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光
角色體驗式教學課例開發探索
——以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堂教學為例
□李旭光
基于中職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較為被動和特殊,加之中職德育課程內容豐富,信息量大,課堂教學活動相對枯燥乏味,本文從活化、優化德育課堂教學活動角度出發,采用角色體驗式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善于動腦,吸引學生回歸課堂。在此基礎上,開發可供借鑒的角色體驗式教學課例,以期提升中職德育課堂教學實效。
中職;角色體驗式教學;課例
自《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實施以來,德育課程教學作為中職校德育首要途徑,雖已備受重視,但基于中職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較為被動和特殊,加之中職德育課程內容豐富,信息量大,課堂教學活動相對枯燥乏味。為此,把“角色體驗式”教學運用于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以“職業道德志法律”為例),通過角色體驗,將理論知識生活化、實踐化,同時對該教學方法的應用背景、操作方略、實踐意義和效果,以及情感體驗、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等方面作了思考和探索。
在閱讀文獻的基礎上進行綜述。對角色體驗式教學的教學設計、模式、程序、技術等環節進行學習和研究。學習怎樣寫課例,探討、研究課例開發的流程及操作要領,明確課例的價值與意義,為角色體驗式教學課例開發打好基礎。
1.角色體驗式教學
在國外有如盧梭的“自然生活教育”思想。盧梭把教育分為三類: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環境的教育,他認為教師要教會學生的就是學會生活。其次,斯賓塞的“科學生活教育”思想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人們能夠過上完滿的生活做準備,因此主張教育目的的確定、內容和方法的選擇應以實際生活需要為依據。再次,胡塞爾的“生活世界”理論認為教育源于生活,人不僅是教育中的人,同時也是生活中的人,教育應融于生活。
在國內,如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是在對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等思想批判的基礎上得出的,他主張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
2.課例研究
課例研究最早是由日本的吉田信提出的。為了提高教育質量,把教師召集到一起,先是對課堂上教與學的過程進行研討,然后再針對如何改進課堂上的教與學制定出相應的方案。這也是改善整個教師團隊職業知識儲備的有效途徑。
2009年,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先后研制了《江蘇省職業學校專業課例研發指南》和《江蘇省職業學校公共課課例研發指南》,對課例的開發路徑進行了清晰的解析,更好地引導和指導職業學校教師進行課例的研發。
胡興宏從課例的內容或主題、研究嘗試和呈現形式三個角度介紹了課例的基本類型。從課例的內容、語言表述、背景交代、篇幅、所反映的問題等方面介紹了“好課例”的標準,著重探討了課例的撰寫與開發、使用與管理,以及寫好課例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胡慶芳指出課例研究具有基于專題、持續研究、見證效果、形成成果等特點。從確定研究主題和教學內容;帶著目的觀察,暢所欲言表達;厘清改進脈絡,形成結論觀點三個環節進行把控。
通過對《職業道德與法律》教材內容的分析研究,結合當前社會對學生道德與法律素養的要求,選擇具有實踐性和教育意義的案例,尋找角色體驗式教學內容的契合點。根據所選案例,結合學生學情,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組織學生課前根據選出的案例進行分析,由學生自主分配角色扮演任務,編制對話旁白并進行適當的演練。
基于遴選的教學內容,結合角色分配和任務布置,在現場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啟動式、引導式、討論式、談話式、探究式等,探索適合角色情境式教學的教學方法或組合方式。

圖1 基于系統教學設計思想的德育課課例研發路徑

圖2 針對某一教學研究主題的德育課課例研發路徑
積極創設角色體驗式教學的情境,組織教學活動,關注學生的表現情況、課堂其他學生的狀態,適當掌控進程,適時調動學生參與、促進互動與生成。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把握好以下幾點:充分準備、精心組織,把握關鍵、放手嘗試,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另外適當增加學生課外、校外部分的角色體驗,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角色體驗,與課內、校內的教學活動進行有機的互補。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對這種教學方式的實際接受度、想法或建議。重點了解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一是檢驗角色體驗教學法的實際成效,二是為開發課例做準備。
定期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題研究相關內容,如課題研究方案及專家組指導修改后的課題實施方案等。利用德育教研活動,開展角色體驗式教學課例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中的運用研究的專題研討會、“一人一課例”活動、“課題進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模擬法庭比賽等教研活動,旨在積極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的同時,努力提高課堂主渠道的效率。
以問題解決為中心,以教學內容為載體,重點突出對課程的改進、優化和提高,對整個課堂教學流程的記錄與反思,對課前教學設計、課中教學實錄、課后教學反思等環節進行一系列研討,嘗試課例的開發、撰寫、修整和完善。
角色體驗式教學以其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生動、教學過程動態、教學手段多樣、教學情境活躍、教學對話開放等,有著顯著的優勢和成長空間。通過以學生主自參與、互動合作的形式,呈現靈動、多變、生成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培育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塑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操守和遵守法紀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自主學習和獲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回顧實踐探索過程,還存在著許多提高和改進之處:如,教師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活動進度和適時小結等各環節把控不到位,容易出現“故事課”“小品課”,一堂課下來,學生笑了、樂了、參與了,但真正入腦的知識不多。如,學生角色表現力還需要指導和訓練。實踐發現部分學生在角色扮演時不能很好地融入生活中的角色,代入感不強,表現得不夠自然,課堂氣氛是活躍了,但容易影響教學實效。需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課前、課中、課后互動交流,課前加強對學生角色扮演的培訓和策劃,突出學生的參與性,加強教學的互動性,營造教學的和諧性,有利于讓學生將道德和法律的內涵與規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提高德育課堂教學實效。
[1]Clea Fernandez,Makoto Yoshida.課例研究[M].馬曉梅,鄧小玲,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2]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省職業學校公共課課例研發指南[Z].2009.
[3]胡興宏.怎樣寫課例[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4]胡慶芳.在課例研究中改進教學——以一節初中歷史課為例[J].人民教育,2012,(9):46-49.
[5]楊成.新課改背景下中職德育課案例教學法的實施策略[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2011,(9):56-57.
[6]李雪芹.體驗式教學在中職德育課上的實踐[J].科技信息,2011 (28):195.
(編輯:郝 嬋)
本文系無錫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中角色體驗式教學課例研究”(編號:A/D/2013/02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G712
A
1671-0568(2016)29-0009-02
李旭光,江陰市華姿中等專業學校副校長,講師。研究方向:中職德育教學與德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