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雯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00)
?
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初探
吉雯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00)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學院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學生的成長成才。經濟結構的供給側改革中的有效供給能夠為高職教育學生管理工作提供理論和實踐上的指導,高職教育要順應改革的潮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學生管理新形式,從而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技能型人才,實現供給與需求的匹配。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供給側改革
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學校關注的重點,隨著社會和環境的變化,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及社會結構性矛盾增加,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高職院校要認真貫徹落實學院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文件精神,堅持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和貫穿于學生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注重實效,不斷創新,努力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1.1 多渠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以班級活動為基礎,以重大紀念節日為契機,深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同時,開展學業規劃研討會、學生座談會等引導青年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斷提高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1.2 重點開展感恩、勵志和愛國教育
通過開展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受資助學生座談會、助學貸款學生座談會等活動,加強對大學生尤其是畢業班學生的誠信教育和感恩教育。通過公寓文化建設,展板櫥窗宣傳,安全警示標語等形式增強學生道德意識,踐行道德規范。
1.3 積極開展廉潔文化教育
要不斷加強高職學生的廉潔文化教育,組織學生積極撰寫關于廉潔從教的主題征文,有針對性的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主題活動。
1.4 加強學生的安全穩定教育
結合學生寒暑假和重大法定節假日,通過班主任例會、班會以及公寓座談會等形式,開展法制教育和安全知識宣傳。
2.1 進一步加強學院的學風建設
積極開展學風建設月系列活動,弘揚正能量。在以學風建設和文明禮儀教育的“雙鏈”下,著力提升職校學生素質,通過新型媒體(QQ、微博、微信、短信平臺)為宣傳平臺,結合傳統宣傳方式,使各項學生活動信息準確及時地傳達給學生,使大學生們在活動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推進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活動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不斷增強實效性和感染力。
2.2 指導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設計
積極舉辦學業規劃月主題公開主題班會,指導學生自己組織籌劃班會,制定清晰的大學學習脈絡,明確目標,樹立人生規劃,明確未來發展方向。
可以依托學院共青團、學生會和學生社團,圍繞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這一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1 指導學生班集體建設
每月舉行一次班級文化建設主題班會,每月召開一次班主任例會和班長會議,傳達學院相關精神。做好每個新生班級班助的選拔和配備工作。營造良好的班風。
4.2 關心特殊群體
特殊群體,包括單親家庭,家庭遇到變故的,家庭經濟困難的,以及身體、性格、情感、社交等方面有障礙的學生。
(1)關心學生身心健康。在大一新生當中,進行新生心理普查活動。針對心理測驗結果,及時將情況反饋給各班級班主任,作為平時有針對性工作的參考和依據。
(2)關心經濟困難學生。一般而言,經濟困難學生不僅有經濟方面的壓力,心理層面也承擔了巨大包袱。因此,對家庭困難學生不僅要進行經濟方面的資助,還要上升到心理方面的安撫。
(3)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5·25心理健康教育月舉辦相應活動,通過開展對畢業班學生的崗前心理培訓、繪畫心理沙龍活動,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定位,建立心理檔案,做到對心理異常情況同學的跟蹤關注。
優化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通過開通飛信平臺和建立就業網站等渠道及時傳達相關就業政策與信息,對學生的簡歷制作、形象禮儀、面試技巧等技能給予學生全程化、個性化、精致化的指導。
5.1 堅持多樣化就業服務平臺,全面提升就業服務品質
針對當前就業工作信息化的迅猛發展,創新性地建立多部門、多級別、多功能的多樣化就業服務平臺,除了做好傳統的班級群、班長群、就業聯絡員群、班主任群、各地區頂崗實習小組長群、班級飛信群、班主任飛信之外,還要專門針對畢業生的微平臺和多元化的短信平臺,及時將學院、企業、行業的最新消息傳遞至學生中間,極大的提升了我院就業服務品質。
5.2 做好畢業班學生的就業跟蹤,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
積極完善畢業生就業工作體系,明確全員參與和全程教育的就業工作方針。建立服務體系,實行個性化服務和個體化指導,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觀、擇業觀教育。及時收集、梳理學生就業動態信息,加強分類指導,對于沒有就業意向、等待觀望遲遲不簽協議的畢業生進行重點教育引導,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1] 匡玉清.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文史博覽(理論),2012(04).
[2] 姜朝暉.以供給側改革引領高等教育發展[J].重慶高教研究,2016(1).
吉雯,女,江蘇揚州人,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G718.5
A
1671-1602(2016)22-0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