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

安徽省高校卓越體育教師培養方案分析
Analysis of Cultivation Plan for Excellent P.E. Teachers in Colleges of Anhui Province
淮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安徽 淮北235000
馬亞男,鄭賀,宋平
1前言
2012年,教育部組織高師院校申報了“卓越教師培養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方案”,安徽省各高師院校聯合自身教育教學現狀,實施了“卓越體育教師”人才培養計劃。對卓越體育教師的迫切期盼,體現了我國教育對高素質體育教師隊伍的需求,體現了建設優質教育的實際需要。通過對安徽省高校(合肥師范學院、安慶師范學院和淮北師范大學)卓越體育教師培養現狀的調查,找出卓越體育教師培養所存在的問題,并不斷地完善卓越體育教師培養的方案,創新體育教師教育培養模式,為安徽省高校卓越體育教師的培養提供有益參考。
2安徽省高校卓越體育教師培養方案分析
2.1.1培養方案中培養目標的設定
通過對3所學校的卓越體育教師培養方案中培養目標的研究,可以看出這幾所學校的培養目標大致相同(見表1),都是以教育部大綱為指導,針對自身區域特點是制定出各自學校的培養目標,適應教育基礎改革,培養具備較高的素質,雄厚的基礎學科知識,全面的教學技能以及敏銳的科研能力,并且具備各項能力的體育人才。但是,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自身特色不同,對教育大綱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等方面也會造成一定的差別。
在卓越體育班開展的過程中,發現培養目標的設定與現實和社會需求存在不相適應的地方,存在以下幾個方面不足:學生基礎學科知識培養比重增加,而創新與適應能力培養卻日益減少,不被重視;學生體育專業學科知識及專業技能的培養增加,其他應用學科和人文社會的教育遭到忽視;學生體育教學實踐能力增強,但其他工作能力的培養不被重視??梢?,卓越體育教師的目標定位不夠明確,不能很好的契合中小學體育教育的需求,需要不斷地修訂與整改。
2.1.2各校依據自身特點及區域性,確立了卓越班的培養規格
合肥師范學院提出以培養教育信念堅定、師德行為規范、人文素質良好、專業知識寬厚、教育實踐豐富、教學技能扎實的“卓越潛質潛能”的卓越苗子為培養標準。

表1 安徽省3所高校卓越體育教師培養目標
安慶師范學院卓越體育班的培養標準要從綜合素質、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三大方面來實現。綜合素質:1、忠誠于社會主義教育事業。2、具有牢固的職業思想。3、具有高尚的道德品德。4、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5、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這些方面體現出體育教師杰出的品行修養、人格魅力、人生觀、價值觀,能夠為體育教育事業奮斗終身。知識結構包括人文社會學科知識、工具性知識、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專業術科理論知識、專業術科實踐知識、應用心理學知識。能力結構包含體育教學能力、教育能力、組織課余訓練能力、學校體育科學研究能力、學校體育管理能力、運動能力、社會體育指導能力、心理咨詢調試能力九大方面。
淮北師范大學卓越體育班的培養規格如下:1、先進的教育理念。2、崇高的專業理想。3、厚重的體育專業基礎。4、全面的教學能力。5、強烈的創新意識。
隨著教育實踐的開展,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得到不斷補充、擴展、細化和完善。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分歧,主要表現在要求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能勝任的課程門類上。
2 2.2卓越體育教師培養模式
3所學校各自依據自身地域特色創新培養模式(見表2),實行集體小班教學,學生集中管理,卓越班配備雄厚的師資隊伍,以及后勤保障,來確保卓越班的順利開展。

表2 安徽省3所高校卓越體育班培養模式
在培養模式上,合肥師范學院“卓越中小學教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開展是以理論與技能的培養相疊加、校內培養以校外實踐教學相嵌入的模式——“疊加嵌入”。這種模式下的卓越實驗班實行“雙導師制”,每個學員都有校內和校外2位指導老師為自己解決學習與生活上的疑惑;卓越班的培養結合校外優質的中小學聯合培養;卓越班的培養創建實踐能力達標制,有標準對學員進行學期或者年度考核。
安慶師范學院卓越班學員要參加頂崗支教,并承擔班主任助理工作、組織課余訓練與競賽、撰寫與頂崗支教相關的論文并發表;參加裁判員實習實踐;參加社會健身指導實習實踐;參加教練員實習實踐。通過以上4個方面對卓越班的學生各方面的技能提升有所幫助,使其成為全面應用型人才。
淮北師范大學卓越體育教師培養方案對卓越教師的培養根據體育教師不同階段發展的特點進行分層,為了培養新世紀社會需求并滿足基礎教育改革要求的體育教師,創設出基于自主發展的互動型教師教育模式,主要強調學生自主發展與學校教育的有效互動。同時卓越教師培養采用“基礎專業課程+卓越教師計劃課程”的疊加模式;校內和校外聯合培養模式;學生配備兩個導師,實行“雙導師制”。
合肥師范學院與淮北師范大學在“卓越體育教師”課程體系設置這一塊均突出三個導向和一體化課程目標的特性,即專業化導向、能力導向、實踐導向和見習、研習、實習一體化培養模式,致力于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創建新型課程。安慶師范學院的課程設置則從主干學科、主干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專業實踐課程)、主要實踐教學環節這幾塊具體安排課程內容(見表3)。
3所高校課程的設置中理論課程的比例相對較大,實踐教學課程相對較低。卓越體育教師實驗班開展的過程中教育實習時間短,成效小,達不到實踐能力增強的效果。調查得知,現行所開設的教師教育類課程對體育師范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促進作用不大?,F行教師教育課程仍以理論課程為主導,在這種導向下難以對體育師范生的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供足夠力度的支持。部分卓越班體育學員反映對教師教育課程不太滿意,未能緊密聯系教育實踐,難以滿足其提升體育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需要。在3所高校的培養方案中,均有涉及實踐課程的環節,但具體教學內容不同。
在卓越班開展過程中,發現課程結構設置需要不斷優化,以促進培養目標的進一步實現。所以我們高師院校在制訂卓越體育教師培養方案的同時需考慮到時代及就業的需求,使學生課程充滿特色并不斷優化,才能不斷滿足基礎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表3 卓越體育教師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
卓越體育班的學員均是通過層層選拔的拔尖之人,組成獨立的班級,有自己獨立的教室,卓越體育班選配最優秀的教師、輔導員與班主任,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使每個學員的學習、研究都能在自己的專業導師和校外實踐導師聯手的精心培養和指導下取得進步;加大實踐教學、教學研究能力培養的經費投入,建設教學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優先使用實驗室機房;對卓越體育班學員的評優評先給予一系列傾斜,提高學生學習自主及積極性,對于達不到卓越體育班任務要求的學生可轉回原所在班級。由此可見,卓越體育班,有退出機制,隨時會有淘汰的可能性,增加學員自身的競爭力,激發潛能,更加積極參與卓越班的培養。
卓越體育班的管理制度要根據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任務及要求等方面制定出對卓越體育班教學活動開展的保障與制約的基本制度。這些制度是保障卓越體育班管理者與學員、授課教師以及師生之間關系的機制,確保和諧穩定的教學秩序,保證教育教學的質量與管理效率。目前,卓越體育班學員的學習積極性需要調動,需要被重視,卓越體育班的實際開展與學習中,用學分獎勵與獎學金獎勵這種方式來激勵學員是一種最直接的方式。
3小結
根據以上調查得知,安徽省高校卓越體育教師的培養還處于探索階段,從3所高校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等方面來看,都以教育部大綱為參照,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安徽省高校卓越體育教師的培養質量。但另一方面也反應了當前安徽省各高校關于卓越體育教師培養的的特色不足,各校共性大于差異,不能很好適應當前社會市場經濟發展對體育人才的需求。因此,今后各高校應在指導性培養方案基礎上, 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社會實際需求,因地制宜 探尋全新的培養方式,進一步提高安徽省高校卓越體育教師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馬衛平.21世紀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途徑的探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 (l):93-95.
[2]張振.新世紀高師體育院系培養模式的要素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2,(9).
[3]劉芳.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6,(12).
[4]于振峰. 21世紀初期中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J].體育學刊, 2006,(3): 67-69.
[5]王魯克,嚴德一.21世紀師專體育專業學生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體育學刊,2002,(6).
[6]劉成,李秀華.全科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構建及培養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5):91-92.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Anhui, China.
Ma Yanan, Zheng He, Song Ping
摘要:調查了安徽省3所高校的卓越體育教師培養方案,運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比較研究等方法,從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培養模式、課程設置以及班級管理制度等方面進入全面深入的剖析,發現其共性與差異,旨在為進一步促進安徽省高校卓越體育教師的培養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體育教師;培養方案;高校;安徽
Abstract:By investigating cultivation plan for excellent P.E. teachers in three colleges of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aspects of cultivation objectives, cultivation specifications, cultivation mod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class management system with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The paper discover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further promotion of cultivation plan for excellent P.E. teachers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P.E. teachers; cultivation plan; colleges; Anhui province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2.012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2-0027-2
作者簡介:第一馬亞男(1989-),女,安徽宿州人,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研究。
基金項目:2012年安徽省高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卓越體育教師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2013安徽省高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卓越體育教師教育培養計劃”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