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海平
不少同行好友問我,咸寧市實驗小學(以下簡稱“咸寧實小”)的素質教育成效卓著,究竟有何訣竅?我以為,學校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是全體實小人尊重教育規律、不懈努力的結果。倘若要總結經驗,那就是:我們一直在文化的引領下不斷前進。
我們經過多年積淀形成的學校文化是:以校為家、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敢于挑戰、勇于實踐的創新精神;自強不息、攜手共進的擔當精神;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團隊精神。
50年來,一代又一代實小人,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超越,學校的文化基因,已深深地滲透進每一位實小教職工的血液中,成為實小人共同的精神底蘊和價值追求。
營造景致典雅的環境文化,提升學校檔次和辦學品位。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上世紀六十年代建校之初,學校可以說是“地區招牌、村小模樣”,辦學環境和條件之簡陋可想而知。一路走來,經過多次提檔升級,才開始變得溫馨怡人。特別是近五年來,學校搶抓發展機遇,校園面貌、辦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快,1.2萬多平米的多功能教學樓即將建成,屆時,實驗室、美術室、圖書館、閱覽室等各種功能室將更加完備,學?,F代化水平將更上一個臺階。
傳承“愛校為家”的團隊文化,讓學校成為每一位教師永遠的精神家園?!皭坌榧摇?,是咸寧實小每一位教師濃濃的情結。多年來,學校每次舉辦盛大活動,遍布全國各地的退休老教師總會不辭辛勞,千里迢迢回實小歡聚。校園里,師生們也時常會遇見曾經在此工作過的老師。他們時刻關注學校的發展,只是想回家看看。教師們對學校發自內心的熱愛,不正是學校文化的魅力所在嗎?
打造教師生態發展文化,為每一位教師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一直以來,咸寧實小教研氛圍濃厚,學習氛圍濃厚,教師愛崗敬業,在良性競爭中實現自我發展。50年來,學校共有70多人在不同學科榮獲國家級、省市級優質課競賽一等獎,培養出7名特級教師;在職教師中,有5位省級骨干教師、5位市級名師、6位學科帶頭人、20位市級骨干教師、32位副高職稱教師。豪華陣容背后,是學校高效成熟的教師隊伍建設機制的支撐,是教師不斷致力于專業成長、自我生態發展的結果。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宗旨在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讓努力者更加優秀,讓優秀者更加卓越。
塑造責任擔當文化,資源輻射周邊,促進教育均衡發展。通過“結對幫扶”,咸寧實小對全市農村薄弱學校的幫扶向來不遺余力。特別是近幾年來,學校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利用“聯校網教”平臺,對崇陽、咸安、通城等地的多所農村學校進行全方位的幫扶。2015年5月23日,以“信息技術與未來教育變革”為主題的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在青島舉行,期間咸寧實小展示的“聯校網教”平臺備受矚目,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對學校幫扶農村薄弱學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經驗和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
秉承全面發展的課程文化,始終堅持把學生發展放在第一位。我們堅持,通過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課程改革中得到發展,是一條切實可行之路。具體來說,一是對現行教材進行整合開發,實小著力開發的巴烏、書法、國學等校本課程,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二是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舉辦家長講堂;三是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快樂。
如果說我們取得了些許成績,那是因為,我們始終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傳承并發揚學校的優秀傳統,用文化的力量引領學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