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堅
【摘要】 目的 探討辨證施護對氣虛痰瘀型麻痹性癡呆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96例氣虛痰瘀型麻痹性癡呆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4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辨證施護。比較兩組患者精神行為癥狀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 出院時, 研究組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評分為(11.59±5.60)分、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為(11.59±5.60)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為(19.77±6.12)分, 對照組依次為(15.17±4.49)、(12.44±3.54)、(23.45±7.50)分, 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氣虛痰瘀型麻痹性癡呆患者開展辨證施護, 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促進預后。
【關鍵詞】 辨證施護;氣虛痰瘀;麻痹性癡呆;生活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190
麻痹性癡呆起病隱匿、病程緩慢, 潛伏期一般為5~25年, 易被忽視。中醫對麻痹性癡呆研究已久, 認為癡呆為髓減腦消, 氣血失和, 日久氣血生發失源所致。其辨證類型主要以“氣虛痰瘀型”多見[1]。隨著現代醫學模式以及衛生保健理念的改變, 中醫護理的特色和優勢愈來愈得到人們的推崇, 辨證施護是中醫認識疾病和護理疾病的基本法則, 也是中醫護理的基本特色[2, 3]。鑒于此, 本研究就辨證施護對氣虛痰瘀型麻痹性癡呆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 以期為其臨床護理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文所選的96例研究對象均為本院(廣州市精神病醫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神經內科住院的氣虛痰瘀型麻痹性癡呆患者, 其中男74例, 女22例;年齡26~78歲, 平均年齡(46.24±10.59)歲;病程2~25年, 平均病程(15.24±3.50)年。隨機將96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4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4, 5];②依從性較高;③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阿茨海默型或血管性癡呆等;②合并患有其他精神疾病史;③物質濫用者;④先天性梅毒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⑥合并嚴重心、肺、肝、腎臟疾病者;⑦不同意接受研究者。
1. 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護理予以干預, 主要包括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安全護理、用藥護理等。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再由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中醫辨證及由經過培訓的護理人員給予施護, 具體內容如下。
1. 3. 1 補氣施護 ①飲食調護:予營養豐富、健脾益氣之品, 如人參黃芪粥、胡蘿卜、粳米、豬肚、小米、香菇、扁豆、黃魚、菜花等, 宜清淡、易消化, 切忌滋膩、辛辣之食。②艾灸療法:可每天為患者艾灸勞宮、內關、血海等穴位。③按摩:膻中、足三里、脾腧、氣海等穴位。④起居調護:早晚應適當保暖, 忌汗出當風, 防止外邪侵襲。可微動四肢, 流通氣血。
1. 3. 2 化痰施護 ①飲食調護:少食辛辣、油炸、生冷等食物, 戒煙戒酒;可適當多進食一些山楂、冬瓜、小豆、扁豆、荷葉等能夠健脾益腎、宣肺化濕的食物。②穴位按摩:可按摩豐隆、支正、解溪等穴位。③起居調護:保持居室干燥, 經常曬太陽, 以舒展陽氣, 通達氣機。濕冷氣候, 避免受寒雨淋。
1. 3. 3 祛瘀施護 ①飲食調護[6]:宜選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 如山楂、油菜、番木瓜、金橘、黑木耳、洋蔥等。②穴位按摩:可取百會、四關、肝俞等穴位。③起居調護:避免寒冷刺激, 注意動靜結合。
1. 3. 4 情志護理 ①安神靜志法:讓患者靜臥或靜坐, 利用“安靜”的自我控制法達到精神內守、消除煩惱、忘記憂愁。②“喜勝憂”法:運用心理干預的方法, 通過笑話、相聲等幽默的行為, 讓患者喜笑顏開、愉悅開朗, 從而克服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③說理開導法[7]:指導患者順應環境的變化, 節制七情, 同時指導家人配合, 尊重患者, 接受現實, 避免急躁、厭煩的心理。
1. 3. 5 特色護理 ①耳穴壓豆法:根據實際情況辨證取穴, 選用一側耳穴如肝、心、腦等穴位, 協助患者每隔4~6 h按壓1次, 隔3 d為患者更換另一側耳朵。②心理干預:針對缺乏信心患者, 可通過一些成功案例幫助其樹立康復信心;同時, 還可將其與生活態度樂觀積極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便于患者間交流心得、開導互助、啟發影響, 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勇氣。③運動療法:患者緩解期, 可多做有益于心臟血脈的活動, 如健走、打太極、八段錦、動樁功、長壽功、內養操、保健按摩術等, 以達通調氣血、活血化瘀之功效。
1. 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入院時、住院7 d、出院時, 分別使用BRMS、HAMD及ADL對兩組患者精神行為癥狀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進行評價[8, 9]。
1. 4. 1 BRMS 標準BRMS共11項, 各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0分(無該項癥狀或與患者正常時的水平相仿);1分(癥狀輕微);2分(中度癥狀);3分(癥狀明顯);4分(癥狀嚴重)。評分越低, 癥狀越輕。
1. 4. 2 HAMD 本研究選用24項HAMD, 大部分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0分(無);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很重)。少數項目采用0~2分的3級評分法:0分(無);1分(輕中度);2分(重度)。評分越低, 精神越佳。
1. 4. 3 ADL ADL共有14項, 各項目采用1~4分的4級評分法進行評價:1分(自己完全可以做);2分(有些困難);3分(需要幫助);4分(根本無法做)。評分越低, 生活質量越好。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BRMS、HAMD評分比較 入院時,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7 d, 研究組下降趨勢明顯,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出院時, 研究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 2 兩組患者ADL評分比較 入院時,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7 d, 研究組下降趨勢明顯,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 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世界各地梅毒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我國梅毒新發患者數也快速增長。據報道[10],2010年全國報告梅毒病例358534例,2010年發病率26.86/10萬,比2009年增加17.02%,居全國乙類傳染病的第三位,麻痹性癡呆發病率也成正比逐年上升趨勢。因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麻痹性癡呆中醫辨證主要以氣虛痰瘀型多見, 其主要癥候表現為沉默寡言、口齒含糊、詞不達意、失認失算、表情呆滯、反應遲鈍、智力衰退、記憶下降, 或喜怒無常、自言自語、棄衣而逃、無故登高而歌, 或終日無語、氣短懶言、口多涎沫、頭重如裹、伴肌膚甲錯, 或口干不欲飲、雙目暗晦、舌質暗或有瘀點瘀斑或舌質淡白、舌體胖大苔白、舌紅苔少或無苔, 脈沉細弱、脈細澀。本病多數患者伴有精神異常表現, 其表現復雜多樣, 是臨床護理的難點。因此, 采用何種更有效的護理方法以達到促進患者康復的目的, 長期困擾著護理人員。
中醫護理因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思考方式, 以關注人體與自然界與社會的關系而強調整體護理觀念, 正越來越受到國際護理界的青睞。辨證施護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收集患者有關疾病發生、發展的資料[11, 12], 進行整理、分析、綜合, 辨明病因、病機和病位, 判斷為何種性質的證, 應用同病異護、異病同護的護理原則, 采用中醫辨證護理、中醫情志護理及中醫特色護理等手段完成醫療服務。所以, 對麻痹性癡呆患者進行辨證施護, 將更適合于麻痹性癡呆患者的護理, 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行為癥狀, 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研究顯示, 出院時, 研究組BRMS評分為(11.59±5.60)分、HAMD評分為(11.59±5.60)分、ADL評分為(19.77±6.12)分, 對照組依次為(15.17±4.49)、(12.44±3.54)、(23.45±7.50)分, 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中醫辨證觀指導下, 對氣虛痰瘀型麻痹性癡呆的患者進行辨證施護, 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而且還能為其的新護理方式提供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辛茹, 寧玉萍, 施海姍, 等.麻痹性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和精神行為癥狀比較.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4, 47(12): 841-846.
[2] 吳李碩, 羅文靜, 黃文, 等.麻痹性癡呆12例分析.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 2014, 21(2):98-101.
[3] 張伯禮, 薛博瑜.中醫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 122-129.
[4] 賈建平, 陳生弟.神經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248-250.
[5] 蘭智勇, 胡偉明, 祝云龍, 等.以精神癥狀為主要表現的麻痹性癡呆病例分析.上海預防醫學, 2014, 26(10):576-578.
[6] 蘇書貞, 李燕峰, 張素馨, 等.中醫護理在老年性癡呆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河北中醫, 2012, 34(11):1713-1714.
[7] 楊麗明, 李敏嬌. 10例麻痹性癡呆患者驅梅治療的護理管理對策. 中國民康醫學, 2012, 24(3):369-370.
[8] 官紅霞, 陳明達, 王翔, 等.五行學說在老年癡呆病人情志護理中的應用.護理研究, 2010, 24(14):1290-1291.
[9] 肖慧莉, 曾萍香, 酈萍萍, 等.麻痹性癡呆患者的臨床觀察和護理.醫學信息(中旬刊), 2010, 5(5):1154.
[10] 尚小英. 12例麻痹性癡呆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7, 36(36):5515-5516.
[11] 吳培香.辨證施護干預對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28):4-8.
[12] 和淑玲.辨證施護結合護理干預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應用.遼寧中醫雜志, 2014, 41(8):1737-1738.
[收稿日期:201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