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英杰 時俠清 王麗華 李文陽 許峰
摘 要:該文提出了地方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構建了地方高校種子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通過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質量效果。
關鍵詞:地方應用型高校;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22-0117-03
應用型本科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現象和教育類型在我國是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科技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不斷升級對知識與技能兼備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求背景下產生的[1]。在我國,應用型大學是相對于研究型大學和教學研究大學而言的,它是按照我國目前大學培養的特點,在我國經濟建設現代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推動下產生的一種新型的本科教育[2]。目前,我國本科高校總數的1/3定位為應用型大學,由于這類高校大多設在地級市,所以又稱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1]。安徽科技學院于2009年獲批安徽省示范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單位,2014年獲批安徽省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確定了“地方性、應用型、高水平”的辦學定位。
1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實踐教學存在問題
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3]。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面向行業內部的實際需要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立足之本;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和實際操作能力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出發點;培養基礎知識比高職高專生深厚、實踐能力比傳統本科生強的應用型人才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優勢[3-4]。因此,實踐教學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許多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在實踐教學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如師資制度不健全、隊伍力量不夠、基地建設不完善、評價體系不科學、監控不到位等等[5]。具體表現為:多數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新教師多數是從高校到高校,缺乏實踐經驗,老教師不能及時掌握現代實用技術,因此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資金和場所不能保障實踐教學的正常運行,學生不能及時對課堂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和現場實踐;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合理、教學計劃的制定與執行、教學質量的評價執行不到位,實踐教學教師也各自為戰,無統一的標準,監控與管理較為混亂;實踐教學環節的評價不科學,多數仍采用傳統的“筆試”形式,不能真正放映學生的實踐教學水平,極大地挫傷了學生進行實踐學習的主動性。
2 種子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優化
為適應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的需要,我校種子專業主動出擊、全面調研、統籌規劃,緊緊圍繞地方應用型高水平種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科學構建了與理論教學體系相對獨立又相互呼應、課內外相結合、校內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實習與實訓相結合的“三能合一、十六個環節”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學科基本素質的基礎上突出了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的培養,“三能合一、十六個環節”即專業課程實習、專業生產實踐、專業綜合技能訓練、專業技能大賽、職業技能鑒定、企業實訓、畢業實習,創新創業培訓、創新創業論壇、大學生創新課題、創新創業大賽、校企合作創業課題,個性化拓展實習、暑期社會實踐、大學生村官、暑期企業營銷實戰。構建的實踐教學體系中規定課內實踐教學不少于26周、課外不少于17周,在166個總學分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環節占39學分,加上課內實驗折合的學分,實踐學分占總學分的39.6%。此外,根據種子專業特點,實行農忙學期制(6月下旬至9月底),安排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崗位實戰訓練,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的同時,更突出學生社會活動綜合能力的培養。
3 種子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為確保實踐教學體系的順利執行,并取得實效,我校從實踐教學規章制度、實踐師資隊伍、實踐基地、實踐教材、實踐經費、實踐教學質量評價及監控等方面構建了以系統論為支撐,辦學理念先進、培養方案科學、組織機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條件保障得力、運行機制規范、效果評價科學合理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種子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
3.1 制定規章制度,確保實踐教學有章可循 要確保實踐教學各環節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只有制度健全了,才能保證實踐教學活動有章可循、監控有制度可依。為此,我校在學校層面制定了實驗教學管理辦法、實驗教學與成績考核評定、課程實習管理規定、實踐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工作細則等實踐教學相關制度。學院結合種子專業特點,對相關制度進行了補充和細化,從實踐課程、實踐師資、實踐教材、實踐基地、實踐教學考核辦法及質量評價與監控等方面對實踐教學相關環節進行了細化和完善。
3.2 強化隊伍建設,確保實踐教學師資力量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理論知識,更要有豐富的行業企業專業實踐經驗和應用能力,但目前許多應用型高校教師主要來自剛畢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這些青年教師大部分是從學生直接過渡到老師,缺乏實踐教學的能力和經驗,從而導師應用型本科高校所要求的“雙能型”教師缺乏。針對這種情況,我校主要通過“內培”與“外引”相結合的方式來提升實踐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內培”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對新進青年教師實行導師制,由實踐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擔任其導師,制定指導計劃,通過指導,2a內獲得“雙能型”教師資格。二是選派中青年教師到專業對口的企業掛職鍛煉或利用課余和假期擔任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的專業指導老師,以提高專業實踐能力。三是鼓勵和引導中青年教師參加行業、職業培訓和相關資格考試,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四是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產學研合作、項目申報、技術服務等,通過項目和實戰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外引”主要是通過彈性引進或聘請行業企業專家承擔相關實踐環節的指導教師,如種子生產、種子加工、種子營銷等實踐環節邀請種子企業技術人員或種子管理部門相關專家指導學生,以彌補校內實踐教師的不足或實踐經驗的不足,從而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3.3 加強基地建設,確保實踐教學場所需求 實踐教學場所一般包括專業實驗室、校內實踐基地(訓練中心)和校外實習基地等。許多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實踐場所存在實驗室利用效率不高、校內實踐基地管理混亂、校外實習基地流于形式等問題。我校種子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具體做法是:一是加強實驗室建設。通過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省級特色專業和省級卓越農藝師支撐計劃等項目的建設改善實驗室軟硬設施,在原有遺傳育種實驗室和種子學實驗室的基礎上,籌建了分子育種室、種苗培育室(組織室)、創新實驗室,并根據種業崗位群建立了種子檢驗室、種子加工室、種子發芽室等功能室,實驗室面積超600m2以上,儀器設備價值1 000余萬元,完全能滿足種子專業實踐和種子科技創新的室內要求。二是加強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利用省振興計劃和高水平大學創建專項資金加強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規范管理,新建種質資源圃、種子生產試驗田、微型種子倉庫等,并推行校院二級管理,確保校內課程實習有保障。三是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實習基地。與皖墾集團、安徽隆平等種業企業共同建立校外實習基地,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負責實習基地的建設與管理,聘請企業專家在種子生產、加工及銷售等關鍵環節全程指導,從而確保校外實習見成效。
3.4 完善教材建設,確保實踐教學地方特色 質量高、操作性強的實踐教材是開展實踐教學的有力保障。為了充分體現地方性、應用型和高水平的特點,學院組織種子專業課教師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深入行業、企業及生產一線進行專業調查,了解社會對現代種業人才的真正需求,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編寫能體現地方特色、實用性強、系統規范的種子專業系列實踐教材,如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和安徽沿淮淮北種植業特點,編制地方性、操作性強的《種子生物學實驗指導》《種子生產技術實驗指導》《種子加工貯藏實驗指導》《種子實踐》和《種子實訓》等實踐教材。
3.5 多渠道籌集資金,確保實踐教學經費 目前許多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實踐經費得不到保障,使得實踐教學停留于紙上,得不到很好的實施。我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保障充足的實踐教學經費:一是學校每學期劃撥實驗室易耗品維持費,確保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二是利用省級振興計劃、高水平大學創建等專項經費,確保實驗室、校內實踐基地硬件設施建設。三是利用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省級特色專業和省級卓越農藝師支撐計劃等,通過項目驅動,確保專業綜合技能訓練、創新訓練等正常運轉。四是通過種業企業的橫向合作經費,確保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通過以上幾種渠道,種子專業的實踐教學經費充足,確保了實踐教學扎實有效開展。
3.6 科學評價,確保實踐教學質量 目前許多學校實踐教學環節的評價仍采用傳統的“筆試”形式或根據實踐報告或實物進行評價,缺乏對過程的考核評,導致考核評價結果不能真正反映出實踐過程,很難對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實踐操作進行準確判斷,不僅挫傷了學生實踐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嚴重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我們根據學校和學院實際,構建了學生評價體系、教師評價體系以及企業、行業、學生家長、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第三方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通過以上3個層面的評價體系來衡量實踐教學質量的好壞。學生評價體系主要以過程操作考核為主、結果(目標)考核為輔,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結果只作為評價的參考。教師評價體系主要依據實踐教學計劃的制定與執行、過程考核標準的制定及執行、專業技能大賽指導成績等方面對實踐課教師進行考核。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第三方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主要根據學生實習企業的評價、行業對實踐內容及成效的評價、學生家長對學生掌握實踐技能滿意度以及被研究機構采用的評價指標等情況對實踐教學進行評價。
3.7 全程監控,確保實踐教學落到實處 一是實踐教學計劃的制定不能由任課教師說了算,要通過課程組、教研室和學院討論后制定執行,避免了實踐內容的重復性,保證實踐內容的連貫性;二是學院督導組對實踐教學過程的全程監督和指導,及時協調解決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保證實踐教學順利進行;三是學校督導組加強對實踐教學的督導,杜絕師生散漫實踐教學思想的產生。
4 種子專業實踐教學成效顯著
通過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及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我校種子專業實踐教學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學生的實踐技能顯著提高。畢業生獲得國家級“作物種子繁育員”和“農業技術指導員”的比率達100%,部分學生獲得了省級種子檢驗員資格證書。二是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明顯增強。通過構建“三個環節、三項課題、三大訓練、多種大賽的專業實踐創新體系”(即“學科帶動—項目驅動—教師指導三個環節,大學生創新課題、企業創新課題、科技創新興趣課題三項課題,暑期專業技能訓練、學生綜合訓練田、企業專業實訓三大訓練,種子檢驗技能大賽、生物標本制作大賽、農科學子風采展之農科專業技能大賽、挑戰杯創新創業技能大賽”等),并以“三進二促一創”(即“應用性研究進課堂、進教材和進學生畢業論文,科研促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的開展,通過科研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平臺”)為途徑,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創業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學生的科技創新項目和畢業論文90%以上源于教師的科研課題或生產實踐,近3a來,學生參與申報專利的達20余人次,學生參與發表的論文達20余篇。三是畢業生就業率明顯提高。2012-2014屆種子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分別為98.4%、98.6%和100%,學院多次獲校就業先進集體稱號,學校連續3a榮獲“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榮譽稱號。四是企業和社會對畢業生的滿意度大幅度提升。從畢業生跟蹤調查情況來看,用人單位對種子專業畢業生的能力素質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思想道德素質”過硬,90.1%的單位認為專業基礎扎實;在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新意識和能力的評價中,選擇“很強”、“強”的分別占到93.8%、95.1%和92.6%;畢業生能“完全適應”或“基本適應”工作崗位要求,58.0%的畢業生獲得過銷售冠軍、優秀員工、工會活動積極分子、優秀新聞獎等單位、縣級、省級獎勵;在對畢業生工作滿意度、人才培養質量滿意度的調研結果中,超過98.5%的用人單位表示“很滿意”或“滿意”,畢業生技能符合工作崗位要求的達到74.1%以上,29.6%的單位指出,種子專業社會需求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需加大學科專業建設力度。
參考文獻
[1]陳小虎,吳中江,李建啟.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及發展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6):4-6.
[2]王良瑩.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內涵式發展的戰略思考[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10):10-13.
[3]金晶,陳斌,臧靖.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管理改革的探索[J].科教文匯,2012(12):27-28.
[4]王麗霞.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及路徑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27(17):13-14.
[5]陳平.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質量監控問題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27(7):28-31.
[6]黃宇宏.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對策[J].理論前沿,2013(11):93,96.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