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晶晶
摘 要: 以學生為中心的“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能更好地激發高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開發學生持續性的學習能力,有利于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學生;中心;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吸取了德國和英國職業教育教學中的優秀元素,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主體。強調激發學生內心向學的積極性,主要體現在教學上怎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1]。
在教學方法上體現以學生為中心, 采用協作式、交互式、個別化、小組討論或采用多種教學形式。
在教學各個階段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再是知識傳授的主導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有利于學生有效地掌握運用知識和技能獨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傳統“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教學模式
傳統的“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 片面強調教師和教材的作用,強調教師的“教”,忽略了學生的“學”,注重知識的灌輸,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創造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處于絕對的中心地位,往往是一本教材打天下,忽略學生的需求與獨特性,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教師通常以權威者、監督者的身份向學生灌輸相關知識, 學生只顧聽取、記錄,學生參與課堂的互動交流不夠。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授課模式設計
1.課前進行任務布置,學生自學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互動課程的建設和應用越來越完善,微課以其短小、精悍、高效的特點成為老師和學生比較青睞的教學模式。基于這種情況,以學生為中心的“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教學,在授課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形式在主頁上傳課堂主要內容,并提出相關問題。
例如,針對前臺散客接待的知識講授,教師可在開課前錄制微課視頻,通過微課呈現課上要講授的主要內容,如散客接待的服務流程等,微課視頻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
通過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前了解所授課程的主要內容和重點要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并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學生更有興趣深入研究,提前做好課程預習。通過課前學習,學生能發現哪些課程內容是自己的薄弱環節,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度。
2.課上進行任務檢驗,學生闡述
根據課前內容進行任務布置,在上課的前十五分鐘將學生分組,對所布置的任務進行闡述,讓學生相互交流和提問,聽取別人對問題的看法,取長補短,也可以通過對知識的討論與闡述 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老師通過聆聽和 觀察學生的闡述,檢驗學生的課前準 備情況,總結之后課堂講授的重點和難點。
3.教師課中講授、示范,學生提問、觀摩、操練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要求教師肯于、敢于把時間給學生,但又要設計好學習內容,確保學生學有所得。師生講述提問的比例可以控制在 5∶5 左右[2],這其實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要講得精,還要掌握師生角色的不斷變化,激勵學生創造,達到提高學生職業技術和就業技能的教學目的,開發相應的教學資源。這個階段教師可根據學生課上對任務的闡述情況,以討論和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判斷自己在自學階段對知識的理解是否正確。同時,教師需要演示部分知識和技能,學生通過觀摩老師的演示,應用好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還是以前廳散客接待為例,教師在這個階段需要對學生的闡述做出最后的總結,并且模擬演示前廳散客接待的程序與技巧。學生在這個階段主要是聽、提問和觀摩,掌握相關知識和技巧之后,根據老師布置的教學情景進行散客接待的模擬操練。
4.課堂教學方式多樣化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引路者,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視教師自己的主導作用。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通過靈活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達成學習目標。
此外,以學生為中心宜采用小班教學,人數以不超過30人為最佳。在教學設施設備上,通過使用各類教學道具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還應該建立理實一體化教室,模擬真實的酒店前廳環境,配備實訓所必需的設施設備、文檔表格等,教師可以邊說邊示范,學生可以邊學邊模擬,使課堂教學氛圍更靈活生動。
四、教師更新教學理念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要把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服務學生、啟迪學生和激勵學生貫穿教學始終。發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針對學生的特點,發現學生的真實需求,結合行業的需要,真正做到服務于學生,對學生因材施教,科學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啟迪學生,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五、以學生為中心的“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評價模式
以學生為中心的“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評價主體由教師、學生、行業共同組成,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獲取行業職業資格證”的方式來檢驗教學效果。
課程的具體評價形式可以通過階段性測試、期末測試、平時成績和考查學生是否獲取行業資格證相結合的方式,其中階段性測試主要是將課程各個模塊掌握情況的測試作為依據,主要是各個學習模塊的實際操作成績。如前廳調查、客房預定、禮賓服務、前臺接待、退房結賬、處理投訴等模塊,通過“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的形式確定成績,此部分成績占總成績的40%;期末測試是以整個學期的課程考試成績作為依據,采用筆試,比例占總成績的30%;平時成績是以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和效果以及出勤率作為依據,占30%。是否取得行業資格證可以不作為學生課程考核的評價指標,但是可以作為學生實習崗位分配的考慮因素。
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模式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獨立自主的學習態度, 也才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教師應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 建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新模式。教師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能使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使學生善學、好學、樂學。
參考文獻:
[1]凌藝春,黃 飛,翟紅云.“以學生為中心”的行為授課模式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15).
[2]李建宏,秦 燕.全方位“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探討[J].新疆財經學院學報,20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