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玲
(黑龍江省大慶市乘風第二小學)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楊玉玲
(黑龍江省大慶市乘風第二小學)
合作學習一直是我們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模式,是個體學習模式的升華。多年來,合作學習憑借其優勢,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被廣泛應用。
數學課堂 合作學習 小組成員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經驗背景不同,他們對問題的理解也常常不同,這種差異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通過合作學習,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可以分享別人的解題方法,共同討論交流,明確不同方法的優缺點,這對于發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交際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
小組合作學習是班級教學形式的補充和改進。在民主、開放的教育環境中,越是規模大、人數多的班級越是需要小組合作學習。為了更好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能力強的和能力差的、會表達的和不善表達的、性格活潑的和性格內向的有機組合,讓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切磋、相互欣賞,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同時還要明確一點,小組成員間的搭配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任務,進行適當調整。
教師應與學生一起交流,一同討論,這樣不僅能起到一個榜樣示范的作用,同時也可以相機進行輔導。因此,教師必須放下所謂的“師道尊嚴”,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交流,并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同時,教師也應明白,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也是一個學習者,與學生共同發展、共同進步。要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之問的關系。
合作學習固然好,但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的現象普遍存在。本人認為,實施合作學習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運用合作學習比運用其他學習方式,能取得更大的教育價值,或者說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有一個是否合適的問題。
例如,教學“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內容時,要求統計街上5分鐘內來往的每種類型車各有多少輛時,依靠學生個人力量顯然無法完成任務。此時,安排小組合作學習,能解決問題,體現了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和價值。
由于組成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個體差異較大,有的學生思維敏捷,有的學生反應較慢。因此,當教師出示問題后,思維敏捷的同學能較快得出答案,并在組內“交流”;而那些反應較慢的同學通過“交流”直接獲得答案,久而久之,勢必助長他們的依賴心理,不利于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學“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內容時,當我出示“學校籃球場長28米,寬17米,米東同學繞操場走一周,他走了多少米?”后,我并不急于讓學生分組討論,而是讓學生獨立思考一分鐘,確定大部分同學已經有答案后,再安排他們進行討論,討論氣氛十分熱烈。實踐證明,讓學生在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除了與教師的有效指導分不開,同時也有賴于學生掌握一定的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尤其是交流技能的掌握,如學會表達與傾聽,學會溝通、學會質疑、學會吸收借鑒、學會總結,等等。
尤其是在學會吸收與借鑒的環節。學生組員提出的個人見解,有時是正確的,有時是錯誤的,或者部分正確,部分錯誤。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吸收和借鑒他人觀點中的合理因素,與自己的觀點相融合,產生更新、更全面、更正確的觀點,并提出來與大家討論,這樣才能推動討論的深入進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共同活動的成效,以及自身和他人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評價。通過評價,進行反思,從而發現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總結有益的經驗,不斷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評價時應更多地采用表揚和鼓勵的方法。當面對學生的正確答案時,教師可用肯定、贊許的言辭和豐富的情感激勵學生,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當面對學生的錯誤答案時,教師不應“一棒子打死”,應把評價的著眼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上,善于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加以表揚,激勵學生勤于思考。
合作學習并非簡單意義上的把成員結合在一起的共同學習,而是以團隊學習為基本形式。團隊學習最基本的要素是成員間的相互依靠關系。實踐證明,成員間積極的相互依靠關系能促進彼此的學習,各成員相互鼓勵、相互促進;消極的相互依靠關系常常使學生反對和阻礙相互學習,學生之間互相潑冷水。事實上,合作學習最大的障礙來自成員之間的相互戒備心理。因此,教學時教師要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系,塑造和諧并且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使學生能向對方敞開心扉,傾其所學、所知。
總之,合作學習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只有運用得法,才能更大限度地發揮其功效。這需要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大膽嘗試,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