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潔 蒲春玲 劉祥鑫 胡賽 王松 穆飛翔



摘 要:土地利用結構可直接反映一定時期內的土地利用狀況,為了使額敏縣的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趨于科學合理化,基于額敏縣2010—2013年數據,運用多樣化指數、羅倫茲曲線及土地利用類型動態度等方法,對額敏縣土地利用結構進行分析。研究發現額敏縣土地利用類型較少,多樣化程度較低,土地利用變化速度較為緩慢。由羅倫茲曲線可得,額敏縣土地利用類型集中于牧草地、耕地、林地。綜合來說,當前的土地利用結構不利于額敏縣土地利用管理。結合額敏縣土地利用結構變化情況就土地利用制度、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土地可持續利用、建設用地審批、土地信息系統化5方面提出促進額敏縣土地合理利用的建議對策。
關鍵詞:土地資源;土地利用結構;優化研究;額敏縣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6.02.018
Study on Structur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Land Use in Emin County
WANG Yijie , PU Chunling, LIU Xiangxin, HU Sai, WANG Song, MU Feixi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Abstract: The land use structure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land use period of time, in order to make land use structure adjustment tends Emin scientific rationalization, based on the data of Emin from 2010—2013, used diversification index, Lorenz curve and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anylyzed land use structure of Em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min county land-use types was less, degree of diversification, land-use change was slowly. By the Lorenz curve available, land use types of Emin county focused on grassland, farmland, woodland. In summary, the current land use structure in Emin is not conducive to land use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changes in land use structure of Emin actual situation gave some countemeasures to promote land use of Emin on the land use system, land use management, sustainable land use, construction land approval, land information systems.
Key words: land resources; land us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Emin county
1 研究區土地利用狀況
據額敏縣2013年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顯示,額敏縣2013年土地總面積為915 781.17 hm2,其中牧草地、耕地和林地等用地類型占地較大,3種用地類型共占土地總面積的93.5%,其中牧草地面積為577 334.25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63.04%;耕地面積149 473.92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16.33%;林地面積為129 380.81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14.13%。與2012年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相比較,園地、林地、牧草地面積呈減少趨勢。
2 土地利用結構分析
2.1 土地利用類型分析
2.1.1 土地利用類型多樣化指數分析 土地利用類型多樣性是反映土地利用類型總體結構的重要指標[1-2]。吉布斯-馬丁于1962年提出了多樣化指數及其計算方法,計算公式為:
G=1-(Xi2)/(Xi)2 (1-1)
其中,G為多樣化指數,Xi為第i類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吉布斯-馬丁多樣化指數模型對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當土地利用結構類型的面積相等時,多樣化指數達到理論的最大值,土地利用結構多樣性指數越大,土地利用均衡度越大,即G值愈大,說明該區域土地利用類型愈多樣,土地利用結構愈復雜。
由此公式可得:計算額敏縣的土地利用類型多樣化指數為0.55,說明額敏縣土地利用類型較少,多樣化程度較低。額敏縣土地利用類型主要有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城鎮、村莊及工礦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用地及未利用地,共計8種。牧草地及耕地占土地總面積的79.37%,園地占土地總面積的0.03%,各地類分布極不均勻,地類所占比例相差大,間接造成了多樣化指數偏低。
2.1.2 土地利用類型動態度分析 土地利用類型動態度是某區域內一定時間范圍內的某種土地利用類型數據的數量變化情況,計算公式為:
K=××100%(1-2)
其中,K為研究時段內某一土地利用類型動態度;Ua、Ub分別為研究初期及研究末期某一種土地利用類型的數量;T為研究時段長,當T的時段設定為年,則K的值就是研究區域內某種土地利用類型年變化率,土地利用動態度分析可反映出某區域內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劇烈程度。
由表2可知,額敏縣土地利用變化速度較為緩慢,其中以交通運輸用地變化速度最快,其年變化率為2%;由于耕地、牧草地及林地三者總量最大,變化部分所占比例小,年變化只有0.01%,0.06%,0.08%。2010—2013年間,交通運輸用地動態變化最大;其次是城鎮、村莊及工礦用地;變化最為緩慢的是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動態度變化較不活躍,速度較慢。城鎮、村莊及工礦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面積有所增加,其中城鎮、村莊及工礦用地增加面積最大,為673.28 hm2;水域面積增加最小,為291.74 hm2;耕地、園地、林地及牧草地都在減少,以牧草地減少面積最多,為1 436.89 hm2;園地面積減少最小,減少了3.14 hm2。
2.2 土地利用結構分析
2.2.1 土地利用結構數量分析 額敏縣社會經濟發展主要依托于農牧業,屬半農半牧縣,其下轄4個鎮、7個鄉、6個牧場。耕地呈“半圓環狀”環繞在其縣城的周圍,僅在額敏縣的東部以吾爾喀夏山環繞,以牧草地為主。額敏縣處于塔額盆地的東北部,土地較為肥沃,為額敏縣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耕地。園地分布于額敏縣的各鎮及鄉場,由于近年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大力發展,園地所占面積呈現出不斷下降的態勢。額敏縣的林地分布不均衡,多位于背離縣城中心的郊區風口地帶,常年有風,為響應植樹造林的工程,郊區鄉鎮占額敏縣林地的40%。牧草地集中于額敏縣各大牧場,由于畜牧業的不斷發展,牲畜對于草場的破壞力度也逐漸加大。額敏縣的建設用地自城區向四周不斷擴散,所占用的土地以耕地為主。
通過土地利用結構的集中化分析,可測得各類土地的集中化程度。羅倫茲曲線分析法是將區域內的有關要素指標值代換為百分比的形式,借助X軸、Y軸標出相關的要素,做出百分比曲線,對曲線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根據表3額敏縣土地利用類型的相對面積與累計百分比,可繪制出額敏縣土地利用類型羅倫茲曲線(圖1)。由圖1可得出,額敏縣土地利用中耕地、牧草地所占比重大,反映出額敏縣的經濟發展主要依托于農業和牧業;林地所占比例較大,體現出植樹造林在縣城中占重要地位,未利用地所占比重較小,額敏縣土地后備資源不足,在今后的發展中,應注重土地的優化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2.2.2 土地利用結構變化分析 見表4。
2010—2013年,額敏縣農用地面積逐年減少,建設用地面積逐年增加。額敏縣農業用地面積自2010年858 371.68 hm2逐年減少到2013年856 456.23 hm2,共計減少1 915.45 hm2,建設用地面積自2010年26 812.99 hm2逐年減少到2013年28 264.53 hm2,共計減少1 451.54 hm2。由此可知,額敏縣的土地利用結構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各項經濟政策的影響而不斷變化,產業結構的調整,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經濟的增長,尤其是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促使建設用地的需求不斷增加,房價不斷上漲,開發商大量收購建設用地,在這過程中會占用部分農用地,致使建設用地面積不斷增加,農用地面積不斷減少[3-5]。
3 促進額敏縣土地合理利用的建議對策
土地利用結構能夠反映一定區域內土地利用的質與量的關系,合理的土地利用結構能夠促進土地利用的可持續化。因此,加強土地利用結構的分析,了解其動態變化規律,合理確定其調整思路,最終實現土地利用結構的優化是促進土地利用可持續化的重要手段。
(1)建立健全土地利用制度,加強制度及法規建設,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化。土地利用結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而發生變化,為保證土地利用的最優需完善土地市場,為土地利用提供保障。
(2)土地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為滿足當地人民的生活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現有的基本農田應予保護,限制土地的盲目擴大發展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保障。依靠科技發展農業是解決額敏縣耕地后備資源較為缺乏、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辦法之一,促進農業科技的成果應用,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發揮農業優勢,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合理開發可利用荒地,改變以往的粗獷式經營模式,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在土地利用結構優化的過程中,注重對土地利用管理方式的分析。
(3)可持續土地利用是讓土地利用的目標和行動遵循可持續發展的標準。在土地利用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額敏縣的各項條件,優先考慮生態環境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夠一味追求經濟的增長而忽視第一產業的發展。在滿足生態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堅持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的原則。
(4)加強建設用地的審批,盡可能少占用耕地,加強農村居民點用地規劃,通過土地整理項目,對農村居民點進行規劃,以及縣城內平房進行規劃整理,提升建筑容積率,提高土地利用率。
(5)加強土地信息系統建設,實現土地利用管理的科學化和信息化。計算機技術及3S技術的不斷應用,為土地利用提供了全面、準確、及時的技術信息支持,土地信息系統應用的普及,有利于土地利用信息的及時更新,便于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確保土地利用管理達到最優[6-10]。
4 結 語
通過多樣化指數、羅倫茲曲線及土地利用類型動態度等方法對額敏縣土地利用結構進行分析,得出額敏縣土地利用結構變化現狀。綜合來看,額敏縣發展不均衡,當前發展模式不利于土地可持續利用。研究發現,額敏縣土地利用變化速度較為緩慢,土地利用類型較少,多樣化程度較低。考慮實際發展情況,應建立健全土地相關制度,加強土地信息系統建設,實現土地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土地利用結構調整,促進額敏縣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睿.土地利用變化與區域生態安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2] 陳紅,尹娟.易門縣土地利用現狀的定量分析與思考[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1(2):77-80.
[3] 梁佩儀,成量,鄭莉雯.基于計量模型的土地利用結構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3(5):7-8,54.
[4] 王福海,周啟剛,楊霏.三峽庫區2010年度土地利用現狀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3(5):221-225,231.
[5] 龍茜.基于灰色線性規劃的土地利用結構優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6] 王燁.土地利用結構研究綜述[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2(6):41-46.
[7] 劉金瑩.土地利用結構優化配置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6):292-293.
[8] 樸子潤.遼寧省產業結構時空變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2(17):40-42.
[9] 門雁冰.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思考[J].國土資源情報,2011(5):40-46.
[10] 尹水鏡.淺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J].價值工程,2014(11):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