階段。試想,老師不會使用自帶設備開展教學活動,如果學生自帶設備,當然只好任其自流,負面作用凸顯,于是,大部分學校都采取了禁止學生BYOD的消極做法。如果深入研究,學校禁止的實質是我們學校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管理模式等等,與時代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之間的矛盾,是我們的教師沒有準備好,教育管理部門沒有準備好,還有社會和家長缺乏心理準備。其中:最關鍵的是教師沒有準備好,還不能夠適應如何在互聯網+教育時代教書育人的方法。
“互聯網+”在線教育線下活動讓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學生們可以不通過教師和課堂來學習,這對中職教師專業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互聯網+”在線教育線下活動既讓知識有了公開性,方便了人們對不同專業知識的學習,為中職教師塑造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但也給中職教師的發展生涯帶來了挑戰,迫使中職教師去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所以,在“互聯網+”在線教育線下活動環境下中職教師應該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學校也要適應并幫助教師營造“互聯網+”在線教育線下活動環境,有針對性的加強這種環境下教師的信息化培訓。
[1]王麗娟.淺談由“互聯網+教育”引發的幾點思考——以中職數學教學為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1):34+36.
[2]幸聰.“互聯網+”時代下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J].信息與電腦,2016,(01):241-242.
[3]翁清華.“互聯網+”時代中職院校教師培訓體系探究[J].職業,2016,(21):75-77.
本文系2016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互聯網+”在線職業教育的線下活動對促進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6〕GHB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