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亞輝
(黑龍江省大慶市乘風第二小學)
談小學作文教學如何與閱讀教學密切結合
◆段亞輝
(黑龍江省大慶市乘風第二小學)
學生掌握任何學習方法,一般都是從教師的示范開始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圍繞著學法,合理、精心設計教法,科學地進行閱讀方法的示范。教師可以通過教學結合,及時遷移等方法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小學作文 閱讀教學 密切結合
閱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基礎,作文教學是閱讀教學的延續。閱讀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就包含著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因素,而寫作能力的培養更不能脫離閱讀的基礎。一個閱讀能力不強的學生是不可能寫出好作文來的。因此,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在閱讀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作文的能力,在作文中重視鞏固加深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
閱讀教學中的課文,許多都是學生寫作的典范。在語言表達方面給學生提供了許多范例。可以幫助學生擴大詞匯和正確理解詞義,使學生的作文避免詞匯貪乏和亂用詞語的毛病。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摘錄比喻語、形容語等,背誦詩歌或散文的片斷,抄錄課文中描繪自然景物、生活環境和人物特征的句子,可以使學生熟悉生動形象的表達方法。閱讀教學中的分段、編提綱、復述等活動,對學生布局謀篇能力的培養,都有一定的幫助。閱讀教材的分析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點和培養邏輯思維的能力。閱讀學習,要讀懂文章就要把握攝取文字信息的規律,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就必須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揭示學習規律。在閱讀時有意識地在書面上圈點標畫,讓學生從小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另外,在講授課本的寫作特點時,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把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的通病拿來作比較,指出應當如何學習范文的寫法;在寫作指導時,又可以根據該篇作文的要求,有重點地從已經教過的課文中選擇一些表現方法,提供學生模仿。
小學語文課本中安排了很多習作例文,正是把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的新形式。這樣一來,作文訓練在語文課本中有了具體的反映,教師進行作文教學就能有所依憑。習作例文具有指導閱讀和寫作的雙重任務,既抓文章的內容,又抓文章的形式。閱讀的要求一般偏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寫作的要求一般偏重于文章形式的指導。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把這兩個方面緊密結合起來。
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必須有通盤的打算和系統的要求,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所以,每學期的開學前,教師認真制訂好切實可行的作文教學計劃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制訂計劃時,教師要明確作文教學的目的,了解各年級作文教學的要求和內容,從而把握本學期作文教學的方向和依據。其次,根據語文教材里對作文教學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寫作水平,安排好全學期的作文教學進度。擬定作文題目范圍、指導形式時,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寫作基礎、閱讀教材的特點、時令節目、季節變化、班級工作、隊活動計劃等方面來考慮。這樣,才能制訂出適用的學期作文教學計劃。當然全學期的作文教學的計劃性是必需的,但隨著情況的變化,也必須相應地靈活地執行和修訂。
所以說,教師在備課時要通盤考慮,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學法指導要靈活,設計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學法指導方案。每次作文的具體要求也必須明確,每次重點達到什么要求,都要事先心中有數,防止那種靈機一動隨便命題、學生胡亂湊上幾句的現象。每次作文提出的具體要求要有針對性。如針對學生作文內容空洞的缺點,可專門安排以寫具體為要求的指導課;針對學生作文條理不清的缺點,可專門安排以有條理為要求的指導課針對學生寫作多中心或無中心的缺點,可專門安排以中心明確為寫作要求的指導課……這樣隨著年級的遞升,反復訓練,逐步提高,積以時日,是會有所收效的。
要讓孩子多讀多寫。多讀多練,對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是有好處的。新編小學語文閱讀課文有三類:一是講讀課文,二是閱讀課文,三是學生自學的獨立閱讀課文。這樣,為學生的多讀提供了材料。此外,教師還必須積極指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他們多讀一些適合程度的報紙、雜志、故事、童話或通俗的科學讀物,不斷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自覺性,逐步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發展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提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結合班隊活動,多舉行故事會、讀書報告會、朗誦會、文娛表演等,讓學生能多練習“當眾說話”,使他們有訓練口頭語言的機會。教師從中給予必要的指導,這對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是極有利的。
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動筆,并為他們創造練筆的條件。除了保證一學期幾篇作文練習外,閱讀課上要“精講多練”,讓學生進行書面造句、回答問題、縮寫、擴寫、仿寫、改寫、聽寫、默寫等練習,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指導學生寫目記、周記、讀書筆記以及黑板報稿件等,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養成愛動筆的習慣。但練習作業分量要適當,不要加重學生負擔,要講求實際效果,做到每次練習,有一定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