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
電子商務專業系統綜合實踐教學改革創新研究
□吳濤
系統化綜合實踐課程是學生在完成一門或多門課程后從事的目標性綜合實踐項目,是提升學生的綜合專業技能,對接企業崗位或崗位群工作任務解決的重要途徑。本文對高職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綜合實踐設計實施中凸顯出的問題作了分析,對電子商務課程綜合實踐項目的設置、實施與考評進行優化調整,通過項目實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研究成果為高職電子商務實踐性課程的教學改革及校企合作提供了一種可借鑒的思路。
電子商務;綜合實踐;校企合作
系統化綜合實踐項目課程,就是根據學生就業或創業對應的企業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及其綜合實踐項目的完成能力目標規格要求,運用所學專業課程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與專業基本專項技能,在企業技術人員與學校教師的聯合指導下,系統科學地選擇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項目與任務,并完成規定的項目任務與目標,最后由企業與學校對項目完成過程與完成結果做出評價的系統實踐教學過程。綜合實踐項目也就是解決專業課程對應的企業崗位或崗位群系統解決問題的工作項目與任務。
電子商務專業綜合實踐項目可分為畢業綜合實踐項目、課程綜合實踐項目和課程專項實踐項目。其中,畢業綜合實踐項目在學生進行頂崗實習階段實施,直接與企業崗位相連;課程綜合實踐項目是在畢業綜合實踐項目的基礎上進行分解開發,是課程和課程專項實踐項目的開發基礎,是指學生完成一門或多門課程后能夠從事的目標性綜合實踐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專業技能。
經過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狀況、面向的崗位群、主要崗位的崗位能力等深度分析。我們認為,電子商務專業主要有以網絡推廣為核心的網絡營銷類崗位群,以運營為核心的網站網店運營類崗位群,以客服為核心的在線客服類崗位群,以網上創業為核心的綜合類崗位群等四大類崗位群,網絡營銷(推廣)、在線客服、網絡信息編輯(美工文案)、網站(店)運營、網站開發、倉儲物流、網上創業、電商總監(店長)等8個核心崗位。
基于上述崗位的任職要求,結合電子商務國家職業標準,開發出16大類的專業綜合實踐項目,并由此分解成71項課程專項實踐項目,將其融入電子商務專業的10門核心課程中,形成了由企業崗位需求和國家職業標準倒推的課程開發思路,如圖1(P12)所示。
整個電子商務專業綜合實踐項目體系,根據高職教學特點,按學期分為6個階段。前四個學期為“課程綜合實踐”項目課程,經過四學期“課程綜合實踐”項目課程的學習與實踐,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及電子商務項目規劃及完成能力,形成項目導向,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漸進式實施流程,如圖2(P12)所示。
“課程綜合實踐”項目課程以“職業認知實踐→調研分析→創業實踐→企業電子商務解決方案設計”能力逐級提升式的項目為抓手,經過四個學期的“課程綜合實踐”項目實訓,學生對專業的理解從懵懂狀態到深層次的解讀,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及企業電子商務項目規劃能力,并為就業做好心理準備,能較好地實現與企業零距離對接。從項目庫中評選出優秀的創新創業項目,重點指導,進一步優化方案,有組織地提倡并引導學生在校期間自主創業和兼職,以增強學生的電子商務實戰經驗和網絡營銷綜合能力。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的主要內容,如表1(P13)所示。

圖1 電子商務專業綜合實踐項目及課程開發思路

圖2 綜合實踐項目實施流程
課程綜合實踐(以下簡稱“課綜”)項目的設計優劣直接關系到課綜的預期教學目標能否達到,關系到課綜的教學實施效果。經過多輪教學實施,項目設計中的一些問題也凸顯出來,主要表現在:
1.調研項目設計的過多,學生難以真正掌握崗位技能
課程綜合實踐強調技能實戰性、綜合性。目前的課綜項目設置中,第一、二學期的項目均為調研項目,第一學期是崗位認知調研,第二學期是行業調研,時間也較短,只有兩周的時間。由于時間和客觀條件局限,學生只能在網上進行數據采集和調研,對電子商務崗位缺乏感性認知;同時將大量時間花在調研上,也讓真正需要強化訓練的崗位技能無法被掌握,背離了課綜的初衷。
2.基于C2C平臺的網上創業效果欠佳
盡管基于淘寶、拍拍等C2C平臺的網上創業熱潮一直方興未艾,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創業大軍中來,網絡店鋪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和白熱化。而在校大學生由于要應付日常學習任務而沒有太多閑暇時間打理店鋪,同時面臨缺乏啟動資金、貨源、運營推廣等方面的困難,因此在校大學生網上創業的效果并不令人滿意。一份在11個省市的85所高校進行的調查顯示在當前的大學生網絡創業者中,僅有8.76%的大學生月均銷售額能達到5000元以上,有八成的被調查學生月均凈收入不到1000元,大多只有幾十、上百元的收入。同時,大學生網絡創業經營項目普遍一窩蜂地集中在服裝、美容護膚產品、充值卡等準入門檻低的商品上,僅有4.37%的網絡創業學生采用了自己生產的方式。浙江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在全國各省區市當中是最高的,大概在4%左右,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在1%左右,而全世界學生的平均創業成功率是10%左右。
3.企業電子商務解決方案設計項目側重設計,缺少實施,且與畢業綜合實踐要求有所重復
由于課綜實施周期較短(僅4周),很多企業難以安排或是不愿接收大規模學生(一般一屆是90人,多的有120人)的短期頂崗實習。由于缺乏真正的企業頂崗實習經歷,多數學生的方案設計只能依托網絡調研或者教師給出的范本、模版,沒有針對真實企業存在的電子商務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和設計,實施更是無從談起。這樣的課綜項目實施,背離了原有的與企業零距離對接的初衷,學生在課綜之后還是無法實現直接上崗。
4.課綜的項目設置與電子商務專業技能競賽、專業資格證書等人才培養環節脫節
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了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各級電子商務技能競賽和考取電子商務專業資格證書的基本要求。但目前的情況是,電子商務比賽之前臨時組隊、報項目甚至突擊訓練,雖然也能取得一些獎項,但卻是“為了比賽而比賽”,缺乏專門的培訓,比賽所用的軟件或者應掌握的技能只有極少數參賽的學生能夠掌握,多數學生無法接觸。此外,學生需要花費大量課余時間考取電子商務專業資格證書,缺乏統一的培訓、組織,考證的通過率也難以保證,相當一部分學生因此影響畢業。

表1 電子商務課程綜合實踐項目設置
課程綜合實踐改革的基本原則和思路是:對項目設置持續優化和更新,減少調研類項目,依據電子商務發展新趨勢和企業用人特點,不斷調整和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創新課程綜合實踐的實現形式,提升學生課程綜合實踐的課程體驗,將企業一線崗位的實操技能或真實項目引入課堂;增加合作企業數量,使同一項目的實施有多種選擇,不再局限于某一個企業;引入競賽、證書培訓課程,實現課綜與電商技能比賽、專業資格證書考試的對接,實現“人人能參賽,人人有證書”;引入新的創業平臺或與企業合作,降低學生創業門檻,提升網上創業教學實施效果;創新課綜指導與評價考核機制,形成企業+學校的雙向指導與評價考核體系。通過課綜改革帶動專業改革,使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達到“既能獨立創業,也能輕松就業”。為此,對課綜項目做如下優化調整:
1.增設新項目:電子商務技能競賽與考證
該項目在第二學期即課綜Ⅱ中實施。引入ITMC電子商務綜合實訓與競賽系統。該系統是浙江省高職高專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和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電子商務技能”賽項的比賽軟件。系統通過對全程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經營的逼真模擬,將學員分成若干個團隊,每個團隊各自經營一個虛擬公司,提供500萬虛擬啟動資金,在同一市場環境下,同樣的規則條件下相互競爭與發展。通過數個會計年度的訓練,讓學生充分了解電子商務企業的敏捷經營之道,掌握電子商務企業如何提升流量,提高轉化率的基本技巧,學會大數據環境下的精準營銷。項目實施后,經過分組對抗訓練,可使電商專業所有學生初步掌握該競賽系統,為日后參加省賽乃至國賽打基礎,實現電子商務專業“人人可參賽”。
我院電子商務專業從2009年開始進行國家電子商務師培訓、考核鑒定工作,目前已培訓鑒定合格學員近500人次。但培訓都是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時間分散,教學效果差,通過率難以保證。為此,決定將國家三級電子商務師培訓課程引入課綜Ⅱ,經過短期集中培訓,使學生能參加下半年的鑒定考試,順利獲取國家三級電子商務師職業資格證書。
2.打破常規教學進程
基于電商促銷節日時點,開展崗位實戰技能提升訓練。隨著“雙11”“618”“雙12”等電商促銷活動的逐年開展,電商網絡大促活動已深入人心,“電商節日”已經和春節、情人節等中西方節日一樣,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認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參與到電商的促銷活動中,在線客服、運營、美工、物流倉儲等電商崗位的人才需求日益激增,尤其在“雙11”大促期間,企業對上述崗位的人才需求更加強烈。為此,通過調整培養計劃,將課綜Ⅲ的實施時間由學期末提前至學期中,使學生能夠在“雙11”期間,到企業進行崗位實戰訓練,經過崗前培訓后分派到在線客服、物流、運營推廣等典型電商崗位工作。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和提升相關崗位的工作技能,學習到企業一線的真實操作流程,還能夠借此感受“雙11”等電商促銷節日的氛圍,獲得一定的薪資報酬。項目實施對學校、學生、企業都具有重要意義。
3.將企業項目和人員引入學校,開展移動電商實踐和創業實踐
移動商務是以移動互聯網為核心的科技創新與傳統商業相結合而形成的新商務模式,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移動商務已成為電子商務未來發展趨勢之一。為此,我們與相關企業合作,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課堂,通過運營推廣實踐使學生掌握移動商務運營技能。同時,通過小組比賽與發放獎金等方式,激勵學生完成任務,形成良性競爭,調動學生參與課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考慮到學生網上創業效果欠佳,我們通過與企業合作,一是利用合作企業平臺解決了大學生不擅長的創業資金、貨源問題,二是由企業派駐相關人員進課堂對學生網店運營進行指導,提升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對于經營業績優秀的學生店鋪,企業將樹為標桿并給予3000~5000元不等的資金助其開展付費推廣活動;對于突出店鋪,企業還將投入資金對項目進行孵化,并給予股份分紅。優化調整后的課程綜合實踐項目設置如表2(P15)所示。
與此同時,對課程綜合實踐項目庫進行同步更新,新增一批項目入庫,所有實施項目均從項目庫中選取,見表3。項目庫將保持動態更新,不斷吸納新項目入庫。

表3 優化后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綜合實踐項目庫
調整優化后的課綜項目從2015年秋季學期開始實施。在2015年“雙11”期間,我專業與杭州悠可化妝品公司合作,首次將課綜Ⅲ提前到11月實施,將全體大二年級電商專業學生共計165人派駐該企業進行客服、接單、美容顧問、配貨、驗貨、打包等不同崗位的頂崗實訓,助力悠可公司實現“雙11”銷售額突破2.24億元,有23名學生因為自己的突出表現而分別獲得“發貨小能手”“潛力服
務獎”“金牌銷售王”和“最佳組織人”等不同獎項,其中銷售業績最高的學生創下了23萬多元的銷售額紀錄。企業對我院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技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確定了與我校的長期合作意向;學生也普遍認為,通過這種頂崗實戰訓練,不僅可以學習到企業一線操作技能,增強了學習的實踐性,也能夠借此獲得收入,為就業打基礎。可以說,項目實施獲得了學生、企業的一致好評,課程綜合實踐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表2 優化后的電子商務課程綜合實踐項目設置
要辦好電子商務專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電子商務人才,就必須走上校企合作的道路,深度的校企合作是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育的必然選擇,而課程綜合實踐則是實施校企合作的重要課程載體。提高課綜的實戰性和針對性,改革現有的項目設置,對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電商人才、提升師資水平和研發能力、解決企業人才短缺、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今后,要繼續創新課程綜合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引入企業客座講師授課,與企業共同開發課程內容,參與企業項目推廣等不同形式,不斷加強課綜的內涵建設,實現“高素質技能型電商人才”的培養目標。
[1]陳麗能,徐挺,孫慧平,等.畢業綜合實踐導引(高職高專適用)[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4.
[2]袁江軍.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系統工程[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3.
[3]袁江軍.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綜合實踐指南[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4.
[4]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商貿流通學院.課程綜合實踐管理實施手冊[Z].2015-03.
[5]陳麗能,宋文官,等.全國高職高專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狀況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編輯:郝 嬋)
本文系2016浙江省教科規劃課題“基于私有云的高校智慧教育系統的實現與應用”(編號:2016SCG286)和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教改課題“以‘崗位定向培訓’帶動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綜合實踐改革”(編號:xkg2015005)的研究成果。
G712
A
1671-0568(2016)29-0011-05
吳濤,碩士,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電子商務、網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