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其富
(江蘇理工學院商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1)
?
互聯網條件下高校輿論危機的應對與處理
方其富
(江蘇理工學院商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1)
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大學生網民數量劇增,網絡輿情則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網絡輿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對高校的高校輿論危機成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構建網絡輿論危機處理預警機制,及時應對和處理網絡輿論危機,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互聯網;高校輿論危機;成因分析;應對
當今社會互聯網快速發展,大學生網民數量急劇增加,網絡已經大學生參與公共輿論和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網絡輿情則反映了他們的思想動態。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就需要對互聯網條件下輿情危機進行積極應對,危機潛伏期加強預警和防范,危機爆發時正確引導處理,營造健康向上的高校輿論環境。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高其人才和技術優勢,構建網絡輿論危機處理預警機制,及時應對和處理網絡輿論危機,這有利于高校提高網絡輿情的管理能力,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大學階段學生要為今后步入社會打下基礎。所以更多的是要培養自我管理能力,他們自由時間更多,校園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當代大學生更多的是利用網絡交流工具獲取信息,通過各種BBS論壇、貼吧、QQ、微信等工具傳播信息,這加大了高校輿論危機的產生概率。
1.1 校外社會矛盾長期積聚后在校園內爆發
我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兩級分化嚴重,貧富差距大,社會矛盾也日漸凸顯?;ヂ摼W時代,校園外部的各種社會矛盾譬如體制轉型導致的企業下崗失業,部分貧困地區、困難行業和困難群體的就業難問題,我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教育公平性問題等等。各種社會問題都會不同程度以各種形式在校園內體現,這種長期的社會矛盾積聚到一定程度一旦被激發,就很容易會引起網絡危機事件,進而導致社會公眾事件。
1.2 網絡媒體的便捷特性迎合了大學生的信息傳播需求
輿情危機事件大多是易介入的公開事件,近年來高校輿情危機事件越來越多的來源于一條普通的帖子或者一個熱門的話題。網絡媒體門檻低、傳播快、方便便捷,這些特點迎合了大學生的信息傳播需求,使其在輿情危機事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之效。新媒體的廣泛運用,成為了高校師生了解社會的主要途徑。
1.3 大學生網絡主體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產生了共振
網絡輿情的核心要素是網絡主體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產生的共振。當信息數量與強度發生耦合,網絡主體的態度指向性及利益訴求具有高度一致性。大學生具有相同的利益訴求、共享信息、向心力強,一旦某個事件觸及他們的神經,極易形成倫理共識。一旦某一事件成為“導火索”,極易導致爆炸性的網絡輿情危機。
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網絡也成為輿情傳播的重要工具,展思想政治教育也開始利用網絡來開展。網絡輿情對高校即是挑戰也是機會,高校應當做好網絡輿論的引導,積極化解輿論危機,確保校園的穩定。
2.1 建立輿情監測、預警機制,提前防范輿情危機
網絡輿情出現危機前會有一些征兆,高校學生管理人員要對網絡輿情保持高度敏感性,在征兆出現到危機爆發之前,要針對危機的誘因進行適當干預,將輿論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高校應該建立專門隊伍進行輿情收集工作,這做好是輿情危機預警的前提。高校的網絡管理部門要通過對校內網站、論壇、博客、QQ群等社交開放平臺進行密切監控,多渠道收集信息。然后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對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以及一些虛假言論要進行嚴格篩查,全面把握大學生在網上的思想動態,對集中反映的現實問題要及時報告。
2.2 加強網絡監控,做好輿情危機應急處理工作
在互聯網條件下校園的輿情危機主要是通過網絡傳播的,所以加強網絡監控是開展網絡輿情引導的前提。要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對網絡輿論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為管理者做決策打下基礎。高校還應對相關人員提供專業培訓,加強相關的法律法規理論知識學習,并對學生網上言論和心理給予正向引導,避免網絡輿論的蔓延。切忌對輿情進行“封堵”和“欺瞞”,因為輿論引導的本質是對事實真相進行客觀公正地報道。進行輿情危機處理時,相關部門應該及時地發布全面、真實的信息穩定人心。可以通過培養“輿論領袖”來影響學生,充分發揮“輿論領袖”積極作用,營造積極健康輿論環境,對一些不良信息、錯誤言論要及時予以澄清和指正。
2.3 合理化解輿情危機,做好輿論危機的善后處理工作
在網絡輿情爆發的階段,高校要及時作出應對,對發生的事件展開深入調查,對信息進行分析整理,對可能引發的社會影響進行合理預判,準確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了解他們的愿望和呼聲,正向引導輿論走勢,積極化解危機。對涉及到校園安全穩定與學校聲譽的網絡輿論,要及時查證,立即刪除相關貼子,以維護正常的網絡秩序校園穩定。網絡輿論危機平息后,高校要建立善后恢復機制。首先要反思危機事件爆發的原因,是學校管理不善還是網站設計問題,如果是校方原因,學校應加強網絡管理,設計更加人性化的網絡滿足學生的呼聲;如果是學生心理問題,學校除了要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外,還要對過激信息進行適當回復,避免發生網絡輿論危機。其次,要進行網上答疑。讓有經驗、法律知識豐富、政治素養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與學生進行溝通。及時疏導有負面影響的信息,正面回答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加大輿論宣傳,正向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提高認知水平,使其明辨是非,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健康、正能量的網絡輿論環境。
[1] 任愛珍.淺析網絡社會環境下高職院校輿論危機事件應對機制[J].現代職業教育研究,2014(03).
[2] 龍曉丹.網絡群體心理對網絡輿論的影響[J].今傳媒,2014(07).
[3] 丁建軍.淺談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成因及其危機應對[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3( 4):64 - 65.
[4] 吳斌.論高校輿論引導理念與手段的嬗變[J].今傳媒,2009( 12) :66.
方其富(1975.8-),男,湖北黃岡人,講師,江蘇理工學院商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與管理。
G40.02
A
1671-1602(2016)22-02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