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缐秀麗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楊官林鎮豆各莊小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方法初探
◆缐秀麗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楊官林鎮豆各莊小學)
圍繞新課程初小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創新,從而優化閱讀教學。第一,徹底摒棄“灌入式”教學方法,重視培養中學生自能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第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作為一個教學環節參與到閱讀教學之中,抓好“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第三,認清啟發式這種教學指導思想,精心設計一兩個中心提問,優化語文閱讀教學結構。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創新方法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衡量閱讀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尺,就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因而,語文新課程標準中非常強調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根據筆者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經驗,我認為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大膽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在此進行一些初步探討。
當今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課文的閱讀分析形成了一種對教師依賴的習慣,教師帶著他們閱讀,他們便一講就懂;可是如果拿一篇文章給學生自己閱讀,他們便不知道怎么樣去讀。這是因為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也是難以提高。
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反復訓練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穩固的語文學習習慣,是語言功能發展和語文能力提高的必要條件之一,對于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徹底摒棄“灌入式”陳舊的教學方法,重視培養小學生自能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
1.要從“人的培養”的高度來認識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的意義。培養這種習慣是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提出的基本要求。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改變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現狀,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求理解,自己品悟,這才能談得上養成自能讀書的習慣。此外,一個人的習慣養成同他的行為動機、興趣愛好、情感意志、性格心理等因素密切相關,確立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就能夠充分調動各種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從而有利于自能讀書習慣的培養。
2.要確立閱讀教學常規,規范學生閱讀行為。建立閱讀教學常規就是要制約學生的閱讀行為,使正確的閱讀行為得到重復練習,得到強化,趨于穩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習慣成自然”。良好習慣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因而教師應長期堅持這些閱讀教學常規,嚴格要求學生堅持不懈地實踐。
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作為一個教學環節參與到閱讀教學之中,抓好“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說的“整體”是指一篇完整的文章,“部分”是指構成一篇文章的詞、句、段。從文章的結構來看,詞、句、段是服務于整篇文章的需要而從屬于文章的;從閱讀的目的來看,人們是為了理解整篇文章的需要而去理解詞、句、段的。教師在教學一篇文章時,必須按照唯物辯證法中關于整體與部分統一的原理,正確處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學生閱讀課文時往往首先想知道文章寫了什么,而不是想知道文章可分成幾部分。這跟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關。
1.要通過粗讀課文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只有把作者的思路弄清楚了,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也要從作者的思路入手,弄請作者運用了那些主要材料,初步了解作者有些什么表達的意圖。
2.要通過閱讀課文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每篇文章都可以說是作者情感的結晶,無論它是以抒情為主,還是以寫景或者敘事為主,都或多或少地滲透著作者的情感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染力量。
3.要通過讀課文了解文章的框架??蚣苁俏恼滤枷雰热萁Y構的外在表現形式,把握住文章的框架就可以說是從整體上把握住了文章的基本面貌。閱讀理解一篇課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思維從問題、驚訝開始?!蔽覈鞔鷮W者陳獻章也說:“疑者,覺悟之機也?!笨梢?,問題與認識緊密聯系,如果沒有問題,認識也就停止了。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準,設置問題的目標也要對準中心點。設計課堂提問要根據教學目標,扣住重點,抓住難點。扣住重點引導點撥,可謂事半功倍;難點主要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學上又必須落實的地方,它是教學過程中的攔路虎,也是教師解疑的一個靶心。抓難點,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教師針對重點、難點設計問題,猶如寫文章之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比較干脆利落。
“主問題”在課文閱讀教學中能減少無效、無謂、無用的提問,節省出一定量的課堂教學時間;能一線串珠地整體帶動課文的理解品讀;能形成學生長時間的深層次的課堂學習活動。于是,課堂氣氛將以學生的讀、寫、說、思為主要成分構成,因而使課堂顯得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