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
(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哲學啟示及當代價值
王文華
(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篇文章,是針對當時部分同志對時局的估量存在消極思想、信心不足而寫的。雖然此文是以書信形式針對當時黨內部分同志存在的思想觀念問題而寫,但此文展現了毛澤東高超的寫作藝術和分析問題看待問題的科學方法。其所采用的寫作方法、辯證分析問題、批評教導他人的工作方法具有濃厚的現實意義,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毛澤東;星火燎原;辯證思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雖然是針對特定的歷史實事而寫,但它并沒有過時,現今讀起來仍然能給我們重要的啟示和指導作用。其帶給我們的既有寫作方法啟示,也有運用辯證思維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的啟示。
此文采用的舉例分析、對比分析、層層推理等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讀了這篇文章后,在寫作方法方面我得到最深刻的感悟是,寫文章雖有多種文體形式,敘事、議論、書信等,它們在格式上、具體表現形式方面,多少存在一些差別。但是,將那些特定表現形式去掉,對事實的表述實際上基本一致。各種文體的差別,主要體現在特定文體特有的表現形式,去掉表現形式,內核大體一致。正所謂“萬變不離其中”,針對特定事情的寫作,其核心是一致的,倘若對核心內容表述不深刻,未解決實際問題,無論何種文體,都難以寫出好文章。反過來看,只要把握好核心,解決好實際問題,無論采取何種形式表達,都會是一篇值得他人學習和借鑒的好文章。
此文靈活運用辯證思維分析問題看待問題的方法,更值得我們學習,雖然文中是用辯證的思維看待當時中國的革命問題,但這種辯證思維在任何時候都值得我們采用。尤其是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我們同樣會面臨很多難題和困惑,需要不斷的創新思路。要排解難題和困惑,不斷創新,就需要用辯證的思維去分析問題、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下面就談談此文帶給我們的辯證思維啟示及其時代價值啟示。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也是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毛澤東不僅在革命實踐中能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方法,在寫作中同樣體現了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方法。他的文章,尤其是在領導革命實踐的過程中所寫的文章,都是針對具體問題實際問題而寫,分析問題的性質,提出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而不是純粹的看似結合實踐卻又遠離實踐、未能解決任何實踐問題、空泛而談的理論創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篇文章是為解決當時黨內部分同志對時局的錯誤估量、對紅色政權缺乏信心這一問題而寫。全文緊緊圍繞這一中心,指出相關同志的錯誤所在,表明正確的觀點,詳細分析原委及希望所在。真正做到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文章只圍繞一個問題展開分析,只解決一個問題,非常實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這對我們寫作無疑義的是一個重要啟示,只有立足實際、著眼于解決實踐存在的問題、準確分析并提出科學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創作,才能真正創作出對社會對他人有意義有價值的文章。
毛澤東之所以能先人一步認識到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適合中國,最終一定能取得革命的勝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擅于用聯系的觀點分析問題。而部分同志之所以對時局的估量容易出現錯誤、對紅色政權的信心不足,主要是沒有很好的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毛澤東在分析中國為什么必須走建立根據地、有計劃的建設政權的道路,原因就在于中國是一個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相互爭奪的半殖民地,理解了這一點,就能明白中國白色政權內部是不和諧的。帝國主義之間的爭斗,必然也會導致白色政權內部不斷的爭斗,這恰恰就給了紅色政權生存的空地。中國的態勢、中國的革命態勢與各帝國主義的爭斗是密切相連的,雖然反革命勢力總體上比較強大,但因為它們是不團結的,不斷的內斗,因而不可怕,只要把握好機會,紅色政權必然會不斷壯大,取得最后的勝利。毛澤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文中充分體現了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分析問題。
特別是在分析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時體現的更明顯。“帝國主義爭奪中國一迫切,帝國主義和整個中國的矛盾,帝國主義相互間的矛盾,就同時在中國境內發展起來,因此就造成中國各派反動統治者之間的一天天擴大、一天天激烈混戰,中國各派反動者之間的矛盾,就會日益發展起來。”“這樣就會促令廣大的負擔賦稅者和反動統治者之間的矛盾日益發展。”詳細分析了各種社會關系與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之間的聯系,有理有據,很具說服力。
毛澤東在文章提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現在雖只有一點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發展會是很快的。它在中國的環境里不僅是具備了發展的可能性,簡直是具備了發展的必然性。”他這里就是用發展的觀點看待中國革命,雖然眼前力量較弱小,但它是會不斷發展壯大的,一點小小的火星,也可成燎原之勢,紅色革命政權必然會不斷擴展,最終覆蓋全國。
這也體現出了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的思維方法,眼前力量小只是現象,內在發展實力才是本質。毛澤東在文中一再強調,對當時革命狀況,不能只看現象,而要了解本質。“對反革命的力量的估量也是這樣,決不可只看它的現象,要去看它的實質。”“現時的客觀情況,還是容易給只觀察當前表面現象不觀察實質的同志們以迷惑。”等等,體現了毛澤東善于透過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善用矛盾的觀點分析問題的智慧。
首先,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正確認識當時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矛盾。當時的中國是許多帝國主義相互爭奪的半殖民地國家,各帝國主義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想方設法拉攏能夠為其謀取利益的實力派,而國內的反革命勢力為了謀求自己更大的利益,也爭先恐后尋找靠山,這就導致中國國內派系復雜。帝國主義國內是存在矛盾的,帝國主義之間也存在矛盾,帝國主義國內矛盾激烈,就往國外轉移矛盾,各帝國主義在中國利益爭奪上的矛盾也更激烈,進而促使中國國內反革命勢力內部矛盾激烈化。帝國主義在中國利益爭奪矛盾的加劇、反革命勢力內部矛盾的加劇,都會增加對國民財富的掠奪,進而激發國內各階級各階層與反動勢力及帝國主義的矛盾。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矛盾的加劇,就會推動革命高潮的到來。而當時中國正處于那樣的情況,所以,紅色政權必將獲得大好的發展機會,中國革命高潮必將快要到來。
其次,正確把握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間的關系。毛澤東在文中通過對比中國和西歐國家革命的特點,在中國和在西歐都有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兩種相對立的勢力團體。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在人類獲得徹底解放之前,所有國家都存在著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所以,當時不僅中國存在社會主義運動,在西歐國家也有。但各個國家國情不同,國內矛盾又具有特殊性,革命和反革命這一矛盾的兩個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因而,中國的革命態勢與西歐的革命態勢并不相同,在西歐做不到的,在中國卻可以做到。
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必勝的信心不是憑空生成的,而是善于用矛盾的觀點分析問題、看到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形成的。既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從社會存在的客觀矛盾出發,分析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又區別于不同環境下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國社會的矛盾不同于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中國革命和反革命雙方的特點也不同于西歐國家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雙方的特點,從中國革命的特殊性出發,看到了中國革命必然取得勝利的結論。這就啟示我們,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及在學習和生活中,如若能正確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找到事物的必然趨勢,就可以增強我們的信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本意就是小小的力量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發展壯大,最終可成燎原之勢。這帶給我們的現實啟發是非常豐富的。
從個人生活層面看,我們要謹小慎微,“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生活中要積極糾正不良作風、不良習慣,努力培養好習慣。不要因為“惡”小而任由之,不及時反省,不予重視,久而久之,最后可能成為破壞人生幸福的大障礙。“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并非虛言。也不要因為“善”小而不為,需知積少可成多,長期堅持,必成大器。
從社會層面看,我們更要防微杜漸,特別是在作風建設方面,容不得半點馬虎。社會是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里,人們的利益聯結在一起,關系錯綜復雜,任何小事情都可能是大事情,任何小問題都有可能成為大問題。因而,在社會建設、黨的建設、政府建設方面,我們應該正確認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對那些不良的作風、不良的現象,要及時予以糾正予以改造,避免其發展成燎原之勢。對優良作風尤其是黨的優良傳統,要給以足夠的重視,使其發展壯大。
總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篇文章體現出來的道理,不僅僅在當時的革命環境下適用,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仍然適用。雖然具體實踐不同,具體方式也不同,但基本內核一致。這篇文章的具體內容是歷史的,但它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卻是永恒的,值得一代又要代的人認真學習。
注釋:
① 以上的引文均來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
王文華,男,漢族,湖南桂東人,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g62
A
1671-1602(2016)22-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