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喜 陳蓉

為培養孩子與自然、與他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能力,過綠色、童真、審美、快樂的童年生活,宜都市陸城第一小學(以下簡稱陸城一小)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育人理念,在試點落實《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作用,構建了學校牽頭、社區攜手、家長同盟“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實現了共同育人的目標。
提倡人文關懷,倡導“浪漫工作”。學校秉持“生態育人”理念,堅持將這一理念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全過程。
教師是學校育人的核心力量,學校把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大力推行“生態童年”創建活動的同時,提倡“浪漫工作、快樂生活”,注重輕負高效,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學校班子成員經常深入各年級組、辦公室傾聽教師心聲;組織一系列活動,如“浪漫工作瞬間”評比、“十佳浪漫教師”評選等,努力營造愉悅開放而富有激情的工作氛圍,幫助教師釋放壓力,消除職業倦怠;同時實行“以獎代罰”“獎勤罰懶”等激勵措施……一系列富有人情味、激勵性措施的實施,極大地鼓舞了教師們的工作熱情,使他們以良好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讓學校的“生態育人”理念得以落實。
廣開育人渠道,拓展教育資源。為整合教育資源,學校本著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按照民主程序,在家長自愿的基礎上,組織家長委員會,組建家長駐校隊,學校為家長委員會、家長駐校隊參與學校管理事務,提供必要的條件和保障。
每年9月,新生入學分班是牽動社會的敏感事件。學校為此專門邀請家長委員會的成員和部分新生家長代表,全程參與分班工作。分班過程全程錄像,向社會公開。如今,這種透明的分班模式已經成為學校所有年級分班的常態,家長參與讓學校的許多工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每天清晨、中午,學校門口總有幾位戴著小黃帽、穿著紅背心的家長與值班老師一起接送學生,為孩子們的平安保駕護航,他們就是家長自愿者護校隊。自從學校成立家長駐校委員會后,家長們積極參與學校管理,主動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拓寬了學校的育人渠道,形成了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為了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樹立科學正確的育人理念,學校還牽頭組織了多種學習活動。針對一年級孩子入學時間較短的實際,開展了“習慣伴成長”“做家長的必須懂得這些話”等系列主題的家長培訓活動;以年級為單位,分期分批次召開期中家校聯系會;聯合共建單位開展系列家長教育活動,如與市安監局共同舉辦安全知識講座、與交警大隊舉辦交通安全知識講座、與公安局舉辦法律知識講座以及與社區開展德育共建活動等;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在全體師生和家長中廣泛開展“生態童年之歌”“生態童年守則”的征集活動,如今“生態童年之歌”已唱響校園內外,“生態童年守則”高高懸掛在排排香樟樹上,形成了校園里最美的文化長廊。
巧借德育基地,創設實踐平臺。依托“生態童年”德育基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寓教育于無形。
每學年,學校堅持讓孩子們到宋山德育基地開展為期一周的實踐體驗活動,并建立“生態童年種植園”,全體師生參與“生態童年種植園”植樹活動,并定期對樹苗進行維護和管理,讓環保理念在孩子們的心里扎根。學校還組織學生到宜都市特殊教育學校德育基地開展“同在一片藍天下”實踐活動;定期在陸城向家巷德育基地開展“紅領巾一條街”活動,自覺維護和監督向家巷環境和交通秩序;在北山超市德育基地開展“小小超市自愿者”活動,倡導生態環境教育。
德育基地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們走出校門,融入社會,拓寬視野,踐行了我校大力推行的“生態”育人理念。
完善評價機制,公正評價學生。教師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學生個性特點與知識能力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引領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發現、發掘自己的潛能,建立人生的自信。為此,學校一直在不斷完善學生評價機制。
為了保證評價的客觀公正,學校建立了教師、學生、家長、社區共同參與的、四位一體的、開放評價體系,真正發揮評價的正確導向作用;對學生成績、綜合能力表現,一方面由教師評價,另一方面鼓勵學生自評、互評,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發展其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也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讓學生在民主評議中得到啟迪與教育。家長評價,其目的是通過家長的參與, 做到教師與家長互通,雙方更加了解孩子,督促孩子進步。社區的參與,則讓孩子更愿意融入社會,積極參與社區公益活動,形成健康完整的人格。如今,學校積極響應宜都市利用網絡平臺評價學生的舉措,班主任每周對學生進行一次全方位的評價,科任老師每月一評價,家長全程監督,真正形成多位一體的評價網絡。這種開放式的評價機制,在教師、家長、學生、社區四者之間建立起良好的協作關系,更能達到客觀、公正的目的。
挖掘學科內涵,打造特色教育。學校充分利用各學科教育資源,結合學科特點,針對孩子實際,通過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強化學科滲透,將德育工作滲透于教育教學之中,通過課堂教學來加強孩子的品德教育。
結合品德與社會學科開展“話家風”專題研究活動,引導孩子們深入家庭,關注父母,了解家風、收集家風、遵守家風,對孩子們進行文化傳統教育;結合科學課開展花草自種自護,教育孩子珍愛生命,學會與動植物和諧共處;結合體育課深入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和“生態大課間”活動,倡導“快樂課間、浪漫課間、運動課間”,培養孩子們陽光向上的心態和強健的體魄。利用語文課,引導學生觀察花草魚蟲的生長規律,寫觀察日記,體驗生命成長的喜悅。
充分發揮班隊會的引領作用,利用學校榮譽室、展覽室、校園文化長廊自主展示區、升降旗儀式、入隊儀式等途徑,對孩子們進行理想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三八”婦女節開展感恩母親活動、“雷鋒日”開展學雷鋒活動、清明節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以及認識隊旗、了解國歌隊歌校歌等活動。同時,充分利用自主展示區定期展示孩子們精美的作品和創意,成了學校的教育特色,增添了學校教育的活力與生機。
在共建育人的活動中,學校本著尊重、主動、開放、包容的心態,才有了家庭、學校、社區的攜手教育的和諧局面。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只要腳踏實地,攜手家庭與社會,陸城一小這所百年老校必將再次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