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紅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淺析以讀促寫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張彩紅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摘要: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課教學的目的是通過閱讀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包括寫作能力的提高。但目前的初中英語閱讀課中,存在著為讀而讀、讀寫分離的現象。
關鍵詞:以讀促寫;英語教學;閱讀教學
NSE教材采用了“題材—功能—結構—任務”的編寫體系,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從教材文本的性質看,第二單元是閱讀課,強調“讀”和“寫”結合,以“讀”促“寫”,通過閱讀既獲取信息,也進一步學習句型、語法、文章結構和相關的話題內容,同時在讀的基礎上,開展寫作方面的訓練。
1當前英語初中英語閱讀課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平時的閱讀課教學中,筆者發現存在兩種現象:一是教師在閱讀課中過分強調語言知識的掌握,忽視閱讀技巧和文本結構的分析;二是教師將教材中的Unit2的課型作為唯一的閱讀課,他們只在課堂中關注閱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唯一目標,沒有將閱讀課做適當的延伸和拓展,更沒有將閱讀文本作為學生寫作的很好的樣本。
出現此類情況的原因是:教師缺乏整體考慮,讀寫分離。NSE教材的Unit2的教學活動應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閱讀篇章,第二部分是根據閱讀課文呈現的語法結構與詞匯設計的寫作活動。教師如果不從整體上考慮,將課文單純上成了閱讀課,就忽略了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2以讀促寫為目的的閱讀課的理論依據
許多語言學家非常注意對閱讀和寫作結合方面的研究。H.G.Widdowson在他的“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中提到,閱讀和寫作可以貫通在一起進行教學。他認為,語言學習者應通過寫作來學習閱讀技巧,亦通過閱讀來學習寫作的技巧。根據第二語言習得中的“相互作用理論”,讀為寫的基石,寫為讀的后續,真正做到讀為寫服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種寫作訓練模式告訴我們,教材中出現的文本是語言信息的載體,也是寫作材料的聚集地;是表達方式的模板,也是學生寫作的話題源泉。
3以讀促寫為目的的閱讀課的教學策略
筆者結合對新課標及教材的解讀,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觀摩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認為閱讀課可以通過以下的策略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3.1研究讀前活動,為寫作“添磚加瓦”。
讀前活動也稱為閱讀課的導入活動,是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節,在以以讀促寫為教學目的的閱讀課中,讀前活動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它們為寫作奠定了基礎。讀前活動可做如下設計:
3.1.1頭腦風暴法。在學生接觸閱讀材料前,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例如,在相關閱讀知識信息儲備不多或者相關知識較熟悉的前提下,利用頭腦風暴法可以激活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興趣。
3.1.2看圖說話。看圖說話是指以直觀圖片為媒介,要求學生把畫面中的內容完整準確地表達出來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展開閱讀前,引導學生初步觀察、了解圖的內容,根據所給提示詞或者提示的句型,讓學生嘗試造句,甚至是簡短的篇章。
3.1.3預測。預測作為一種技能,在閱讀課中起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標題預測,根據所給詞匯預測,也可以根據課后問題預測。
3.2關注讀中活動,為搭起寫作的“腳手架”
讀中活動是閱讀課中最重要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尋找主題句、關鍵詞,歸納段落中心到句法,詞法,修辭運用以及閱讀方法,篇章建構和圖表信息分析等等,這些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大意、結構,從而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列出關鍵詞、歸納組織語言材料、整理思路以及對于整體文章結構的布局謀篇。
初中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文章,體裁多樣,題材新穎廣泛,語言真實生動,文化內涵豐富,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發展水平。教師設計的讀中活動還應該要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中觀察語言的特性,從中獲得語言信息,吸收好的語言材料,把吸收的東西轉變為自己的寫作內容。教師可以在閱讀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詞義配對、造句、選詞填空或給出一個關鍵詞使用的語境來教學,可以讓學生根據關鍵詞來造句或者寫短文。閱讀材料中的關鍵句可以是重要的句型結構,可以是諺語俚語等,教師在分析好句子結構后讓學生背誦或者默寫,讓學生積累一些好詞佳句,以便在以后的寫作中加以運用。
3.3重視讀后活動——建起寫作的“大樓”
3.3.1基于文章的寫作。在學生對閱讀材料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讀后活動的設計首先可以基于文本內容,可以檢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也可以讓學生對所學內容作進一步探討和思考。例如用自己的話改寫、縮寫或續寫文章。
3.3.2模仿文章的寫作。教師應該讓學生立足課文、充分挖掘文章的語言素材,然后讓學生聯系實際,寫類似話題的文章。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對文章的深層理解,同時提高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思考和表達的能力。這種以教材文本為寫作背景和素材來源的寫作指導,使學生通過認真實踐和對文本素材進行提煉加工,形成一個有序的思維過程,鍛煉了學生的判斷、分析和歸納能力,也能讓學生有話可寫、有話能寫,學生也逐步認知和獲得相關的寫作方法,形成寫作策略。
“以讀促寫”為目的的英語閱讀課不僅強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對語言知識的積累,還為學生創造了在寫作中運用語言的機會,是閱讀教學的有效延伸。所以,立足文本,吸收運用,并進行適當的同話題延伸和拓展來開展寫作活動,可以達到以讀導寫、以讀促寫的目的。教師應靈活運用與合理開發閱讀課的教材資源,將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始終貫穿于英語閱讀課教學中。
參考文獻:
[1]張珍喜.“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7).
[2]范玉明.以讀促寫優化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以《新目標英語》(Go for it!)讀寫課為例[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2(29).
[3]杜長明.閱讀是寫作的孵化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06).
作者簡介:張彩紅(1992-),女,漢族,山西中陽人,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2-01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