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生物化學”課程內容多,基礎知識點占大多數,如何在有限的課程中讓學生更多更有效地理解生物化學的內容并靈活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的講授為主,考核方式以考試為主要形式進行,學生自主學習、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與他人相互學習和合作的機會很少,在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體現不強。
合作學習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合作已經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合作精神也應該是現代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在課程中引入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加學生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增強團隊精神。其次,主體教育的過程必須把教育者當作主體,喚起受教育者的主體意向,激發受教育者主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使教育成為主體的內在需要,成為主體自主建構的實踐活動。這是主體教育的基本觀點。在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模式,極大地改變了教學方式,能夠克服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弊端,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體現,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并在小組合作中獲得交往的樂趣,在相互學習中取長補短,在評價過程中獲得集體榮譽感和滿足感。沒有教師的灌輸,減少了學習的被動性和束縛,學生擁有的是廣闊的創造空間和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間。在“生物化學”課程中引入合作學習,能夠克服傳統教學的一些弊端,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社會培養創造型和復合型人才。
學習本課程的最終目標實際上是利用對生物體內各種物質的化學本質及其化學變化規律的了解應用于工業、農業、醫學實踐中,因而可以從一些實際問題出發設計課題,使學生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去學習生物化學的基礎知識,并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例如在學習蛋白質的分離純化及檢測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設計這樣的題目:設計提取SOD(超過氧化物歧化酶)的方案。這樣的題目難易適中,通過學習蛋白質的性質、分離純化的方法和檢測手段就可以解決,同時也需要在文獻中查找SOD的來源、性質,鍛煉學生在文獻和互聯網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內容較多可以分解,適合組內的分工合作。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這樣的題目答案不是唯一的,便于組內討論不同的意見。蛋白質的分離純化檢測方法很多,各有優劣性和側重點,通過小組的學習和討論得到最佳的方法。通過這樣的學習和討論,學生可以主動地獲取知識,并在解決實際問題、各種方案的比較中更深刻地理解生物化學的內容。
由于涉及到最終學習效果的評估,小組與小組的人員水平應基本一致,才能在小組間的競爭中體現出公平。小組人數不宜過多,由5人組成,包括一名能力較強的優等生、三名中等生和一名成績較低學生,并且使男女比例應基本一致,公平才能使所有學生愿意積極參與競爭和研究。5人中應選一名組織協調能力較強并且愿意做這項工作的人作為組長,組長要對組員分配任務,并組織討論,記錄每個組員任務的完成進度和情況。組長也可以經常調換,以便每個成員都有機會得到組織協調能力的鍛煉。小組成員通過自我學習和查找資料以后進行討論,在討論中通過成員間的互相提問、探討和答辯,最終達成一致的意見并形成最終的書面材料。書面材料應包括每個成員完成的內容及簽名,每次討論的內容、分歧點和爭論的結果。
可以采用組間、組內互評、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使小組合作學習形成良性循環。這種評價應經常進行,每次小組討論都應有個人的自評和互評,組與組之間的討論也要有相應的自評和互評,同時總結本階段的經驗教訓,與他人或他組的差距,提出改進方法,有利于不斷的提高。最后將各階段的成績綜合起來作為小組包括每個人的最后得分。與傳統教學相比,合作學習的評價方式可以在學習的每個階段對學習的效果進行評價,可以讓個人和團體都看到自身的差距、進步的過程和努力的成果。每個學生在與自己的過去進行比較的過程中可以獲得自豪感和滿足感,激勵自身不斷進步。而傳統教學通常到最后才能有一個評價,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
4.1 關于合作。盡管合作學習有眾多的好處,然而很多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會合作,缺乏合作所必需的技能和技巧,所以如果不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則可能大大降低合作學習的效果甚至導致合作學習的失敗。一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都是對的,不愿聽取他人的意見,不尊重他人。一些學生性格內向,不敢發表意見,害怕說錯,沒有合作的勇氣,這是傳統教學造成的結果。還有一些學生不肯動腦筋思考,習慣于傳統教學中老師的傳授,依賴老師去解決問題。這些都需要教師積極引導,要求學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感謝、互相欣賞,在小組的活動過程中要對他人的工作表示感謝,表達對他人提出方案的鼓勵,在提出不贊同意見的時候表現出委婉和有禮貌。要求學生的同時,老師也同樣應當尊重學生,使他們心理上獲得平等感、自尊感,為合作學習做好社交技能的準備。另外,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防止個別學生全盤包攬,其他學生不勞而獲的現象發生。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合作學習有互賴的關系,成績的取得要求每個學生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還要為其所在小組的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必須與其他組員努力協調起來以完成任務,同舟共濟、榮辱與共。
4.2 教師的角色。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較傳統
教學有了很大的變化。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知識的灌輸者,要讓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授之以漁”,不能替代學生解決問題,而是在需要的時候指點方向。另外,教師是學習知識的“合作者”而不是“權威者”。教師應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中,根據學習程度的難易不同,進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及時指導學生,與學生共同探討并解決問題。
[1]張洪淵,萬海清.生物化學(第二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2]毛月明.合作學習中合作技能的缺失及其培養[J].中國電力教育,2008,(18):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