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桂玲,杜興彬,王慶安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00)
?
淺談構建“學習共同體”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閆桂玲,杜興彬,王慶安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00)
體育教學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課程,它不僅與運動場地、活動器材密切相關,而且要求教學方法要講究多樣化和創新性,提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助活動,提高學生自學、自練能力等。長期以來多數職業院校實行大班額教學,在這一模式下,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充分發展,教學的有效性很難以提高,這種授課制嚴重制約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對體育教學帶來了嚴重的弊端,使體育教學難以實現預設的教學目的與任務。
體育教學;學習共同體;團結協作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習共同體”不再是一個新的名詞,越來越多的院校,包括職業院校都在教育教學的活動中構建自己學科的學習共同體。體育學習共同體指由體育教師和學生組成的學習團體,以學習和運動鍛煉為主,通過體育教師的指引,制定并完成一定的學習和運動健身的目標,促進全體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在體育教學的學習過程中,老師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并注重個體差異的發展,在交流學習中,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影響的人際關系。隨著體育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體育中構建學習共同體越來越有必要。
根據每年國家體質測試上報數據分析,學生的身體素質各項指標呈下降趨勢,而且時不時的會有學生,體育運動過程中發生暈厥、猝死的消息。據了解各學校安排體育課很少,且在體育課上學生們的積極性也不高,一味的聽從老師的口令,學生被動的進行體育練習,缺乏主動鍛煉運動意識;而且各類學校體育教師比較缺乏,老師的授課項目比較單一,授課方式缺乏新意與創新,很難吸引學生,從而課堂上放羊的現象嚴重;另外,學校體育設施少,很難滿足學生的鍛煉需求,甚至很多學校除了上課時間外,有些場地、場館不進行開放,導致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太少,學生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為此,我們可以通過在體育教學中組建學習共同體來改善體育課的教學效果,加強師生、同學間的溝通與交流,提高學生整體的身體素質。
(1)注重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眾所周知,一個優秀的體育教學活動,要求老師可以較好地處理自己與學生、課本、教學內容、教學途徑及方法之間的聯系,尤其是創新教學方法的應用上,可以更好地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結合。
(2)尊重個體差異。共同體每個成員身上都有自己的優點與長處,俗語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平等對待每一個人,尊重個體差異,在課上給每個成員提供均等的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尊重感和存在感,通過被重視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潛能,為他人提供幫助。
(3)成員間互相信任,互幫互助。要讓每一個成員懂得團結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長期共同的交流學習中,成員間相互信任,互幫互助,敢于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甚至是自己的缺點,而同伴發現自己的缺點后,會根據錯誤的根源進行糾正,通過團結協作達到共同體成員的共同進步。
(1)體育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有利于加深師生、同學間的溝通與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多溝通、了解,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利于下一步教學活動的設計。同學間可以相互信任,互相討論上課所學的技術動作,通過模仿、徒手練習、糾正錯誤動作等環節,加深動作的記憶與練習,以此提高學生的技戰術水平。
(2)體育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體育活動中認識更多的同學,在一起鍛煉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技術或動作的問題,并能夠及時的帶到體育課堂上與老師、同學一起探討、交流,得到正確的技術概念和動作方法,避免了錯誤動作的形成。
(3)體育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可以讓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讓他們真正的站在陽光下運動起來,讓他們自己有意識的去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養成主動去參與到體育鍛煉的意識與習慣,為養成經常體育鍛煉提供了可能。
(1)在整個學校的層面上,體育教學學習共同體也需要校領導、其他教師、管理人員和體育教師一起參與。校領導要盡力與每一位成員溝通,鼓勵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同時學校要為共同體開展活動提供物力、人力以及政策的支持,對學習共同體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共同體成員運用各種體育運動的專業知識,通過教學觀摩、觀看運動競賽錄像、共同備課和研討等學習活動來解決問題。另外,共同體為每位體育教師制訂專業發展計劃與教研活動計劃,使教師的學習圍繞著統一的主題展開,重視體育教師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積累新的學習經驗,并鼓勵體育教師在專業萬面不斷尋求新的突破,如學習新的、時尚的專業運動技能等,從而提高可持續進行專業學習的能力。
(3)給學生創造條件,實行民主、開放式的教學,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鼓勵同學間的溝通與交流,提倡互幫互助,努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參與管理和評價??筛鶕嗉墝嶋H情況進行分組,實行分組教學,促進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
[1] 舒云久,鄭業剛.高校體育教學學習共同體的構建[J].四川體育科學,2009.
[2] 薛煥玉.對學習共同體理論與實踐的初探[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3] 郎勇春等.大學體育學習共同體的構建[J].內蒙古體育科技(季刊).2016.
[4] 王黎明;基礎學校建立學習共同體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閆桂玲(1985.1-),女,山東淄博人,山東華宇工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杜興彬(1979.3-),男,山東德州人,山東華宇工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王慶安(1990.6-),男,山東泰安人,山東華宇工學院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G807
A
1671-1602(2016)20-0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