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寫作階段目標》在對三年級學生寫作的要求中寫到:“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三年級是學生寫作的起步階段,是學生由會說到會寫的轉化過程。所謂“萬事開頭難”,如何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我認為教師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讓口頭作文成為書面作文的基礎
三年級剛接觸作文,教師不能老是“心比天高”,對學生要求過高,一味訓斥,這樣易使學生對老師產生畏懼心理,從而喪失對作文的興趣。
如在教三年級作文《我學會了_______》時,“你們平時在家里做過什么家務嗎?”以最貼近學生生活的話語,我積極主動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你們會做些什么呢?”當學生回答會幫父母洗碗、拖地、洗衣服等后,我提出問題:“那你們第一次是怎么做的?是不是遇到過什么困難?”讓學生多回想自己第一次是怎么做的,可以和同桌討論下,看是不是一樣的。在學生討論完后,我再讓學生回憶:“第一次做是不是遇到了困難?是不是想過放棄?那是什么讓自己堅持下來的呢?”在老師一步一步的發問后,學生在交談中慢慢將作文通過口頭的形式說出來,很好地為書面作文打下了基礎,學生先說后寫,感到有話可說,最終學會了寫這篇作文。
因此,我們要積極創造讓學生保持作文興趣的條件,要善于利用口頭作文,讓學生敢于說口頭作文,在說中表達自己的作文想法,從而敢于動筆,又說到寫,讓口頭作文成為書面作文學習的基礎。
二、強化閱讀,積累素材
三年級學生剛由低段的看圖寫話過渡到作文階段,閱讀的能力有限,所以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集中閱讀,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聚在一起讀書,不懂的地方可以相互幫助解決,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感受閱讀的快樂,為寫作提供素材。在經過一學年的強化閱讀、積累素材后,我們班的學生大多可以隨時作文,雖然有些孩子的文筆還不是很流暢,和某些優秀的孩子比起來還有些差距,但是,在完成的速度和對實例的運用上,都有了一定的進步。
三、以教材為本,讓學生在模仿中學習寫作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是很好的范文。在指導學生寫作文時,要充分利用這些范文,讓學生在模仿中學習寫作方法。如三年級下學期學習完《荷花》一課后,我讓學生仿照這篇課文,按一定順序寫油菜花,寫時要抓住油菜花特點來寫,并用上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經過訓練,學生能掌握好這種寫作方法。
每次對講讀課文,我都會從寫作順序、手法、修辭等多個方面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學習新課文時,也在學習怎么樣寫作,這樣,既學會了課文,又學會了寫作文,沒有占用學生的課外時間,這樣不會讓學生對作文產生厭煩情緒,真正做到在模仿中學習。
四、激勵為主,激發興趣
1. 對東西有興趣是人的本能,當本能有興趣時,就會轉向行為。寫作練習是要抓住興趣的,學生興致勃勃地做完游戲后,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剛才的游戲非常有趣,請大家把自己做的看的聽的想的都寫下來,讓更多的人分享我們的快樂好嗎?”學生一邊沉浸在剛才輕松愉快的游戲中,一邊不停地寫。
2. 學生的這種行為就是教師的興趣激發。孩子們有了一定的興趣和識字量后,就自然會有閱讀和寫作的愿望,老師要順應兒童這一心理規律。一開始給他們充分的自由,不要作任何的限制,學生喜歡怎么寫就讓他怎么寫,能寫多少就寫多少。之后,讓他們互相讀一讀,評一評,誰寫得好,可吸取長處。老師只需要加以適當的點撥和鼓勵,讓孩子們感到寫作是件簡單的事情,我手寫我嘴,我手寫我心,我手寫我想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此簡單而已。
作為三年級學生剛起步學習作文,老師在教學上雖有難處,但只要能在作文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作文,從而逐步掌握作文的奧妙,必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