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春,李招權,劉 林,陳建斌,張紅賓(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400016)
如何培養高素質血液專業學位研究生
羅紅春,李招權,劉林,陳建斌,張紅賓△(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400016)
【提要】研究生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當今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如何培養高素質的血液專業學位研究生,是學校、醫院和導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需要貫徹落實各項研究生教學制度,強化導師責任和科室管理效能,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學生的責任感、以人為本的觀念、業務技能、創新意識、溝通能力等,并全程監督,進行階段考核及終末考核,從而培養出能夠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專業型人才。通過2010~2015年5年的探索,研究生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得到一致的肯定。
血液學;教育,研究生;臨床工作能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國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報考和就讀研究生學位的醫學生日益增多。因此,如何培養高素質的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是研究生導師、醫科大學面臨的一道難題,教學雙方和管理部門都應該認真思考、科學籌劃、嚴格實施、全程監督、定期考核、及時反饋,不斷優化教學方法。2010~2015年,作者嘗試在本院血液科探索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綜合模式,取得一定成效,認為要培養高質素的血液專業學位研究生,應該強化以下幾個方面。
重慶醫科大學作為協作院校之一加入中國北方醫學教育發展中心以來,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和探索。本院血液科目前為西南地區和重慶市血液病的龍頭單位,歷史悠久,醫療、教學、科研實力雄厚,是重慶市抗癌協會主任委員所在單位,重慶市醫學會和血液病質量控制中心副主委所在單位,長期以來重視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嚴格遵守和落實各項研究生培養制度,同時強化導師的準入制度和責任。在學科輪轉過程中,要求學生在血液實驗室輪轉2~3個月,并指定一名實驗室導師,讓研究生們熟悉和了解骨髓形態學、流式細胞學、原位雜交、染色體、血液細胞采集等操作技術,初步掌握常見血液疾病的骨髓學診斷。嘗試建立導師評價機制,對各位導師的研究生教學質量進行動態評估,督促其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質量[1]。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少醫學生的價值觀受到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其道德標準、責任感、使命感受到嚴峻考驗。部分研究生的責任感出現缺失,表現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的消極思想,完全忘記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部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對患者粗心大意、冷漠淡然,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檢查結果、治療方案不求甚解、一知半解,甚至不能準確地開出醫囑和化驗檢查項目等。不僅危害了患者的健康,損害了患者的利益,也存在醫療糾紛的風險,對營造和諧醫患關系具有嚴重的負面影響。為此,血液科從科室領導到各位導師、技師、護士保持思想一致,高度重視,一方面用國內外醫療先輩的英雄事跡來鼓舞和教育學生,另一方面用醫療糾紛等反面典型、違法案例來警示學生,同時在實踐中不斷督促、引導、強化學生對自身職責和使命的理解,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時常提醒和警示自己,做一名負責任的醫學生[2]。
20世紀70年代以后建立起來的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取代了近代“生物醫學”模式。這不僅標志著醫學道德的進步,更體現了醫師職業道德的進步。醫生不僅要關心患者的軀體健康,而且要關心患者的心理健康。醫學必須以人為本。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面臨從理論到實踐、從動物到人體、從尸體到活體的思想轉變和角色轉換,其宗旨是要服務于人類。作為一名研究生準醫生應該不忘初衷,猶記本末。在面對患者的時候,不管其高低貴賤、黑白美丑、出身民族,均應一視同仁,為其提供精準、高效的醫療服務。同時,患者不是普通動物,就診行醫不是動物實驗,必須遵循國內外診療規范和原則,必須把握患者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任何時候,不能因任何理由損害患者的權益。對患者應給予應有的尊重,特別對于腫瘤患者和疾病終末期患者,全社會都應該給予關懷、愛護、體貼、鼓勵和安慰[3]。
醫學是一門科學,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大致經歷了原始醫學、古代經驗醫學、近代實驗醫學和現代醫學的發展過程。醫學從古至今都無法盡善盡美。現今血液學教材在臨床實踐中往往不能滿足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需求。這就需要在臨床遇到疑難問題時查閱國內外最新資料和文獻,遵循循證醫學的證據,積極參加各類學術活動,特別是多學科的病例討論,集思廣益,開拓自己的視野,提高對疑難復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不能光紙上談兵。血液專業學位研究生也應該以“三基”為基本準則,認真學習相應二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常見的內科或外科操作技能[4]。并加強英語、計算機、統計學的學習,為開展臨床科研奠定堅實的基礎。
醫療的對象是人,所以任何醫療活動不僅應該遵從自然規律和醫學準則,更應該符合我國的相應法律法規。目前我國有多部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對于血液專業研究生來說,這些都是在醫療活動中必須遵循的最重要原則,對于確保醫療質量、減少醫療糾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血液專業學位研究生由于剛剛接觸臨床,需要在諸多臨床二級學科輪轉,很多相關知識還比較陌生和欠缺,除了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外,還應該學習醫患溝通的技巧。可以通過觀看錄像、實戰觀摩等途徑直接或間接參與學習,用患者和家屬能夠理解的語言,把溝通的內容準確地表達出來,讓患者和(或)家屬熟悉病情、了解各種治療方案,并參與選擇診療方案。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夠降低醫療糾紛的風險,提高醫療活動的滿意度[5]。
我國傳統的學校教育歷來比較注重知識的傳授,不重視創新教育,這種狀況急需改變。醫學研究生應具備創新精神,首先,必須強化創新意識,醫科大學、臨床學院、科室和導師都必須強調創新思維[6-7]。必須打破故步自封、因循守舊、教條主義。其次,應從制度和體制上為研究生營造創新的條件和氛圍,包括課程設置、目標管理、期末考核、學籍管理、論文要求等,都必須與之符合。血液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日常繁雜的工作中,必須時刻具有科研意識和創新精神,針對患者的病因、發病機制、診斷和治療深入思考和開展前瞻性的研究,特別是面臨疑難雜癥和罕見疾病的時候。因此,血液專業學位研究生要學會用辯證的觀點去看待臨床診療活動,明白疾病發病規律的特性和共性。研究生導師可定期召開讀書報告會,布置題目,總結驗收,讓學生定期查閱國內外最新文獻,共同探討科研思路,讓學生寫出臨床型論著或經驗總結,甚至撰寫科研課題的標書,從而激發研究生的閱讀能力、創新精神、寫作能力和科研意識。
血液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血液科的輪轉時間不足1年,其余大部分時間都要在內科二級學科、部分外科、專科進行輪轉。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導師、輪轉科室和學生應該建立全方位立體教學監督網絡,讓學生沒有學習盲區,全面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大綱,在患者收治、病歷書寫、操作技能、文獻閱讀、論文撰寫及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等方面均能到達國家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的標準和要求。同時,不斷探討和完善血液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的模式,使得該評價體系與國內外接軌,具有針對性、操作性、實用性[8]。學校、學院、科室對血液科的研究生可進行定期和隨機的考核,打消其臨時抱佛腳的僥幸心理,使得學生形成自覺學習、自我監督、自我約束的良好習慣,為其畢業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總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是我國醫學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改革舉措,醫科大學、臨床學院、科室領導和研究生導師都應該切實落實相關制度,同時不斷探索醫學人才培養的最新機制,培養出更多讓人民放心、讓國家滿意的創新型醫學英才,以便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要。
[1]舒彤,黃燕,吳薇,等.基于“導學關系”角度的臨床醫學院研究生導師評估方案的設計與實施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3):46-48.
[2]張欣欣.行業高校研究生教育使命、理念與實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2):19-22.
[3]孫媛,陳艷霞,陳曉燕,等.人文精神在醫學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醫學與哲學,2013,34(10B):84-86.
[4]吳娜,伍國峰,方穎,等.加強臨床技能培訓提高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7):122-123.
[5]李春艷,段志軍,王鶯燕,等.加強臨床醫學研究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構建和諧醫患關系[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3,26(2):240-241.
[6]蔣煒.醫學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與舉措[J].大學教育,2015(8):152-154.
[7]盧家凱,張京嵐,卿恩明.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8):843-845.
[8]胡偉力,陳怡婷,陳地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的難點及對策研究[J].重慶醫學,2015,44(26):3733-3735.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3.057
C
1009-5519(2016)13-2098-02
△,E-mail:usamake@163.com。
(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