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宇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老師,和教語文、政治等學科不同,它們有很直接的德育教材,數學如何在許許多多的公式和定理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初中階段正是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行為準則形成的關鍵時期,數學同樣也不能推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責任,讓學生成才,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找準滲透教育的點
教師應善于從教材中挖掘、提煉其蘊涵的德育因素,把顯性的教學問題和隱性的德育影響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數學的育人功能。如“平面直角坐標系”“勾股定理的歷史”“國旗中五角星的大小比例”等。新教材中則有更多內容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二、把思想教育滲透到數學課堂上的各個環節
新課引入可以用數學家富于獨創的史實或數學中蘊含的美激勵學生對數學奧秘的探求欲和濃厚興趣,也可以介紹其在生產生活實際中的應用,促其學好數學解決問題的強烈意愿。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坐標系”時,向學生介紹笛卡爾生病在床上學習,觀察墻角吊在空中的蜘蛛,從而發明了坐標系。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在引入“比例線段”時,可利用國旗上的五角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美的教育。
概念教學在引入數學新概念時,可通過揭示矛盾,尋找解決矛盾的方法進行,通過新概念與相關概念之間的對比,尋找聯系、區別。如在教學零指數和負整指數冪的概念時,可通過正整數冪的除法中,被除數指數不大于除數指數時產生的矛盾,引入解決矛盾的新方法,規定了零指數與負整數指數冪的定義,但又產生底數取值縮小為非零數的矛盾,這樣,通過矛盾的產生、解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解決問題的主動探求欲。
三、掌握好滲透教育的度
把握思想教育滲透的“度”是關鍵。“點”與最佳“時機”的結合中,教師應注意恰如其分處理好二者關系,數學是一門科學性、知識性、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如果“透”得“過度”,就會改變數學的性質,降低數學的知識性與科學性,而如果“滲”得不夠,“透”不到位,則不能與學生的“興奮點”發生共振而功虧一簣。
因此,數學教師要注意數學教學的特點,把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機融合,不偏不倚,調度得當,準確把握滲透的“度”,使其到位而不越位。
四、掌握好滲透教育的時機
掌握育人滲透的“時機”是難點。數學教學由于知識性較強,注重知識運用,對課堂結構的嚴謹,連貫性要求較高,因此,數學教學中不能不顧知識隨意安排思想教育內容,進行強迫“滲透”沖擊教學,教師必須遵循教材中知識的結構、層次、所處的特定位置等安排好教學過程。
通過八年的教學經歷,我覺得在課堂上挖掘素材進行德育教育也要和課堂下相結合起來,學生中難免有比較調皮的、思想活躍一點的,在課堂下還要多與學生溝通,同時作為一名老師,也要以身作則,做好學生學習的榜樣。
總之,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堅持不懈的教育,我也將在以后的教學與生活中繼續總結,繼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