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豐
招聘主管的無奈
對于H公司的招聘主管林薇來說,2015年是艱難的一年。隨著本地同類企業數量的增加,公司每天都有大批人員流失,跳槽員工的工種幾乎涵蓋了全部崗位的80%以上。更嚴重的是,由于后續人員接替不上,留下的員工只能實行疲勞戰術,長時間加班。為此,公司上下怨聲載道。更令人心寒的是,公司激勵政策不到位,致使原本不打算離職的員工也心生去意。看著節節攀升的離職率,林薇心急如焚,她拼力從各種渠道招聘,卻無力回天。
H公司是一家奢侈品百貨公司。對于百貨業來說,品牌資源、運營模式一旦泄露,很難重新建立有別于他人的模式。因此,從企業發展戰略的角度來說,留住人才,避免人員流失,防止運營模式泄露是百貨業企業的重要課題。集團總部對H公司人員的大量流失極其重視,人事經理和作為招聘主管的林薇難辭其咎,當月的績效考核即被評為C級。
H公司的總部設在長春。2006年,林薇經熟人介紹加入H公司長春總部做招聘專員。后來由于集團戰略需要,林薇隨人力資源部部長到異地拓展新店,要在幾個月內將新店人員規模由幾十人擴展到一千多人,工作的艱辛程度不言而喻。新店開業后,人力資源部部長帶著其他人員返回了集團本部,而林薇則留在了當地,并升任招聘主管。一晃9年過去了,林薇的頂頭上司換了一個又一個,她的職位卻一直沒有變化。
半年前,林薇發現大部分離職員工是因為薪酬問題而轉投別處。H公司的薪資標準是參照集團總店制訂的,只有少數崗位比總部高出一二百元,這與兩地的實際消費水平相比并不適宜。林薇將自己的調查結果詳細匯報給上級領導,但上級對林薇的匯報始終沒有明確的態度。林薇覺得,自己該做的都及時做了,但績效考核還是被評了C級,這實在有失公允。于是,她主動找自己的主管領導人事經理談話。
新任人事經理原是總裁秘書,在他走馬上任后,感覺林薇為人強勢跋扈,他正想借這次績效考核給她點教訓。帶著這種認知,兩人的談話自然不會愉快。人事經理直言林薇只有中專學歷,當初是靠關系才進了人事部,如果公司對外招聘,定然能招到比她綜合條件更好的人。“更何況我在這次績效考核中也被評了C,你還有什么可委屈的。”林薇可不這么想,自己在門店建立之初歷經風雨才走到今天,如今自己辛苦付出,績效竟然淪落到C級,這對她來說,簡直是“前所未有、今后也不能再有的恥辱”。談話不歡而散。
此后林薇與人事經理都悶頭做自己的工作,彼此之間要么互不干涉,偶爾不得不溝通時,也是針鋒相對。令林薇意想不到的是,不能再被評為C級的豪言壯語猶在耳邊,她緊接著就又被評了一個“C”。林薇忍無可忍:“績效考核完全沒有標準,工作和私人恩怨摻雜在一起,我還就不伺候你了!”在人事經理面前拋下狠話后,林薇遞交了辭呈。
考核失準誰之過
H公司的績效考核體系主要分為三塊:
第一是部門月考核。月考核工資占基礎工資的10%。月考核共分為A、B、C三個等級。考核得A的,發雙倍考核工資;考核得B的,正常發放考核工資;考核得C的,不予發放考核工資,當月績效工資按比例扣除,連續三個月被評為C,解除勞動合同。公司要求,部門考核結果為B的員工應占總人數的80%以上;每年按照員工人數比例確定評A的次數,每多評一個A,必須相應評一個C。理論上,部門月考核每月都應該有C。H公司的月考核模式本無可厚非,但其評價表只針對非量化的柔性指標進行考核,這樣一來,很容易在績效評估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和影響,使績效評價變成了摻雜部門領導感情因素的主觀行為。此外,在H公司的部門績效考核中,除非有心要解聘哪位員工,否則輕易不予給出C檔的評價,人力資源部給部門全年分配多少個評A的份額,大家就輪番評幾個A,績效考核喪失了真正的考核意義。案例中,林薇連續兩月的月考核被評為C等,這種評價的依據確實不夠充分。尤其是第二個月的 “C”,難逃上司挾私報復之嫌。
第二是年度績效考核。H公司的年度考核一般為每半年一次,采用的考核方法是360度考核法,即設定被考核人的直接上級、間接上級、同級和下級,匿名對被考核人進行全面評價。同樣令人遺憾的是,H公司的360度考核也只設定了一些非量化的指標,使評分很難做到客觀公正,數據也談不上真實可靠。同時,年度績效考核也未與工資和評優掛鉤,只是為上級在辭退員工時提供一個“由頭”。
第三,晉升考核。員工在升職前被安排進行晉升考核,考核同樣使用360度考核法。晉升考核的指標較年度考核要多出一倍,基本能夠涵蓋所有的定性指標。但H公司的晉升考核也有一個重大缺陷,就是只為擬提拔的員工進行考核,評分者心知自己是要給即將升職的人打分,因此也就樂得送個順水人情。因此,晉升考核完全變成了走流程。
從上述三種考核形式可以看出,H公司的績效考核體系只是在走形式,根本無法通過績效考核獲得員工的實際表現。這也加重了員工內心的不公平感,成為人員流失的主要原因。
兩招校正績效管理失誤
H公司具有自己的績效考核框架,考核形式采取360度考核,在確定考核人員的時候,已經充分考慮到從多維度對不同崗位人員進行考核。只是由于設計不規范、流程不完整等技術性因素致使考核流于形式。如果在繼續深化360度考核的基礎上完善和豐富考核內容,科學和準確設定考核指標,明確和細化考核流程,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績效考核的功用。
●考核指標怎么定
對于H公司來說,績效考核指標應包括工作業績、
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其中,工作業績為量化指標,是針對崗位職責對員工工作結果的考核,也是最為本質、核心的考核指標,應按照人員類別的不同分配各項考核指標的權重:對前勤管理類人員來說,商場的營業額、部門成本、費用支出、顧客滿意度、顧客投訴率都是可量化的指標,這些指標加總后約占總分數的80%;對于其他管理類人員來說,計劃工作完成率、成本指標、費用指標、客戶滿意度、工作差錯率等均屬于可量化指標,這些指標應占到總分數的60%-70%;服務類人員和后勤類人員,他們從事的多為重復性比較強的工作,因此,此類人員的工資結構中沒有績效工資,他們的考核周期也應較長,考核指標不宜設定太多,可量化的部分主要有出錯率、顧客滿意度、顧客投訴率;對技術類人員,績效考核指標主要為設計成果、按時交稿率、企劃活動的任務完成率、成本指標、費用指標等,這些指標應占到總分數的60%-70%。
總而言之,量化指標在整個績效指標中所占的比重決定了考核是否客觀、真實,所以在設定考核指標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發揮可量化指標的作用。
此外,還有一些體現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的非量化指標。評價一個人不能僅看工作業績,還要從其他方面去綜合考慮。在考核工作能力時,主要考核其專業性工作技能和基本技能,其指標主要包括專業知識、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對工作態度的考核雖然可能帶入主觀性偏差,但卻是考核中不可或缺的。工作態度是工作能力向工作業績轉換的中間變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員工能否將能力充分轉化為業績,因此在考核工作態度時也應包括多個指標,如工作積極性、合作性、創新性、紀律性、忠誠感、責任感、團隊精神等。只有以企業戰略為目標,設定科學、嚴謹的績效考核指標,才能將績效考核的真實作用發揮出來。
●管理體系如何完善
績效考核只是績效管理體系中的一部分,整個系統還包括績效計劃、績效執行、績效反饋和計劃調整共五個步驟。在執行過程中,只有各個步驟充分結合,緊密銜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H公司現有的績效管理機制并不完善,在執行過程中,何時考核以及考核范圍全憑領導指示,員工執行也沒有相應的標準,全靠以往的考核經驗。考核結束后,人力資源部門將匯總的成績上報給領導,考核就算結束。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有計劃地執行,績效管理更是如此。公司的戰略目標、考核需要達到的績效目標、績效工作標準等最終都要通過績效計劃書的形式實現。有了詳盡的績效計劃,員工才能帶著績效指標去工作。
另外,由于崗位類別不同,設定的考核周期也應不同:H公司的前勤管理類人員有嚴格的考核量化指標,所以應按月考核,同時每半年考核一次,前者主要以量化的工作業績指標為主,后者應適當增加工作能力和態度指標所占比重;后勤管理類人員工作績效不易考核,應每季度考核一次,同時每年考核一次,前者可量化的業績指標和工作能力指標所占比重大些,后者則側重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指標;服務類與工勤類人員每半年考核一次,主要考察工作標準、工作能力與工作態度,作為晉升和評優的依據;技術類人員由于工作周期比較長,因此考核周期與指標權重也采取季度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
績效考核不僅僅是為了考核與評價,更重要的是為了提升業績和工作能力。因此,需要在充分分析考核結果的情況下,使管理者與員工進行一次正式的面談。通過面談,員工了解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同時也可以為自己申訴。最重要的是找到不良績效產生的原因,制訂整改計劃,使工作成效能夠真正有所提升。
責編/張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