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瑞芳
摘 要:在生物教學中,生物實驗具有無法替代的興趣誘發力,是鞏固和發展學生學習生物積極性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 在情境中讓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生物;實驗情境;引入;激發;聯系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067-01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是一種最為積極、最為活躍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種情緒的激發狀態.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產生大腦皮層興奮點,集中精力與注意力,思維活躍且敏捷,記憶力、感知力、理解力等處于最佳的狀態。第斯多惠提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生物學實驗是學生培養能力、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較好的實驗情境,能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學生表現積極、活躍,學習興趣高漲,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那如何在實驗教學中創造情境?現結合初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談幾點自己的心得。
一、創設實驗情境,有效引入新課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合理的情境教學,能很好地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創設的實驗情境的內容和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變為有意注意,從而有效地引入新課。
比如在講《探究食物中儲存的能量》,提問:食物真的能夠提供能量嗎?我們一起做個實驗吧!做完這個實驗,追問:如果花生能燃燒并使水溫升高,說明花生中含有什么?既然食物中含有能量,那么:每天需要補充多少能量?進入體內的食物如何釋放能量?釋放出來的能量有哪些用途?這堂課我們就來解決這三個問題。通過創設一個新奇的、生動的、有趣的實驗情境,引起學生認知沖突和求解心理,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
又如:如講《傳染病》這一節時,先通過“面粉的游戲”,讓一個人手上沾有面粉,然后與其他人握手,以此類推,最后看全班人手上沾有面粉的時間,從而認識傳染病的厲害之處。這就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樂意更進一步地探索如何才能預防傳染病。
開課導入新穎、獨特,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同時,盡快反學生帶入教學所需要的場景和氛圍中,順利進行下面環節的教學。
二、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定的懸念,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較快集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情境的成功開展創造有利的條件。比如在做“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的實驗時,教師可以提出這些問題:為什么要將天竺葵進行暗處理?為什么只遮蓋葉片的一部分?為什么移到光下要幾小時,不是30分鐘?酒精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要水浴加熱?為什么要滴加碘液?這些問題由學生來解答,學生不能解答的再通過實驗解答。這一系列的問題刺激,使學生呈現出“一定要探個究竟”之惑,求知的激情油然而生。學生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思維能力。
三、優化實驗方式,創設實驗情境
初中教材有不少的演示實驗 ,我們不要死搬教材,必要的時候可將演示實驗改為可操作性的分組實驗。積極創設實驗情境,讓學生多做實驗,做好實驗。比如:在“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這一內容的教學時,就將課本上一個較為抽象的演示實驗改為簡單直觀的分組實驗:每三人為一個實驗小組,儀器就是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和吸管,讓他們用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還可由學生來自己配制稀鹽酸,用碳酸鈣和鹽酸反應來制取二氧化碳,用制取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往往有些會變渾濁,有些不會變渾濁,學生看到與自己的預測不一致時他們就會有更強烈的探究欲望,通過這樣一個分組實驗,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技能,讓每位學生也都能體會到實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四、實驗情境要聯系生產、生活實驗
生物學與社會生產、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科學,生產、生活中的很多實例都是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老師適時列舉生產、生活中實例,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探索活動中來,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實驗中,有些學生討厭鼠婦,或者對鼠婦存在恐懼心理,不愿意做實驗。于是我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給鼠婦建造一個溫馨的家”。同學們非常興奮,他們四人一組,通過在校園里觀察鼠婦的生活環境,討論和設計“鼠婦之家”應該具備哪些基本條件,利用可樂瓶、食品瓶、花盆等設計實驗方案,然后采集鼠婦、土壤、樹葉、石塊等,建造一個鼠婦的“家”。為了保持土壤透水、透氣,有的同學還在瓶子底部挖了一些小孔。有些同學對鼠婦呵護備至,甚至把鼠婦當作寵物來飼養了。兩個星期后同學們匯報和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大家共同評選出最佳“鼠婦之家”。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不僅掌握了適于鼠婦生存的生態環境,而且觀察了鼠婦的形態結構特征。實驗結束后,同學們主動把鼠婦放回大自然,體現了關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只要我們有效地創設實驗情境,啟發學生設計實驗,可使學生在探究的樂趣中學習動機得到持續激發,思維能力得到充足的發展。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一節課的氣氛活躍了,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課堂效果,這樣才真正體現了實施素質教育。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道出了教學的真諦。教師只有抓住生物學科的特點,站在學生的立場,精心設計多彩的教學活動,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才能打造出高效的初中生物實驗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