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芳,劉志輝,胡 馳,顏 媛,張玉麒,葉 江(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超聲科,四川644000)
胎兒室管膜下出血的超聲表現及臨床意義
陽春芳,劉志輝,胡馳,顏媛,張玉麒,葉江
(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超聲科,四川644000)
目的探討胎兒顱腦超聲檢查中室管膜下出血(SHE)時的超聲表現、發病病因及臨床轉歸。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該院行常規顱腦室管膜區域掃查的晚孕胎兒(孕31+~37+周)1 000例為研究對象。常規顱腦室管膜區域掃查采用胎兒側腦室切面、雙頂徑切面、矢狀切面、冠狀切面等多個切面,主要觀察胎兒顱腦尾狀核頭部和丘腦交界處的室管膜下區域、胎兒側腦室前角外側或內側和(或)體部外側區域有無病變及聲像圖表現。結果1 000例晚孕胎兒共檢出顱腦室管膜下出血(SHE)18例(1.8%,18/1 000),其中孕齡31+~35+周7例(39%,7/18),36~37+周11例(61%,11/18)。18例SHE患兒的超聲表現為:(1)新鮮出血期(7例):室管膜區域呈邊界模糊的高回聲;(2)部分液化期(10例):室管膜區域呈高回聲、等回聲及無回聲的混合回聲;(3)完全液化期(1例):成囊性無回聲。結論SHE是早產兒最常見的顱內出血類型之一,產前超聲檢查可為SHE臨床診斷提早提供信息,大大提高了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的成活率及顱內出血的治愈率。
胎兒;超聲檢查;產前;顱腦;室管膜下出血
產前胎兒顱腦超聲檢查中,室管膜下區域是常規檢查內容,對于該區域疾病的診斷[如室管膜下出血(SHE)、室管膜下囊腫及室管膜瘤]有著重要意義。本研究對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檢查的晚孕胎兒(31+~37+周)1 000例進行常規室管膜區域掃查,探討該區域聲像圖的變化對其疾病診斷的價值及臨床轉歸。
1.1一般資料本研究所檢查的晚孕胎兒(孕31+~37+周)1 000例(孕婦年齡18~40歲)均為單胎,平素月經規律,末次月經時間準確,其中孕31+~35+周599例,孕36~37+周401例。
1.2儀器采用GE-E8、PHILIPS-iu Elite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 MHz。
1.3方法常規產前超聲檢查中,根據胎兒雙頂徑、頭圍、股骨、腹圍等測量指標結合停經史判斷孕周。之后于胎兒側腦室切面、雙頂徑切面、矢狀切面及冠狀切面等多個切面主要觀察胎兒顱腦尾狀核頭部和丘腦交界處的室管膜下區域、胎兒側腦室前角外側或內側和(或)體部外側區域的聲像圖表現。要求切面清晰,并且要求切面使用局部放大功能。
篩查1 000例晚孕胎兒發現18例SHE患兒(1.8%,18/1 000),其中孕31+~35+周7例(39%,7/18),孕36~37+周11例(61%,11/18)。18例SHE患兒超聲表現為:(1)新鮮出血期(7例):室管膜區域呈邊界模糊的高回聲區域;(2)部分液化期(10例):呈高回聲、等回聲及無回聲的混合回聲;(3)完全液化期(1例):成囊性無回聲。18例病例均經胎兒顱腦MRI和產后新生兒顱腦CT檢查證實。18例SHE胎兒中有7例產于32+~35+周,11例產于35+~36+周;其中16例新生兒經產前、產后積極治療,無嚴重神經系統并發癥,基本恢復出院。2例新生兒由于出血面積較大,治療無效,其中1例胎死腹中引產,1 例33周早產且于產后3 d死亡。
3.1胎兒室管膜的解剖結構及胚胎發育有學者認為,胎兒室管膜是襯在神經管內的單層神經上皮層經對稱分裂使神經上皮層增厚而形成的腦室帶(VZ),或通過不對稱分裂產生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的祖細胞、膠質細胞、祖細胞產生放射狀膠質細胞、伸展細胞和普通室管膜細胞等[1-2]。隨著進一步發育神經元在放射狀膠質細胞的引導下遷移離開,腦室帶變薄。有學者認為,位于腦室表面的伸展細胞部分轉化為室管膜細胞,部分則移入室管膜下層,并可能變成神經干細胞[3]。Gould等[4]認為,所有普通室管膜細胞是由胚胎時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陽性具有短期基部突起的伸展細胞失去基部突起和GFAP獲得纖毛轉化而成的。本次對室管膜區域的常規超聲掃查的研究結果表明,產前超聲檢查能清晰顯示室管膜區域并能對室管膜區域疾病做出相應的診斷提示。
3.2胎兒SHE的產前超聲診斷采用胎兒側腦室切面、雙頂徑切面、矢狀切面、冠狀切面等多個切面,觀察胎兒顱腦尾狀核頭部和丘腦交界處的室管膜下區域。胎兒側腦室前角外側或內側和(或)體部外側區域,其中正常胎兒顱內室管膜區域聲像圖應為均勻弱回聲,無異常增厚、增強回聲或無回聲,其緊鄰的側腦室邊界清晰、光整壁薄。而室管膜區域出現出血時則表現為異常增厚、增強回聲或無回聲[5]。本文18例SHE病例中超聲表現不一,其中7例為31+~35+周,超聲表現為雙側室管膜回聲呈邊界模糊的高回聲(增厚、增強不均勻),左側范圍0.62~1.21 cm,右側范圍0.46~0.95 cm;10例為36~37周,超聲表現為雙側側腦室室管膜區域查見兩相鄰欠規則囊性液區,壁較厚欠光滑,內透聲差,范圍0.40~1.83cm;1例為37+周,超聲表現為一側側腦室室管膜區域查見欠規則囊性液區,壁較薄、較光滑,內透聲清晰,范圍約0.45~1.20 cm。
3.3超聲診斷胎兒SHE的臨床意義研究表明,胎兒SHE在胎兒時期是可以做出較為準確的診斷提示,室管膜下生發基質由一些含內皮細胞的毛細血管組成,該區域實質為缺乏結締組織支持的毛細血管網,晚孕期間對缺氧、高碳酸血癥及酸中毒等極為敏感,容易發生壞死、崩解致SHE[6-7]。把室管膜區域檢查作為產前顱腦超聲的常規檢查內容,對其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如SHE、室管膜下囊腫、室管膜瘤等),其中SHE是早產兒最常見的顱內出血類型之一。產前超聲對其診斷為臨床提早提供信息,提早加以干預治療,大大提高了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的成活率及顱內出血的治愈率。
[1]Rao Ms.Multipotent and restricted precursor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Anat Rec,1999,257(4):137-148.
[2]劉勝華,周政,馮寶海.室管膜前下區神經干細胞向神經元分化中骨形成蛋白2及DLX5的作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14):2627-2630.
[3]王建,金融冰,于勝波,等.室管膜和室管膜上超微結構[J].解剖科學進展,2015,11(3):253-257.
[4]Gould ST,Howards,papadaki L.The development of ependyma in the human fetal brain:an immunohistological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J]. Brain Res Dev Brain Res,1990,55(2):255-267.
[5]李金英,楊承平,唐勇珍,等.胎兒顱內出血的產前超聲影像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4,22(8):73-74.
[6]張海春,陳鐘萍,肖棉煒,等.胎兒顱內出血的產前超聲特征與妊娠結局[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2012,9(10):40-43.
[7]韓瑾,曾斯慧,甄理,等.胎兒顱內出血超聲聯合磁共振成像診斷與妊娠結局[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2015,12(5):383-389.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7.044
B
1009-5519(2016)07-1075-02
(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