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周敏
(西安培華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服裝專業課程整合教學模式改革探索研究
楊周敏
(西安培華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從服裝設計專業來看,服裝的造型設計和結構設計是服裝設計教學的兩個主要內容。立體裁剪課程是結構類的課程,其承擔者和造型設計課程之間的一個紐帶作用。所以本研究主要結合當前服裝專業學院學生的專業學習情況,并且針對服裝專業的“立體裁剪”和“服裝設計”其課程整合教學模式進行探究,希望所得內容能夠為相關領域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服裝專業課程;立體裁剪;服裝設計
引言
服裝的立體裁剪就是服裝專業人才進行培養的一個核心課程,現如今在時代不斷的發展的背景之下,人們的審美標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善。所以對于服裝的風格和創意的要求也開始越來越多,這對服裝設計師的造型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但是這些能力也是設計師們走向社會之前所需要在學校進行實踐和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功課,只有在實踐的不斷磨練當中,這種能力才會有所提升。
對現如今單一的服裝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敘述。首先就是現如今缺乏和相關學科課程相結合的情況,在進行立體裁剪的時候,課程開設方面就忽視了本課程和其他專業課程之間的關聯。還有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服裝結構基礎,那么如果采用平面方法進行服裝結構制圖的學習,無法直觀的對局人體構造進行了解,只有通過死記硬背的結構圖數據才能完成相關的要求[1]。這幾種情況所起到的教學效果是不盡人意的,在立體裁剪的傳統教學課程中,單一的依靠立體裁剪的方法無法涉及到任何平面裁剪的知識,所以會使學生對平面裁剪,合理的裁剪結合的概念處于空白狀態,這無疑不利于學生日后的工作。
從另一方面來說,傳統的服裝專業課程主要重視造型而輕實用。立體裁剪一般體現在兩類服飾之中。有一類是成衣類的服裝它和實際生產具有緊密的關聯,所以需要強調工業化的生產。第二類就是禮服類的變化服裝,這種服裝和創意性具有緊密的關聯。那么它需要通過各種細節和技法的巧妙應用,以便于更好的展現出設計的靈魂[2]。在當前的教學過程當中,就普遍存在過分的重視藝術性的問題,過分的強調了服裝的造型,這會使得學生在人臺上做出各種款式的服裝造型,但是始終卻不能將這些造型取下來固定或者是在板上修整。這就是其沒有形成固定的樣板制作樣衣,只要求造型漂亮,但不考慮服裝結構和合理性,也不考慮實用性和面料的可行性,因此學生也沒有真正地掌握立體裁剪技術。
針對以上問題,就必須做出有效的改革,所以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簡要敘述。
2.1 有效地實現設計方案
所以要求學生在進行服裝效果圖繪制的時候必須繪制3~4張,所有的學生都需要自己設置相關的服飾種類和風格,并且要求風格一致,在細節上需要有一定的差別,比如領子、衣長等。在效果圖完成之后,緊接著就需要進行實踐制作,要求學生在人體模型上將效果圖的服裝進行一次制作。并且將幾款服裝全部制作完成以后,對于人體模型上的服裝效果進行觀察對于人體模型上的服裝效果進行觀察。只有通過成品的比對,才能使學生發現原效果圖上的表現十分完美,但一旦制作出來,就會存在很多的不足,或者有一些設計根本無法實現。最后一個階段就是通過學生進行經驗的總結,在人體模型上對設置工作進行重新的設計,然后將其轉化成效果圖的形式。
2.2 實現造型的創造
為有效地實現造型的創造,型服裝設計的時候,需要從服裝局部造型開始設計,也就是從服裝的領子、衣袖、肩部等進行[3]。第二個階段就是進入人的服裝整體設計創造。可以使學生通過各種材料在人體模型上進行直接的造型,造型不要求標準,可以是各種夸張和幾個造型,最終通過對于造型進行設計和修改,進而得到各種領子、袖子和服裝造型。當造型完成之后,通過效果圖的形式將造型繪制出來,當然也可以預先繪制出各種造型的效果圖,然后進行相關性質的工作和制作,最終在人體模型上檢驗效果圖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具有美觀性,如果存在有美中不足的情況,就可以直接在人體模型上進行修改,進而得到新的服裝造型。
2.3 對材料進行再創造設計
根據需要一般通過白棉布、牛仔布或帆布絲綢等各種不同厚度與硬度等服裝材料進行面料再造設計。在設計的過程當中,要求學生按照同一種手段來對面料進行改變,使其改善原有的狀態,然后再通過綜合手段進行改造。可以從簡單的折疊面料進行制作,所有學生采用同樣主題的方法來進行相關的學習,但因為折疊的寬度和疏密度存在差異或者是服裝等部位存在不同,那么它所體現出來的效果也會存在有多樣性。第二個階段就細致進行褶皺技法的練習,服裝褶皺是存在有規律的,也可以采用無規律的情況來進行,這樣就能夠形成各種起伏不平的形狀。第三個階段進行裁剪和鏤空,對于這種手段的練習,能夠幫助學生創造出各種不完整或破碎的外觀面料效果。然后再進行多種材料的疊加,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路,通過相關手法的應用,可以堆積出各種相同或者不同材質的材料。不在面料上加一些面料、珠片蕾絲等等,這樣就能夠使面料體現出一定的層次感。最后通過各種方法的混合練習,能夠使得折疊和褶皺系把更加有效地應用在服裝當中。
綜上所述,研究主要分析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整合教學模式的改革。筆者認為,服裝立體裁剪的研究主要是分析服裝局部和整體的組合關系,因此,我好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工作,中式服裝的立體裁剪和服裝設計,這兩門功課能夠進行整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服裝設計的相關方法和技巧,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創作靈感,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果。
[1] 李晨.《立體裁剪B》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現代裝飾(理論),2016,07(10):230-231.
[2] 孫雪梅.高校禮服立體裁剪教學與企業應用的對比分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6,11(01):52-53.
[3] 丁瑛.局部立體裁剪技法在禮服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6,07(05):432-433.
楊周敏(1977—),女,漢族,陜西西安人,西安培華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服裝設計。
G632
A
1671-1602(2016)24-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