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本
“拜”字,從象形上看,表示手持莊稼谷物,虔誠祭告天地神靈,祈禱好收成。本義是“作揖”、“磕頭”, 被理解為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用以顯示對方的崇高,表達自己的最高崇敬。 《禮記·郊特性》解讀為:“拜,服也。”“拜”這種禮節更多地體現在中國傳統的祭祀儀式中。祭祀是人們向自己信仰的具有強力的外部力量的祈求、致敬、膜拜。具有這種強力的主要是神靈與祖先。對這種力量,古人十分重視。春秋時代,“祭祀”已經成為國家最重大的事情之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古商拜關公
商家的祭拜活動,自古有之。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尤其是近代以來,商家虔誠有加,尊崇備至而行祭拜的一位人物則是關公。商家視關公為能夠招財進寶、庇護商賈的財神,稱為“武財神”。
關公,本名關羽,字云長,是東漢末期山西運城人,后人尊稱為“關帝”、“關圣帝君”、“關老爺”。關公丹鳳眼、臥蠶眉、棗紅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勇武異常,是一位戰功顯赫的大將軍。關公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因兵敗于曹操,“降漢不降曹”,被曹操封為“漢壽亭侯”,后回歸劉備,鎮守荊州,因荊州失守被殺,被追謚“壯繆侯”。宋元加封關公為王,明時封“協天護國忠義帝”、“伏魔大帝”、“關圣帝君”,清代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
隨著中國人眼界的開闊和移民海外,商家對關公的崇拜,由國內迅速蔓延到華人、華語文化影響所及的世界各地,有華人、華僑集中經商的地方,幾乎各大公司、商號、店鋪均敬奉關公神像。
商家在供奉關公時非常嚴謹,有很多規則。如:供奉關公像要選吉日;香爐一定要銅制,古代稱銅為金,為富貴之意義;選擇一對燭臺,燭臺上要有兩只紅燈,燭臺也要銅制;選擇一對花瓶,高度不能高于關公像的頭部,再各選五朵蓮花,插入花瓶中;選擇一對供盤,用于供奉水果等物品;選擇一包好香和金元寶;為關公像選好吉利位置;關公像供奉的高度就是,關公像底坐應與祭拜者的頭部平齊,取“舉目三尺有神靈”之意。
日常供奉時,供果要常換,供果有:柿子(意為招財利市之義,非西紅柿)、葡萄、蘋果、香蕉、糕點、糖果、佛手、桃、香瓜等;平時上香應早晚各一炷香,代表一心一意敬奉神靈,有重要的事情向神請愿時再上三炷香,三炷香的意思是火急如律令,是求神來幫忙的,所以日常不上三炷香;供奉關公像時,在每月初一及十五應吃素;供奉時禁忌在關公像面前有不文明的舉動及語言。
電商拜馬云
當今的中國正處于自然經濟向信息經濟的轉型期,互聯網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從2009年開始,每年的“雙十一”,以天貓、京東、國
美網上商城、蘇寧易購等為代表的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利用這一天進行大規模的商業促銷狂歡活動,逐漸形成了全民購物的浪潮。此后,每年的“雙十一”成為一個標志性節點,一個銷售傳奇,一個網絡賣家、平臺供應商、物流企業的必爭之地。
今年的11月10日晚,廣州市嶺南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的電商們,不拜佛不求神,卻切乳豬、排著隊,拜起了國內電商巨頭馬云和劉強東。電商們在一個巨幅屏幕的兩端分別懸掛著馬云和劉強東的卡通畫像。畫像中,馬云把寫有“雙十一”的牌子舉在胸前,劉強東則左手端著奶茶,旁邊寫著“奶茶是我的,300億也是我的”。畫像前的桌臺上擺放著三排啤酒、兩只紅蠟燭、三炷高香、一束鮮花,正中央還有一只招財貓,前面立著寫有“別庫存”、“別扣分”、“別差評”、“別退款”、“別爆倉”和“別退貨”的牌子。一位電商正手舉一個牌子向馬云照片叩拜,祈求大賣。
此外,有合肥電商賣家也帶著員工在公司里對著經過PS處理的馬云像叩拜。該像上標“馬祖師圣像”,旁邊一副對聯,“淘寶揚威能點鐵,天貓耀武自成金”。馬云呈坐姿,身穿古裝、背插令旗,像前貢品為水果、成箱的飲料、方便面等,有幾位男子正對馬云像躬身施禮。
一系列的拜馬云活動,把馬云推上了當代中國電商界的神壇。
拜“金”還是拜“神”
古商為何拜關公?
在中國歷史上,商家供奉的財神有文財神與武財神兩種。文財神包括財帛星君、福祿壽三星、商代公正無私的大臣比干以及春秋時期“三致千金”的智慧財神范蠢;武財神包括兩位:一是秦時得道于終南山、黑口黑面的趙公明,二是三國時期、紅面長髯的關帝圣君。相對已有的財神而言,關公出現的時代最晚,卻后來居上,從當時“義勇傾三國”的蜀漢名將,升華為“萬古祠堂遍九州”的財神偶像,原因何在?
答案就在于關公以其充滿英雄傳奇的一生,體現出集仁、忠、信、義、智、勇于一身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與商家企圖獲取永續經營所需要的商業倫理不謀而合。
曾經“縱橫歐亞九千里,稱雄商界五百年”、居于中國古代十大商幫之首的晉商,其所取得的輝煌成功,是與對關公的信仰密不可分的。
晉商把關公看作“忠義”的化身。關公不為曹操的封侯、金錢、美女所動,“掛印封金”,表明君子以義取財,可謂“財賄不足動其心,爵祿不足移其志”;堅決離開權傾朝野的曹丞相,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身邊,正是“千古忠義第一人”。
《三國演義》評論家毛宗崗稱關公為“義絕”,贊其為古往今來名將第一奇人。
晉商把關公的忠義誠信精神直接引入商界,把忠義、誠信當作他們最高的人生準則,在商業活動中,“以義制利”成為晉商的核心價值觀。如明代晉商王現所說:“夫商與士,異術而同心。故善商者,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明之行。是故雖利而不污。……故利以義制。”晉商要求員工:“重信義,除虛偽;節情欲,敦品行;貴忠誠,鄙利己;奉博愛,除嫉恨;喜辛苦,戒奢華。”反過來,忠義誠信又成為他們成功的最大秘訣與法寶。晉商中的成功人士中有一部分是
白手起家的,他們艱難地做一些小生意,但是從一開始就懂得如何建立良好的信用以及自身形象,而后在這樣的情況下生意越做越大。
晉商的足跡遍布各地,在晉商匯聚之地,常常建會館、關帝廟及戲臺,晉商以義制利的從商理念也隨之傳播開來。在乾隆時代商人把共同制定的行規保存在石碑上,其中對于欺騙顧客的行為處罰最為嚴厲。而處罰方式卻是罰戲:被判定有欺詐行為的商人要出錢請戲班來到關廟對面的戲臺演出。這不僅僅是懲罰,更是一場以關公為榜樣的商業倫理的教化與心靈洗禮。
古商拜關公不僅僅是求其佑護,更是拜其“精神”,是對信仰的表達,是對“以義制利”和講求誠信的商業精神的追求,是一種精神傳遞與自我修行的過程。
電商為何拜馬云?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雙十一”造就了一股全民消費熱潮,成了繼春節、五一和國慶之后一個新的消費節日。據相關數據統計,2015年“雙十一”當天,中國的網上交易額為1229.37億,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節全天交易額高達912.17億元。網絡運營平臺給電商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電商拜馬云即是拜“金”,是祈求能在“雙十一”達成商品大賣的心愿,是對獲取金錢利益的赤裸表達,正如賣家所云:“當年信春哥,今日拜馬云。不吃飯,不睡覺,打足精神賺鈔票。”
待到電商拜關公
電商拜馬云,如果是把馬云看作學習的楷模,這本無可厚非;如果是把馬云看作新商業模式的啟蒙者——電商模式的“教父”,也有足夠的理由,以馬云為首的電商模式的確顛覆了傳統零售商業模式。馬云在2012年“雙十一”時就表示,“天貓購物狂歡節將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信號,也就是新經濟、新的營銷模式對傳統營銷模式的大戰!”到2014年,由阿里巴巴點燃的電商銷售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全社會電子商務交易額(包括B2B和網絡零售)達到16萬億元,占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1%。“雙十一”成為互聯網沖擊傳統零售業的革命性狂歡。
電商模式的開啟,為眾多電商帶來攫取財富的新機會,這是馬云之功。
但在商家借助網絡平臺瘋狂促銷的同時,電商的無序競爭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如假貨問題。美國服裝鞋業協會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uggan表示,在淘寶舉報假貨就像“噩夢一般”。該協會已施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淘寶網重新列入“惡意市場”名單,原因是阿里“不愿認真改革”,未能消除協會的擔憂。阿里巴巴集團因旗下電商平臺涉嫌賣假貨遭法國開云集團起訴。不僅消費者,很多品牌公司也對阿里巴巴治理假貨的方法充滿失望。美國商標團體(Trademark Working Group)的創始人保羅·基爾默(Paul Kilmer)在郵件中稱,除非實施更多的保障措施,否則品牌所有者非常擔心不斷擴大的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平臺將導致假冒及侵權產品的銷售大量增加。這無疑成為馬云未來拓展國際市場必須跨越的障礙!
除了假貨,還出現誤導消費者的虛假宣傳。如刷單屢禁不止,已經導致電商平臺的成長“變形”。當當創始人李國慶曾公開表示:“數據造假已經成為了電商的普遍現象。”2014年,阿里巴巴處理了人工改動天貓銷售錘子手機預訂數據的四名高層管理人員,并承認預約數據經過人工改動。甚至連阿里巴巴集團也認為,目前自身存在的最大風險來源于三個方面:假貨、知識產權和炒作信用。
無序的競爭除了引發超級退貨率,更帶來多重惡果:既放大了大眾的沖動消費,又透支了消費者對電商網站的信任。
上述現象表明,電子商務在完成了市場的硬件基礎設施、網絡技術的建設階段后,在市場“軟件”建設方面,如商業倫理、文化等,還沒有完全契合電子商務經濟發展的本質,即忽視了“鼠標下的德性”。
對于電子商務而言,商業倫理本身雖然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強制性,但它有道德意義上的導向性和自我約束性,能夠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是商家保持競爭優勢、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確保一個商業社會和諧、長遠發展的基石。因此,構建公開公正、透明干凈的電商平臺,培養以誠信為中心的電商倫理精神,成為馬云等各個商家義不容辭的重任,市場需要馬云們直面現實的勇氣與擔當。這也是馬云們在電子商務市場繼“立功”層次后向“立德”境界躍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關公“忠義仁勇”精神即可成為構建電商倫理精神之樹的文化沃土。
電商在經歷了拜馬云后,是否會渴盼著“關公精神”的附體? ? ?責編/齊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