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興山
近幾年,鐘祥市教育局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完整準確地把握“面向全體”的內涵
“面向全體”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完整準確地理解“面向全體”的內涵,需要把握四個方面要義:
一是公正平等的教育。“面向全體”是指所有學生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利,所強調的是學校必須為所有適齡少年兒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使他們在天賦允許的范圍內得到充分發展。
二是全面發展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生命的質量,“面向全體”要著眼于人才合理的素質結構,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三是個體優化的教育。“面向全體”并非面面俱到,不等于德智體美的簡單疊加,不是指每個學生都平均發展,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把群體培養目標與個體發展目標統一起來,把培養優秀人才的任務與提高勞動者素質的任務統一起來,把合格率與優秀率結合起來,激活學生的潛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四是民族未來的教育。“面向全體”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通過引導使學生崇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按照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使其成長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
強化教學常規,促進教育公平
加強常規管理。班主任是最基層的管理者,要沉在班級、深入家庭、跟蹤學生,全面了解每名學生成長的過程,要及時調整學生的心態,處理好學科之間的平衡,指導學生全面發展。校長是一所學校教育質量的主要負責人,要形成教學工作親自抓的意識,靠前指揮,深入課堂、深入教師、深入學生,明確常規教學管理各環節的工作要求,會同班子認真研究有效管理模式和管理辦法,使常規管理的每個環節不留空白,不留縫隙;要善于學習,關心教職工生活,創造學習環境,當好學校的精神領袖,把學校辦成師生樂享幸福的精神樂園。辦事處主任要經常深入學校,親臨一線,聯系群眾,了解家長、教師、學生的需求,要結合本地實際,科學規劃當地教育發展藍圖;要樹立面向全體的教育理念,把教學工作作為全部工作的中心,把教育質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制定本地深化教學改革的良策,協調各校重視、支持教學工作,有效破解教育難題;要堅持從源頭抓質量,均衡配置當地教育資源,堅決禁止政策上厚此薄彼,堅決杜絕單純用考試衡量教學績效,堅決遏止單獨用考試分數評價學生。基礎教育科要充分發揮督辦職能,定期對辦事處主任、校長的聽課筆記、會議記錄、座談筆錄等檔案進行抽查和通報,制止“管理只接天線不接地氣”的行為,促進教育公平優質發展。
規范教學行為。各地、各學校要樹立全市教育一盤棋的觀念,要面向全體,把夯實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課時、開齊課程;細化教學過程管理,根據學科特點,把是否“面向全體”作為評價教學常規落實的標準,把學生的評教活動納入對教師的考核依據,把考核依據作為評先晉級的重要條件;嚴格執行作息新政,堅持“一課一輔”,加強學生課業負擔監測,落實“大家唱大家跳”“每天鍛煉一小時”“冬季長跑”等體衛藝活動,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健康發展。監察室要強化對教學行為的督查,凡查實存在違規行為的教師,一律不得參加職稱晉升和評優獎勵,情節嚴重的一律從重處罰。
提升教師職業素養。傳道授業解惑的是教師,落實“面向全體”的關鍵在教師,學生素質突破的瓶頸還是在教師。一方面,教師要提高師德修養,要把教育當作事業,把教學當作良心活,把教室當作實現價值的陣地,從細節做起,從“滾動座位”開始、從課堂發言開始、從家訪開始、從作業批改開始……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習,克服職業倦怠,不斷提升專業水平,積極參與教研活動,抓住“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契機,優化課堂教學策略,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繼續教育中心要深入學校了解師資短板,豐富培訓形式,把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學術規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崗前培養、職后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突出培訓效果,滿足全體學生對教師的需求。
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突出平臺建設,提升教研實效。在市級、區域和鄉鎮三級教研網絡體系建設中,市教研室要充分發揮教研中心的作用,健全教研機制,以“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教學質量提升”為宗旨,以“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為抓手,聯動區域協作體、鄉鎮中心教研組深入開展教研活動。區域協作體輪值主席單位,要提高研究的針對性,著眼于教學中“顧此失彼、效率不高”等問題,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集思廣益,深入研究,反復實踐,共同破局。各學校要強化校本教研細節管理,理順“培優”“治跛”“轉差”的關系,探尋可行策略,促進教研與教務對接,實現教研與教學雙贏。教研室要適時推廣一批課改成果輻射全市,以擴大教研工作的實效。
深化課堂改革,務實創建特色。各學校要明確“課改核心是有效教學、課改目的是提高質量”的觀點,務實開展課改特色創建活動,要把課改特色是否提升辦學品位、課改特色是否促進教學效率、課改特色是否有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作為評價課改特色創建工作有效與否的標準。2016年特色創建工作要明確目標,分類實施,穩步推進。小學要極力構建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相得益彰的課程特色,側重于培養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初中要積極開發學科特色興趣課程,側重于培養全體學生的學習習慣;高中要探索構建“雙輪驅動”下特色備考策略體系,側重于引導師生適應高考新政。各學校在特色創建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處理好“常規”與“特色”的關系,決不能死搬硬套,決不能花拳繡腿,決不能舍本逐末。
科學分層教學,優化育人策略。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教師要充分了解班上的每一名學生,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在課堂上應有效地采用活動化、探索性的學習方式,通過合作、討論、交流,充分發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要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立體結構,使課堂成為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舞臺;要對特優生或學困生分類要求,在練習層次上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確保每一名學生都學有所得,讓每一名學生都享受成功的愉悅。
構建多元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重視第二課堂的開辟,落實“開發課程資源,開放活動陣地,開啟學生素質”的要求,完善學生社團、興趣小組、校園協會等組織建設,利用好課外活動、第二課堂、校園活動等平臺,培養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學校要以活動為載體,利用好校園文化陣地,搭建學生素質展示的舞臺,培養學生的自信。在構建多元課程過程中,各校要著手建立保障機制,首先要為教師發展創造條件,使教師具備能教一門學科,能勝任一門興趣課程,能帶一個興趣班活動的能力;其次探索長效機制,要承認教師的勞動,要把學生的表現納入評價體系;再者要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引導和保護,把學生的特長作為學生校園情節的培植點。青少年活動中心要辦好校外教育基地,為學生提供多元發展空間,豐富學生假期生活,全面提高學生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