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榮,張 建(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病理科,貴州遵義563000)
創新教學方式 讓病理學課堂“活”起來
楊曉榮,張建△(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病理科,貴州遵義563000)
【提要】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提高醫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其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在運用創新教學方式使其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同時運用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1]。針對病理學課程的特點,從病理學教學內容、方法和方式、臨床實習等方面進行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貫穿“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獲取、應用知識的同時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從而使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病理學;教育,醫學;教學形式;教學方法
在醫學教育中,病理學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一門重要的橋梁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具有高度實踐性的學科。目前我國醫學教育主要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不可否認該模式在醫學知識傳授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當前卻難以滿足醫學人才培養的需求。只有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及方法,使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創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實現愉快、輕松教學,讓學生的思維像風箏一樣在教師的牽引下自由自在地翱翔。那么如何讓病理學教學課堂真正“活”起來呢。
創新教學方法及方式,“活”字之中見精彩,不僅可拓寬學生思維空間,還能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創新病理教學模式就是要求在力求規整統一的前提下,盡量做到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使病理學教學得以適應不同醫學專業學生的要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地實現課堂教學的成果。提高課堂效率,就是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讓學生盡可能掌握授課的知識,同時要引導他們如何把這些知識與相應的臨床病例聯系起來去分析、診斷,讓學生有所收獲,有所進步。師生互動的最大效果就是課堂效率的提高,在課堂上教師應盡可能多和學生進行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他們學習病理學的興趣,讓他們愛上“病理學”,同時,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方式以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精彩課堂”不僅是教學環節完整了,PPT做好了,普通話流利了,其更像是教師與學生共同表演的一臺戲,學生是主角,教師才是配角,學生積極、主動回答問題,學習氣氛熱火朝天,課堂才會“活”起來。針對病理學而言,因為有很多的基礎概念需要學生去理解、掌握,相對來說比較枯燥,教師只有巧妙地設問,把基本概念引入相應病例,讓學生充當醫生的角色對疾病做出診斷,讓學生背負著為患者負責的態度去學習,從而使“活”的課堂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學生按部就班地跟著教師思維走,久而久之學生也習慣了被教師“牽著走”,如果現在突然讓他們自主學習,會存在畏難情緒和等待心理,一時會難以上路。這時就需要教師既要給予學生積極的指導,創造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又不能以“權威”自居,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課堂“活”起來,優化教學方式是首選,同時教師要講究“藝術”的教學。教師要盡量多地給學生獨立思考、活動的機會,積極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提問,使他們主動、快樂地學習;教師要做到“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在病理學習上,盡量選用學生感興趣的病例去講授,學習完一章節后,讓他們幾個人為一組,從備選病例中挑選一個病例以情景劇的形式從病因、臨床表現、病理改變、治療及預后幾個方面表現出來,把學生創新、探索的潛能激發出來,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勇于創新的能力[1-2],實驗課教學是課堂理論教學的延伸,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紐帶,是將課堂上枯燥、乏味、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直觀、具體、形象化[3];另一方面學生置身于現場表演中,有效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4],對病理的學習興趣空前的高漲,病理學課堂從而真正“活”了起來。但是,現場實驗教學的開展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例如占用較多的教學時數、現場教學資源相對匱乏、也要求教師有更新、更多的知識儲備[5]。
把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要變“講”為“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運用和掌握,才能使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把其內在的最大潛力激發出來。教師要走出“多講多得,不講不得”的誤區,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并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師生互動,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等形式到達掌握知識的目的,從而得到全面發展。教師在課堂上應多準備一些讓學生動手、動腦的環節,需要提出的是,學生能自己說的內容,教師決不要代勞。在上課開始的幾分鐘讓學生回顧上一節課所學的內容及需要掌握的重點,然后對本節將要學習的內容及重點作一簡單概述,讓學生學習起來有的放矢。就病理學教學而言,是理論與實驗教學為一體的學科,多提供學生實踐探索的機會,讓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經驗,在實驗中,學生自己以“教師”的角色去給大家講解大體標本的病理特點,從中體味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興趣,而“興趣又是學習最好的教師”,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病理學課堂就真正“活”了起來。
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把微笑與鼓勵帶給他們,讓每個學生樂意與教師做朋友,與他們談談心,交流學習經驗,他們會把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告訴教師,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從而使他們更高效率地學習病理學,更加喜歡病理學,同時,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個性化思想有利于激發教師的創新火花,也不斷升華思想,提升學術水平[6]。另外,教師要用心去對待每個學生,不要傷害到任何一個學生的自尊心,用“心”去與他們交流,和他們做朋友,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才會自由奔放和有新穎的想象力,課堂才能真正“活”起來,充滿活力。
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這里的“問”,不是教師的提問,而是發自學生內心的問。在課堂學習中有了疑問,課后學生就帶著疑問去學習,于是就有了學習的方向和動力。可見,讓學生提出問題來,既是優化教學過程的方法,更是實現學生個體創新發展的前提。另外,病理學是一門靠主觀診斷的客觀學科,作為教師要接受學生的質疑,要有虛心學習的精神,與學生一起去解決問題,共同得到提高。
總之,通過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病理學課堂就真正“活”了起來,學生對學習病理學有了更高興趣和積極性,學習能力從而得到提高,在學習中培養“自我主體”意識更強[7],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了“雙贏”。高素質創新臨床醫學人才的培養需要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和醫學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及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從而適應現代醫學的發展需求和實現人才培養的重要突破[8]。
[1]寧曉楓.創新教學方法,開拓學生的潛在創造力[J].科教導刊,2015 (15):110-111.
[2]續彥芳,蘇鐵熊,崔俊杰.促進教學能力素質培養的流體力學教學淺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4(30):52-53.
[3] 劉偉.實踐教學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9):123-127.
[4]曹勝利.創新創業教育呼喚模擬教學與體驗式課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8):1-4.
[5]盧曉翠,楚心唯,萬為人,等.現場實驗教學模式在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的探索和實踐[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14):2682-2684.
[6]范迅,常維亞,呂建明.以創新教學為載體全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J].中國大學教學,2015,8:26-28.
[7]李玉紅,劉靜芳,王振方,等.基于提升就業能力的臨床醫學教學改革實驗[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11):14.
[8]賈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臨床醫學教學改革[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5(1):164-165.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4.058
C
1009-5519(2016)14-2257-02
△,E-mail:zhj98124@aliyun.com。
(2016-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