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
(內蒙古財經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
對公允價值計量應用問題及對策研究
胡丹
(內蒙古財經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摘要: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國際會計趨同的發展,公允價值計量方法在我國應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企業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本文通過分析公允價值在我國的應用現狀,針對公允價值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完善公允價值的對策,使得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得到更好的應用和發展。
關鍵詞:公允價值;會計準則;歷史成本;應用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要求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做到更高的一個層次,而在會計計量的眾多屬性中,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是一個動態的計量方法,是根據市場的不斷變化來隨時調整資產和負債的價值。只有這樣,提供的企業會計信息才是更加及時的,從而企業可以從這些會計信息數據的分析中提前做好預測,找出企業現在存在的優勢及不足,做出準確無誤的決策。因此,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顯得尤為重要。
1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
1.1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應用。我國的會計準則規定,將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重新引入到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業務中,需要同時符合下面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該項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具有商業性質;第二個條件,該項資產在公允價值上能夠可靠的計量,如果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能同時滿足以上兩個條件,那么就把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換入成本,而對于損益不進行確認,若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則要將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并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的差額確認為當期損益進行賬務處理。
1.2在投資性房地產中的應用。我國會計準則規定,投資性房地產以實際成本作為初始計量的根據,可運用公允價值模式對其進行后續,并在采用這一計量模式時必須滿足以下條件:第一個條件,活躍的交易市場是投資性房地產項目存在的前提;第二個條件,有用的數據信息是該項業務公允價值中存在的并能夠持續和可靠地得到;第三個條件,同類或類似房地產交易的情況能可靠地得到,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是該信息的重要特征。
1.3在債務重組中的應用。我國會計準則的規定延伸了公允價值計量方法在債務重組中的適用范圍,主要表現在:第一,會計準則規定在清償債務不使用現金資產的時候,可用公允價值替代賬面價值,當期資產的轉讓損益是兩者之間的差額形成地;第二,會計準則認為在股本替代債券的時候,股權作價利用公允價值模式,資本公積用實收資本與公允價值的差額入賬,另外,某些企業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調節利潤,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在會計準則中規定將可靠性作為公允價值計量的基礎。
2公允價值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應用范圍較小,應用程度太低。雖然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很早就被我國從國外引進來,但是和國外相比較,我國公允價值應用的范圍較小,程度較低,發展速度緩慢。根據近些年來一些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財務報告可以看出,只有兩種資產即:金融工具和投資性房地產使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進行計量,而其他類型的資產絕大部分依然采用歷史成本這種傳統的計量方式,這一事實足以表明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我國應用的范圍十分狹窄,程度依然十分低。
2.2公允價值信息披露不充分。由于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對于公允價值的運用和操作的條件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所以許多上市企業在對外公開披露有關企業會計信息時,其準確性、范圍、格式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偏差,這樣公允價值計量所得到的信息的可靠性就會減弱。
2.3市場環境建設不完善,經濟水平不高,公允價值很難取得。市場公允價值計量的確定是基于市場上的公平交易,因此,價值要想公允,交易就必須公平。但是現階段,雖然我國致力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市場環境,但從客觀上來說,我國經濟體制的轉型依然處在現在進行時,市場完善程度仍然很低,這使得市場交易的公平性很難得到保障,市場交易的公平性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信息不對稱、會計準則不完善、會計信息失真、要素市場不發達、公司治理不完善等。
3解決公允價值應用問題的對策
3.1完善公允價值應用的外部環境。公平的外部環境是應用公允價值的基礎,公平的資本競爭市場、環境良好的市場價格信息體系以及法律環境是主要的外部環境。目前沒有完全的市場化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客觀的公允價值的取得和利用公允價值機制的形成還尚處在不斷地發展當中,所以第一要努力促進公平競爭的資本市場,使市場經濟體制得到完善,市場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成熟市場條件是公允價值可靠取得的關鍵;第二,逐步使市場信息數據平臺建立完善,公允價值計量所需的公共信息得到快速傳遞,大力推進公開化的信息資源,得到充分良好的體系化信息的市場價格,進而導致與公允價值相關的市場數據擁有嚴謹的可驗證性。
3.2完善公允價值應用的相關配套制度。交易各種形式的有序的進行保證的要求是:第一,政府的職責在于對于有關法規法律的具體完善,主要是跟公允價值向相關的,嚴厲監管肆意使用公允價值的企業管理者和接受者、執行者,對清潔嚴重的違法者進行嚴重的處罰,保護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第二,制定監管法規的精髓在于與公允價值相匹配,比如指引的內部控制制度在公允價值方面的體現、審計準則對于公允價值的方面等,借助中介機構和社會監督的決定性力量讓實施公允價值屬性的計量模式成為一種必然。
4結論
總之,在我國會計準則中應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是我國經濟發展地客觀需要,也是完善我國會計準則體系,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必然選擇,在公允價值應用中,要正確看待公允價值計量對會計信息質量、企業利潤和企業納稅帶來的影響,通過不斷完善公允價值理論體系,提高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避免公允價值成為企業調節利潤的工具。建立健全公允價值內部、外部機制,使會計信息更加可靠。
參考文獻:
[1]鄭妮.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背景下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探討.經濟研究導刊,2014(10).
[2]申愛萍.關于公允價值在我國應用的思考.商業經濟,2012(22).
[3]于波.淺議公允價值在我國的運用.會計之友,2012(3).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8-0096-01
作者簡介:胡丹(1992-),女,內蒙古通遼人,內蒙古財經大學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