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芳,武有聰,楊懷寶,徐春紅(.云南大理衛生學校病藥微教研室,云南大理67000;2.大理大學病原生物學綜合實驗室,云南大理67000)
中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探索
陳兆芳1,武有聰2△,楊懷寶1,徐春紅1
(1.云南大理衛生學校病藥微教研室,云南大理671000;2.大理大學病原生物學綜合實驗室,云南大理671000)
【提要】隨著教育部提出了關于職業教育改革的總體要求,結合該校以護理專業為主的辦學特點,從教師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學生管理等幾方面探索適合于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病理學的教學模式,以滿足中職護理專業的教學需求,培養合格的、技術過硬的應用型護理人才。
職業教育;教育改革;教育,護理;學生,護理;病理學;中職護理專業
醫學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應具備適度的基礎理論,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較寬的知識面和較高的職業素質[1]。護理專業人才雖更多側重于知識素質能力的培養,但病理學作為一門連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在護理專業學生的教學中仍然處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臨床護理工作的對象是患者,作為護理人員,應在認識疾病的基礎上,對疾病過程中的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有充分的認識,更好地配合醫生做好護理工作,減少醫患糾紛,并指導患者進行自我防護[2]。病理學正是護理人員認識疾病的基礎,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門課,除了學生自身努力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教學內容的選擇,盡可能做到通俗易懂,并利用多種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下面作者結合自身教育教學經驗,談談中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1.1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做到因地施教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部提出了中等衛生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具備適度基礎理論的技術過硬的應用型中等人才。為此,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設置也做了大幅度的調整。醫學基礎課的課時被壓縮,病理學由原來的每周4個學時壓縮為每周3個學時,課程設置也從考試課變為考查課,學生對病理學的重視程度降低,學習病理學的積極性也由此下降,再加上一些學生的學習習慣差,許多教師一時在思想上難于轉變,經常抱怨課時太少、學生不努力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發出教師無法教,學生無法學的感嘆。作者認為,身處中職院校,就要當一名地地道道的中職教師,而不是中職學校里的“大學教師”[3]。某些大學的教授對病理學的內容講解得很好,理論基礎扎實,內容詳細,知識縱橫程度很深,對于大學生來說,能有這樣的教授講課再好不過,但是,若將此方式運用至中職學校的學生,則無法達到上述效果。中職學生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較差,教師們需用能讓其都聽得懂的方式來講課,才能教好他們。對于每個知識點,都要去想怎樣用現實中的一些事例來類比,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表達,讓學生理解。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我們的培養目標是中等實用性人才,不是未來的科學家,要尋找適合當前學生特點的教學新思路,使學生既掌握必要的基礎理論,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做到“少而精”教學和引導式教學。
1.2教學內容的取舍要適應護理專業特點,做到因材施教首先,作為中職學校病理學教師,要吃透病理課本,使病理學知識化繁為簡,去粗取精,重點突出。中職護理專業學生欠缺自我歸納的能力,更怕艱澀難懂的高深病理知識,所以不必像大學教師一樣把知識點講得太深入,對護理專業學生來說,并不意味著講得越多越好,反之,學生們會反感,更有甚者干脆不聽。對這種情況,可以重點突出疾病過程的一般規律,主要的常見病和臟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變化及與臨床表現間的關系、護理要點等,控制好適當的深度和難度。其次,要給學生學習的動力。目前,由于中等職業學校入學門檻降低,學生素質與既往的精英教育相比相差甚遠,教師常抱怨教學效果差,沒有成就感。但作者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實際上有很多學生非常想學,他們渴望獲取知識,雖然覺得吃力。那么,對學生采取鼓勵性的方式進行教學,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足。因此,我們教師要打開心靈的窗戶,給學生一縷陽光,給他們一份動力,學生都渴望被教師關注[3-4]。
2.1興趣教學興趣是成功的基礎,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效率等都會得到提高。學生在學習病理學之前接觸到的幾乎都是基礎學科,與臨床往往都沒有直接聯系,常常會覺得枯燥無味,而病理學作為橋梁學科,與臨床知識的聯系較密切,通過學習病理學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疾病的臨床表現,同時對于治療、護理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這些聯系對于醫學生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再加上講課時利用各種方式引起學生的興趣,結果會事半功倍。比如炎癥這一章,作者改變了一貫的教育方式,把它設計為一場自衛反擊戰:敵方是致炎因子,我方是人體的免疫系統,戰斗武器是炎癥介質。首先介紹炎癥的概念并強調4點:(1)炎癥是防御反應,但這種防御反應是被動的,人體在受各種侵襲時只要不想“犧牲”,就得反抗。(2)要有血管,戰斗物質才能運輸到炎癥局部,反擊才能開始。(3)戰爭往往局限在局部,一般只有打不贏敵人才會擴散到全身。(4)有戰爭必然有損傷。然后用很生動的比喻解釋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特點(主要是為引出新知識做鋪墊),各種武器(炎癥介質)作用。例如,可以把具有趨化作用的炎癥介質比作是現在使用的GPS,能把滲出的白細胞準確地吸引到炎癥局部;把能引起發熱的炎癥介質比作思想武器,能激起戰斗的熱情等,把學生帶到故事情節中,讓其很容易就接受了這些艱澀難懂的知識點。做好這些準備(先講解不熟悉、難懂的知識點),就開始轉入正題,完善故事情節,把炎癥局部基本病理變化變質、滲出、增生這樣比喻:變質是被敵人襲擊,受損傷了,并通過自己的方式發出警示;滲出是機體感受到這一變化,開始反擊,做了一系列準備后由血管擔任作戰指揮中心,血管擴張,血流加速時運輸戰斗物質到炎癥局部,血管繼續擴張,血流緩慢,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時先送出液體打前鋒,然后再送出白細胞作為大部隊來消滅敵人;有戰爭必然有損傷,增生就是戰后修復。由于學生都看過戰斗故事片,再講病理知識就簡單多了,也容易理解。還有講動脈粥樣硬化時會從新型的治療方式入手:冠狀動脈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導致管腔不同程度的狹窄,引起其供血能力下降,心肌不同程度缺血,表現為心絞痛、心肌梗死等不同的臨床類型,臨床上就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法來改善心肌供血。根據病理變化推斷疾病臨床表現,指導治療,這就是病理學的教學目標之一,讓學生體會到病理學并非單純的理論學習,是為臨床服務的,學習興趣自然就出來了。
2.2案例式教學病理學作為一門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將基礎知識運用到臨床疾病中,即所謂的病理臨床聯系。在每次授課前,作者都會根據臨床實踐,精心準備一些小病例,在講新課內容前向學生提出該病例,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學習新課內容。通過帶著問題去學習,很容易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掌握相關內容。在講授局部血液循環障礙中的血栓形成和栓塞這2節內容時。作者給學生講述了這樣一個小病例:63歲的男性患者,因摔傷致股骨頭骨折,手術內固定術后第7天,靜脈滴注過程中突然出現胸悶、呼吸困難,隨之出現面色蒼白,牙關緊閉,很快死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悲劇”?問題一提出,立即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于是引出新課內容,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血栓形成的條件和栓子的運行途徑這2個重點內容。以上“悲劇”也真相大白:死者大手術后血液凝固性增高,術后一直臥床,血流速度緩慢,從而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靜脈滴注時血流速度加快,血栓脫落隨著血流栓塞于肺動脈主干,引起猝死。然后再針對專業特點,引導學生總結對于具備血栓形成條件的患者,為防止其血栓形成該如何護理;如果已經形成血栓了,為防止其脫落又該如何護理。通過類似的教學法,學生不僅能很快掌握課程目標,同時能夠將所學內容運用到臨床實踐當中,這正是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目的所在[5]。
2.3情景教學實驗教學是病理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其中有大體標本、切片(或多媒體教學圖片),這就為場景教學提供了條件。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給特定的標本、切片設計一個合情合理的患者或死亡者。先向學生介紹患者或死亡者的病史,然后指導其觀察從患者或死亡者身上取出的標本,接著讓學生討論該病例的診斷。通過如此場景教學,學生的學習氣氛相當活躍,通過觀察、討論,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在一起,理解更深刻,教學效果更好。
3.1制定適合于中職學生的教學策略大多數中職生,多為初中階段的落伍者,學習成績一般,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不高,往往缺乏學習上進心。因此,中職學校應充分考慮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的認知能力,力求“實用為準,夠用為度”。但要做到如下幾點。
3.1.1適當的教學紀律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保障強調中職衛校的學生,以后面對的是患者、是生命,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操作技能是救死扶傷的基礎,也是就業的前提。所以本校嚴把質量關,對教學紀律的要求很嚴,在中職生自我管理和約束力都很差的情況下,政教處和教務處想盡一切辦法把學生集中到教室,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聽課。教學紀律在當地中職學校中有口皆碑。作者認為,能主動學習最好,但對于部分學生,被動學習也是學習。醫學知識很重要,但網絡世界也很“精彩”誘人,要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目標,必要的教學紀律顯得格外重要,否則各種教學方式都得打折,很難達到預期目標。
3.1.2以職業技能考證為依托,激勵學生積極學習在提倡有證執業的形勢下,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就面臨“護士資格證”合格考試。因此,要求病理學教師平時就應積累下很多與考證有關的知識要點,在講到相關知識時給學生一一指出,激發學生學習病理學的動力。此外,可以結合護理專業良好的就業形勢來鼓勵學生,增強學生對專業學習的信心。
3.2制定合理的考評方法本著提高中職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原則,評價護理專業中職生學習知識效果的好壞,不是憑一兩次考試定論,而應貫穿于整個專業學習過程中。所以,我們把對學生的考核分三大塊:態度成績、平時成績、理論成績。態度成績一般根據出勤,上課紀律,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等來評定,對積極學習者給予適當獎勵;平時成績一般根據布置給學生的練習、實驗、小測驗、期中考等進行評定;而理論成績主要是期末考成績。
總之,社會的發展需要各種層次的人才,病理學在護理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是肯定的,要培養出適應護理專業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勤于思考,開闊思路,根據時代的要求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以滿足現代臨床護理的需求。
[1]盧桂霞,王雪婷.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病理學教學的新思路[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10):93-94.
[2]崔瑩.淺談適合中職護理教育改革的病理學教學[J].金田,2015(2):227.
[3]陳雄杰.中職學校病理學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2,21(13):68.
[4]周琦.中職護理教育發展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1 (15):158-159.
[5]張桂紅,徐莎莎,郭明賢,等.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的缺陷與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B):71-73.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4.056
C
1009-5519(2016)04-0614-03
△,E-mail:youcongwu@163.com。
(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