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 Conditio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Young P.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王曉曦,王飛龍,馬歡洪
Wang Xiaoxi, Wang Feilong, Ma Huanhong
廣東省高等學校青年體育教師生存狀態調查研究
Living Conditio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Young P.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王曉曦,王飛龍,馬歡洪
Wang Xiaoxi, Wang Feilong, Ma Huanhong

作者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體育健康學院,廣東 廣州510006
1研究目的
自我國高等學校擴大招生以來,青年教師的比例在逐步提高,已經逐步成為高校教師隊伍中的主要力量。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關乎我國高等學校教育水平的發展,隨著高校的不斷擴大招生,新校區的建設,高校建設的不斷升級,青年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由于其職業特點承擔的工作、生活壓力更大,對職業發展和生活狀態滿意程度不高,總體生存狀態堪憂。本文選取工作、職業發展、生活狀態三個維度對廣東省17所高等院校40歲以下青年體育教師的生存現狀進行調查,結合對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深度訪談,揭示當今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生存現狀。
2研究方法
查閱關于高校青年教師生存、發展有關文獻217篇,重點篩選其中31篇,獲取本研究相關數據的理論基礎。
選取廣東省17所高等學校青年體育教師,隨機發放問卷80份,回收62份,有效問卷56份,有效回收率90%。由于樣本數量不多用,excel表格處理數據
本調查問卷包括三個層面,第一部分是被調查人的自然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學歷程度、職稱、收入等。第二部分工作、職業發展、生活三個層面現狀設計問卷,包括工作內容、工作量、工作、發展壓力及其來源、職業發展機會、余暇生活方式、生活壓力、職業發展滿意度、生活滿意度調查。第三部分是開放式問卷,征求青年教師對于生存現狀的感受、評價、意見和建議。
問卷回收之后,就問卷中存在的普遍情況,選取個別青年體育教師進行深度訪談,深度剖析分析青年體育教師的生存現狀及其原因。
3研究結果與分析
被調查者基本情況如下圖所示,男性57%,女性43%。30歲以下教師占32%,31-35青年教師占46%,36歲-40歲青年教師占22%。博士學位占7%,碩士學位占68%,學士占20%。職稱方面初級17%,中級56%,副高級23%,高級職稱4%。

圖1 青年體育教師年齡結構(N=56)

圖2 青年體育教師學歷學位結構
從青年體育教師的年齡、學歷結構和職稱機構基本情況來看,青年教師的梯隊建設基本合理。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職稱構成了青年體育教師的主力軍。

圖3 青年體育教師職稱結構
3.2.1青年體育教師工作內容及工作量調查
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承擔的工作種類較多,包括,教學、科研、運動隊訓練和比賽、學校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班主任工作、場地器材管理、兼職部分教學、行政管理工作等。其中教學
占據了青年體育教師的大部分工作時間,教學時數偏多,遠遠超過學校規定的一般教師教學任務量。從事教學授課工作時間均值為20.5/周,備課時間平均4.2/周。 83%青年體育教師參與學校運動隊的訓練和比賽,這部分工作基本上占據教師的業余時間,在下班之后、節假日和寒暑假期進行,平均每周工作10.3小時。科研工作是每位青年教師都需要從事的工作,也和職稱評審關系密切。青年體育教師用在科研上的時間均值為4.2小時/周,大部分科研工作需要在業余時間完成。68%的青年教師參與學校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工作,21%的教師擔任過班主任工作,19%的青年教師擔任教學秘書、行政秘書、教研室管理、教務管理等兼職管理工作,2%的青年體育教師擔任學校場地器材管理工作。青年教師的工作繁重,每周各項工作時間疊加起來約為每周56.2小時,超過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員工的工作時間。

表1 青年體育教師工作范疇、內容及工作量
3.2.2青年體育教師工作、發展、生活壓力及來源調查分析
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對青年體育教師的工作、發展、生活壓力程度進行調查統計,另一方面通過封閉式問卷和開放式問卷調查結合訪談,對青年體育教師壓力來源進行分析,了解到青年體育教師的工作、發展和生活層面都不輕松,壓力重重。

表2 青年體育教師工作、發展、生活壓力程度調查結果(N=56)
工作壓力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教學,科研和職業風險壓力。37.5%的青年教師在教學方面有壓力,46.4%的教師壓力很大,教學壓力來自于教學時數較多,任務較重,許多教師承擔多個體育課程門類的教學,工作時間較多長,教師處于疲憊狀態, 由于教學時間太多,青年教師沒有足夠時間從事科研工作,和參加學習培訓,很多青年教師對于這種狀態比較焦慮。23%的教師科研存在著壓力,62.5%的教師認為科研壓力很大,8.9%的青年教師壓力非常大。科研壓力來自于從事科研時間的不夠充分,教學及其他工作占據了教師太多時間;體育類核心論文的發表難度大;校級以上科研項目的申報難度大,課題申報中標的途徑和機會都很狹窄;參與科研團隊的機會不夠多,很多青年教師只是名義上參與沒有能夠真正意義上參與科研團隊工作。在同事人際關系和師生關系層面,教師壓力感偏低,狀態良好。
職業風險壓力方面,57.1%的教師認為職業風險存在壓力,34%的教師認為壓力很大,8.9%的教師認為壓力很大。壓力主要來自于游泳、球類、武術等體育專業技術課程和體育運動隊訓練,學校對體育課程學生意外傷害的管理條例不夠完善,學生出現意外運動傷害的責任劃定不清晰,教師在體育技術課程和訓練時擔心學生出現各種意外傷害事故。
青年體育教師對工作壓力的頻數統計顯示,有壓力和壓力很大的頻數最高,顯示青年教師的工作壓力程度較高教師職業發展壓力來源主要來自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培訓需求較大,但是實際參加培訓的機會不多,主要由于教學及其他工作量太多,影響參與培訓進修的參與時間。另外學校基于的校外培訓學習機會也不多,對青年體育教師的學習和培訓不夠重視。大部分青年教師在職稱評審和聘任方面存在壓力,職稱評審的條件基本以科研成果為主,青年教師的主要任務是以教學為主,科研工作時間和精力的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青年教師科研成果的積累,直接影響了青年體育教師參與職稱評審的機會。職稱聘任和職稱評審分開之后,青年教師在職稱聘任方面面臨著獲得評審職稱和聘任職稱不能對等的尷尬。評審年限、工作時間和資歷的排隊狀況,崗位比較少,論資排輩,21%沒有和自己的評審位置一致青年教師發展方面頻數顯示,壓力很大的頻數最高,職業發展壓力較高生活壓力方面調查顯示,青年體育教師生活要較大。在贍養父母撫養子女和購房方面都存在較大壓力。

圖4 青年體育教師工作壓力程度調查

圖5 青年體育教師發展壓力調查

圖6 青年體育教師生活壓力調查
設計李克特5級量表,對青年體育教師的生活和職業發展滿意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16%和66%青年體育教師對收入非常不滿意和不滿意,認為收入較低,還要面臨著養育孩子和贍養父母的責任。有45%的教師在校外兼職增加收入;79%的教師對住房條件不滿意;50%和2.5%的青年體育教師度對余暇時間不滿意,認為個人余暇時間較少,余暇生活質量不高。總體滿意度調查結果如下:

圖7 青年教師生活滿意度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青年體育教師對生活和職業發展不滿意。對不同職稱青年教師工作、生活滿意度進行排序,結果顯示,生活和職業發展滿意度和職稱結構基本吻合,職稱越高的青年教師對生活和發展的滿意度越高。

表3 青年體育教師生活和職業發展滿意度調查(N=56)

圖8 青年體育教師發展滿意度調查

圖9 不同職稱的青年教師生活、發展滿意度排序
4結論與建議
高校青年體育教師肩負著巨大工作壓力,在教學、科研、比賽、訓練等方方面面都是工作的主力軍。但是青年體育教師在職業發展和生活中的滿意度并不高,生存狀況令人擔憂,這些終將影響青年體育教師的職業貢獻和工作質量。建議教育管理部門提高青年體育教師的待遇,減輕青年體育教師的工作量,給青年體育教師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和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崔雨.淺談高校青年教師崗前培訓的理論與實踐[J]. 中國高校師資研究. 2002,(4):34-37.
[2]陳仁富.高校青年教師思想上存在的幾個誤區及成因[J]. 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3,(1):23-25 .
[3]張玉嵩.高校青年教師的人文素質及其培養[J]. 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3,(3):44-47.
[4]崔向前,曹坤明,呂建德.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狀況及對策[J]. 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03,(4):56-58.
[5]仲兆華.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現狀淺析[J]. 煤炭高等教育. 2003,(2):19-23 .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摘要:本文選取工作、職業發展、生活狀態三個維度對廣東省17所高等院校40歲以下青年體育教師的生存現狀進行調查,結合對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深度訪談,揭示當今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生存現狀。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師
Abstract:This article selects three dimensions of job, career development and life condition to investigate living condition of young P.E. teachers under the age of 40 in 17 universi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By combining in-depth interview with young P.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the paper reveals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young P.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1.048
中圖分類號:G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1-0116-3
作者簡介:第一王曉曦(1975-),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