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琴 李秀山
(臨沂市蘭山區方城中學)
有效轉化后進生,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楊慶琴 李秀山
(臨沂市蘭山區方城中學)
后進生在每個班集體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作為班主任,有義務對本班學生進行管理,對后進生更應付出更多,只要我們在思想上不棄“后進”,在方法上因人因事相機引導,以真摯的愛解讀其靈魂,用藝術的教育手段重塑其生命,就會獲得轉化的最佳效果。
班主任 后進生 轉化
任何一個班集體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后進生。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成員——班主任,千萬不能因為后進生學習、表現不好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與轉化,是不是太不人道呢?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教育的這種反差效應告訴我們:對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班主任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把心態擺正
對待后進生,首先要抱正確的態度,要正確地看待和估量后進生。要盡一切可能樹立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感,調整心理狀態,使他們的優點和積極因素得到發揚光大。我班有一位女學生叫徐某,平時學習不夠努力,經常不交作業,原因是學習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導致她學習無上進心。據于這種狀況我極力尋找機會,決定從她的其它方面入手去激發她上進不錯過每一次機會,發現她值日盡心盡職,發現她幫助同學,發現她拾金不昧,不管事情是小是大,我一次又一次地在同學面前對她進行表揚。用委婉的語氣借這些閃光點指出她的學習方面的不足,漸漸地她從及時上交作業到認真完成作業有了前所未有的轉變,讓我看到了她的希望,讓她找回了自信。
新課改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因此,班主任在觀念上要進行轉變,把學生真正當活生生的人看待,就應該用善良就像母親般愛撫著自己孩子一樣的情懷來呵護后進生。比如,安排座位,我堅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幫助差生;課堂提問,我激勵后進生踴躍發言,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師教課中,更少時間思想開小差;班級活動,我不枉留給他們一展身手,表現自我的機會。對父母離異的學生,經常與他們交談,揭開他們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帶給孩子的心理障礙盡量化解。對屢教不改的,我則寓愛于嚴,嚴中有愛。讓后進生能夠感受到班主任在關心他們,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愛的力量是無窮的。
俗話說,作用是相互的。可是每當面對幾十個學生時,我們會經常發現,有很多的學生并不領情,其實有時感覺我們已經花了很多精力但他們還是毫無反應,此時,我們就會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甚至有時想放棄。但轉念一想“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是人總會犯錯,總會有不足,所以我們作為班主任就要有一顆寬容心來對待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不足。如一次,兩位學生在教室打架,還損壞了教室的課桌。我得知情況后,并沒有當眾訓斥他們。二是把他們叫到一個寧靜的地方。當時他們還氣在心頭,我讓他們站著沉默十分鐘。10分鐘過去了,他們的氣也消了一大截,我這才了解他們打架的原因,其實他們當時只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各自為維護自己的面子形成對立情緒而逐步升級,最后導致打架。這時,他們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正低下頭等待老師的處理。我想,這是他們一時沖動所犯下的錯誤,不能把他們當壞孩子處理。于是我做出這樣的處理:犯了錯誤要改正,認真寫一份檢討書,還要修理好損壞的課桌。他們感覺老師的處理很客觀,很合理,并沒有批評討厭他們的意思。自從這件事發生之后,這兩位后進生對不良行為有了很大改進,學習和紀律都有了明顯進步。
每個后進生都有差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作為班主任更應該善于發現其閃光點進行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一對孿生姐妹走進玫瑰園,不多久,其中一位姑娘跑過來對母親說:“媽媽,這是個壞地方!”
“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為這里的每朵花下都有刺。”
不一會,另一個小姑娘跑過來對母親說:“媽媽,這是個好地方!”
“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為這里的每叢刺上都有花。”聽了兩個孩子的話,望著被刺破指頭的孩子,母親陷入了沉思。
這就要求教師們換個角度來看待孩子,從哲學角度講,事物都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我們應該要以辯證的思想,敏銳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不辭辛苦地像淘金工人那樣,鍥而不舍地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再抓住其心理特點實施轉化。“玉不琢不成器”,孩子的優點也是需要教師去發掘的。每個孩子都是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的統一體,教師應該細心觀察,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和潛能所在,加以鼓勵和培養,成就其一生。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每個孩子都會有個覺醒的過程”,因此,我們班主任要學會等待,特別是要等待那些弱勢群體的覺醒。有一位后進生,學習怠慢,經常不交作業,有時就算完成作業,也是老師多次催促,她才慢吞吞地做出來的。但學習成績還可以,結果經過盤問,她的父母都不在家,從小就由奶奶撫養。我想是受奶奶的影響,生活習慣,處事方式都很慢已經養成這種習慣了,一時改不了。我就開展一些簡單易學的活動,進行比賽。為此,我作了一個具體的計劃:一個星期內訓練她的身體的反應速度,具體活動有聽口令做動作、起跑反應、跳繩節奏等;一個星期內訓練她的口算速度;一個星期內訓練她的朗讀速度;一個星期內訓練她的交作業速度。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我發現她有了很大的轉變,作業本能及時上交了,雖然改變沒有那么突出,但是她在行動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這時,就需要老師有足夠的耐心來等待她的進步。
關注學生的變化、滿足學生的自尊心、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多鼓勵、少批評,不諷刺挖苦、體罰學生,和他們交朋友、多交流,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制勝法寶之一。
1.班主任要不斷加強馬列主義的理論學習,加強自身世界觀的改造。同時,還要加強業務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2.運用多種教育形式,如有校領導參加的“前途理想主題班會”,有學生、家長、任課教師參加的“聯席會”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班主任一定要細致地了解和研究學生,對每個學生都要理解和信任,對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學生的思想、作風、學習、生活全面關心。
4.注意工作方法,切忌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以“導”為主,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工作中既要關注個體的進步,又要注重班級的整體發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只要我們在思想上不棄“后進”,在方法上因人因事相機引導,以真摯的愛解讀其靈魂,用藝術的教育手段重塑其生命,就會獲得轉化的最佳效果。
[1]賈春明.班主任應做好對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J].遼寧教育研究,2000,(05).
[2]倪永剛.用愛去溫暖“他們”的心靈——淺談對后進生的轉化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2008,(S1).
[3]覃華紅.后進生情感教育轉化的策略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03).
[4]余中振.后進生轉化的教育對策[J].高等函授學報,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