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慶玉
(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亳州 236800)
?
高職院校助學金評定淺析
崔慶玉
(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高職院校貧困生認定的難點是界定標準,學生對公示制的質疑、貧困生的“忌貧”傾向和假貧困生爭奪濟困資源行為客觀上又加大了認定難度。本文認為通過學生的生活費用支出、家庭人均年收入、繳納學費情況進行橫向比較。同時理順各方職責,注重提升學生自立能力,加消費觀念引導,教育學生誠信做人,從而不斷完善貧困生認定和資助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助學金;評定
當前我國高職學校已經建立了以獎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儉學基金、特別困難學生補助和學費減免(簡稱“獎、貸、助、補、減”)以及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的多元化助困政策體系,從國家到地方,從社會到校園,從集體到個人,都在想方設法解決困難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多年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貧困生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多成績,但還存在一些現實的問題。
1高職院校助學金評定過程存在的問題
1.1貧困證明泛濫。學生申請助學金、助學貸款,學校一般會要求貧困生提供家庭經濟收入狀況,開具貧困證明,以此來了解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從而確定其是否應該受到資助和應該資助的程度。是事實上,一些地方政府或民政部門開具的證明存在很大的“水分”,不需要出錢的順水人情,縣、鄉、村大都愿意做,學校又不可能到每個貧困生家里去調查一遍,其中,《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每年9月1日前,中央主管部門和省以下財政、教育部門負責將國家助學金預算下達所屬各高校。學校部門下發通知只有一兩周時間,就要上報個班人員名單,筆者2015年,擔任14中藥一班第一次就收到36份貧困證明(班級學生67人,其中還有5份,在郵寄途中),通過緊張班級調研,班干部談話,確定13個學生名單,事后,發現有3個非常貧困生沒有顧及到。實際過程中確定貧困生的認定難度大。各種困難證明,再通過調查、評議等途徑來認定貧困生。
1.2貧困情況受質疑。除了有必要的貧困證明,申請補助的時候還需要交申請表,說明家庭情況。但是,就目前的一些情況而言,家庭困難或比較困難的學生比較多,都想得到學校的資助為了減輕家庭經濟的負擔,有的學生在填寫家庭收入時盡可能地少報或不報,拖欠學費,申請學費減免或資助。而輔導員通過個別訪談,以及班干部進行公開投票選舉,采取票數優先政策,有部分學生就會公開拉選票。拉票現象較普遍。投票選舉本來是一種相對民主的方法,但在如今的高校里面,已被演變成為一種另類的風氣。
1.3另類申請成風,補助款項胡亂使用。有的學生不交學費,申請補助的時候就有優先,理由是可以先把學費補上,但很多學生并非真的沒有能力交學費,而只不過想利用這種方式獲得補助。有的同學填寫申請表時,常常弄虛作假,而是抱著怎么容易通過就怎么寫,怎么慘就怎么寫,完全不顧基本的誠信原則。
1.4真正貧困學生難發現。一般的學校往往僅把主動申請資助的學生作為考察對象,而忽略了部分不愿意或不善于說明情況的學生(這是他們的隱私,他們不想博得大家的同情,異樣的眼光)這樣會造成相當一部分貧困生不能及時獲得幫助,所以,如何以全新的思路來認定貧困生,成為高校必須解決的一個敏感問題。可是對于輔導員工作,對于學生成長其價值意義卻不容忽視。
2貧困生評定對策
2.1建立貧困生檔案庫,把好資格審查關。首先貧困生申請建檔的條件包括必須條件和排除條件。必須條件將目前高校學生家庭致貧的主要因素進行羅列,具備條件之一者可以申請建立貧困生檔案排除條件,要包括與貧困生的消費水平明顯不符的所有消費行為。標準:無生活來源和法定贍養人或社會福利機構收養的、靠親友或社會有限資助的孤耳為極困生;來自單親家庭且單親無經濟收入、或收入較低,難以維持本人在校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需要為特困;家庭人口多,父母年老多病或身體殘疾,城鄉低保家庭子女為普困生,另外學校對學生本人在校的消費進行核對。
2.2個別群體要調研走訪,處理好公示與申訴事宜處理。對于一些特殊性的指標,如殘疾、單親、離異等等。我們可以進行實地走訪,可以深入了解學生家庭經濟情況、家庭消費支出情況、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系、家長農閑時的喜好、居住環境和家長及學生在當地的評價,全方位地了解學生家庭實際經濟狀況。為確保建檔的科學合理保障學生的權益,在班級評議及投票結束后,如果班級同學中對符合建檔必要條件的學生存在建檔排除條件的,可以以書面形式向輔導員、系部、學院提出異議,由學院核實后,根據核實的結果進行處理,并將處理結果進行反饋。
2.3轉換目前高校的貧困生資助模式。目前我國高校“獎、勤、補、貸、減”的資助體系從總體上看是一種以無償資助為主、有償資助為輔的助學體系。這種體系使學生的權利與義務脫節,對許多非貧困生產生巨大的誘惑和吸引力,進一步刺激他們不勞而獲的消極思想,增加了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難度。因此高校在以后的資助工作中要加大國家助學貸款的推進力度和獎學金的獎勵力度,進一步拓展勤工助學崗位,在國家完善國家獎助學金制度的基礎上應該逐步取消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等措施,使高校的資助體系實現權利與義務對等,這樣將避免非貧困生免費搭車現象,有助于實現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客觀和公平,提高學生資助工作的效率。
2.4開展誠信、愛心教育。開展誠信教育,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高校要采取切實措施對學生加強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通過教育讓貧困生明白,對貧困生的資助是國家、社會及學校對貧困生的關懷,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具體表現,在貧困生認定過程中實事求是,客觀陳述家庭經濟狀況,從而使高校降低認定貧困生成本,提高認定效率。
參考文獻:
[1]徐曉軍.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問題分析及對策[J].論壇,2012(5).
[2]肖鋒.高校拒收貧困生可舉報[N].中國教育報,2014-07-24.
[3]張劍峰,羅浪,趙燕.高校貧困生的界定[J].江西教育研究,2013(5).
作者簡介:崔慶玉(1986-),女,漢,安徽亳州人,輔導員,教育碩士,亳州職業技術學院,漢語言文學,研究方向:高校輔導員管理。
中圖分類號:G467.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0-02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