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改革發展對建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意義重大。高職院校應抓住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機遇,拓展自身辦學使命,以高等職業教育為基礎,實施學歷繼續教育、非學歷職業培訓、社區教育協同發展的工作思路?;诖?,應理順繼續教育管理體制、推進專業和課程體系改革、打造非學歷培訓核心競爭力、促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溝通、創新教學和服務支持模式、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等戰略路徑,以拓展高職院校發展繼續教育的廣度和深度。
【關鍵詞】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工作思路;實現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794(2016)02-0067-04
【收稿日期】2015-08-27
【基金項目】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突破與創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治理模式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的治理結構、實現途徑和政策研究”,項目編號為AJA140003
【作者簡介】張培(1986—),女,重慶璧山人,講師,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教育管理。 一、引言
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都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隨著終身教育體系發展歷程的推進,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辦學經驗和成果,其相互之間也始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于繼續教育改革的思路,張艷超[1]提出,通過多種教育形式的融合來實現多個領域的創新,以提升繼續教育跨界的廣度和深度;跨界創新可以從辦學理念、辦學領域、辦學職權、辦學媒介等方面開展思考。魯昕[2]也指出,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融合創新,符合高等繼續教育改革的趨勢和定位,也必將產生更強大的推動力。對于繼續教育如何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張培和南旭光[3]提出,發展繼續教育需要找準定位:一是開展專業性和職業導向較強的學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定位逐步轉變為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二是非學歷繼續教育要參與到各類人才的培養中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未來繼續教育的發展趨勢勢必由以學歷教育為支撐轉變為非學歷教育培訓與學歷教育共同發展,真正落實到以質量保障體系為主線的職業人才培養上來。
高職院校發展繼續教育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繼續教育要面向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提供再教育,為公民提高個人修養、培養公民意識、提高公民心理素質提供學習途徑;另一方面,社區教育與繼續教育溝通發展是新時期構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新特征,繼續教育走向全民化、社會化是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繼續教育社會化能更好地凸顯繼續教育功能,繼續教育發展的目標需要通過社區教育的過程實施和手段實現,社區教育與繼續教育結合可以為繼續教育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另外,繼續教育發展也離不開對時代背景的深入分析和新變化的把握?,F代信息化技術催生出了強大的創新性,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不斷涌現,對傳統教育系統變革提出了新的挑戰。通過加強繼續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溝通、融合和交流,實現繼續教育開放性,將更加生動地展現其服務性、學習群體廣泛性的內涵。[4]
二、高職院校發展繼續教育的工作思路
1.以高等職業教育為基礎,舉辦學歷繼續教育
自我國提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戰略以來,繼續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就逐漸納入到國家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戰略高度?,F代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領域中與經濟、市場聯系最緊密的部分,在終身教育體系構建中也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2014年,國家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賦予了職業院校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職責,對其推動學歷繼續教育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要求。職業院校在發展繼續教育過程中的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定位、繼續教育學習中心設置、繼續教育學習者需求分析、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建設、專業師資隊伍培訓等方面都需要被考慮進來。具體地講,職業院校學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定位必須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體現為學生終身職業生涯發展的服務性特征;根據現有的辦學實體,結合學校的學科優勢,設置繼續教育學習中心,開設本專科學歷繼續教育專業;根據設定的專業類型、層次,開展對課程內容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評價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設置繼續教育工作者的教師培訓與專業標準,加強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管理能力、繼續教育項目開發能力提升。職業院校通過舉辦學歷繼續教育,拓展了職業教育的發展空間,為中高職學生學歷提升提供了通道,推進了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的融合發展。
2.舉辦非學歷職業培訓,搭建終身教育立交橋
據教育部對全國普通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結業生、注冊生人數統計顯示,2004—2010年期間,普通高校結業生數從318.4萬人上升到778.52人,高校注冊生數從242.7萬人上升到394.84萬人,高校辦學重心正逐步傾斜,在非學歷繼續教育領域持續升溫。但數據同時顯示,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結業生、注冊生人數僅占全國非學歷繼續教育總的結業生人數、注冊生人數的百分之十左右,這表明非學歷職業培訓的市場和培訓規模很大,但普通高校面臨的競爭環境非常激烈。[5]所以,普通高職院校需要進一步研究職業教育需求結構的發展變化,以非學歷職業培訓為學習者的終身職業發展提供服務,搭建終身教育立交橋。具體來講,職業院校需要進一步探索非學歷教育的培訓模式和支持服務模式,創新合作辦學機制,大力開發形式多樣的培訓項目。首先,職業院校要依托學歷繼續教育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遵循市場導向,利用整合學習資源,開發市場接受且需求較多、實用性強的培訓資源和項目,實現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融合互動;其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推進職業化數字化資源開放和在線教育聯盟,利用網絡和移動終端為學習者提供全過程的學習支持服務;最后,不斷創新非學歷職業培訓合作辦學機制,加強與企業行業的溝通,推進校企合作與產教結合。
3.發展社區教育,豐富繼續教育內涵
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呈現出一系列新常態下,繼續教育應涵蓋社區教育的內容,應是一種全民化教育。從經濟新常態看,為保障未來經濟的持續增長,需要通過一個連貫的教育體系(包含社區教育),為每一個公民獲得良好的工作技能、終身學習基礎和高質量的教育提供平等的機會;從社會新常態看,隨著依法治國工作的全面推進,國家更加重視基層治理,以社區建設為重點,增強基層綜合服務管理能力,而這些都需要社區教育融入進來關注全民的基礎教育問題,因為良好的社區教育可以加強社區建設,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6]而如何建立社區教育組織、創新管理機制、統籌社區教育資源、發展特色的社區教育模式,成為探索社區教育發展路徑必須關注的問題。職業院??梢劳凶陨淼膶W習資源和技術平臺,積極推進數字化學習資源開放,完善社區教育學習網絡;與社區、街道共同組建社區學校,探索“以人力資源開發”為主、以“合格公民培養”為主、以“人文素質提高”為主的多形式多類型的社區教育工作模式;擴大社區教育的對外交流,加強區域內圖書館、博物館、企業等蘊含豐富教育資源的組織的交流與溝通,創新合作機制,助力社區教育發展。
三、高職院校發展繼續教育的實現路徑
1.加強資源整合,理順繼續教育管理體制
高職院校發展繼續教育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如果說創新融合的觀念是邏輯起點,那么理順管理體制就是實現繼續教育發展的制度保障。學校要統籌校內繼續教育辦學資源,整合校內各類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學院(學習中心),以統一的繼續教育學院代表學校對外開展學歷和非學歷繼續教育;根據自身的人才培養定位、辦學能力、社會需求、學習者特點等合理規劃繼續教育學院的設置和布局,穩步推進繼續教育學院標準化、專業化建設;繼續教育學院專設繼續教育教學管理部門,按照學校統一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和教學安排開展教學、管理、服務工作;根據學校改革發展的需要,繼續教育學院采用有別于學校其他院系的“實體化、市場化、企業化”運作模式,按照市場化、商業化、社會化培訓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對獨立的運作機制,實行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謀發展的企業化管理模式。在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規范化的結構形態、辦學體制、管理體制、投資體制和運行機制。
2.結合學科優勢,推進專業和課程體系改革
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是社會需求與學校教學工作的連接,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屬于高職院校事業發展的核心環節。高職院校發展繼續教育,就是讓繼續教育進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為職業教育學生提供更高層次的學習通道,其主要培養目標應是新型復合型、實用性人才。因此,繼續教育的專業設置要結合當前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轉型、產業結構升級和繼續教育學習者對職業發展、學習能力提升的多樣化需求,加強專業和課程體系建設,推動相關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的結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和崗位能力的結合、教學過程與實踐實訓的結合;根據專業建設的要求,建立課程標準,開展課程認證,及時跟進新課程內容,引入相關專業的前沿理論、知識、技術和方法,強化實踐環節,重視新技術新技能、實習實訓等教學內容的建設;將職業性指向強的專業引入非學歷專業技能培訓課程和職業資格證書培訓課程,讓學習者在完成學歷教育的同時可以獲取專業的職業技能和職業資格認證,促進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推動繼續教育和全日制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師資等方面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建設。
3.加強項目開發,打造非學歷培訓核心競爭力
項目帶動戰略推進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發展對于提高非學歷培訓成效、形成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很強的借鑒作用,因為一個完整的項目都是圍繞職業能力形成展開的,根據這個完整的項目流程開展教學,可以讓學習者在完成項目的同時,提升職業知識、能力和職業素養。因此,高職院校要依托學歷教育學科優勢,研究市場需求和職業教育需求結構的發展變化,利用整合學習資源,開發市場接受和需求較多的特色培訓資源和項目,打造非學歷培訓核心競爭力:一是開發系列化的培訓項目,建立完整的非學歷培訓體系,形成非學歷培訓品牌效應,以一兩個精品項目為核心,挖掘新項目,形成具有市場核心競爭力的項目群;二是加強培訓基地建設,以基地帶動培訓項目轉型升級,加強對精品項目的縱深拓展,打造高端培訓、品牌培訓、特色培訓;三是培育項目要對接行業、企業的實際需要,在主動研究培訓的新動向、新發展、新要求的基礎上,針對各行業的實際需求,開展大量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解決企業行業面臨的實際問題。
4.探索學習互認機制,促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溝通
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培訓由于在人才培養方案、職業技能需求、學習內容形式、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別,如何保證兩類教育的有機銜接、融合溝通既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阻礙職業院校事業跨越發展的一道溝壑。職業院校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深入研究國家對繼續教育規劃的構建框架和建設方案,加快推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間有效銜接溝通的制度機制(包括總體設計、標準、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一是建立互認評價機制,從源頭上做好學習時間、學習經歷、學習成果的互認評價,規范學分的標準和質量內涵,實現學習者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習類別的學習成果能按標準進行學分評價和學分轉換;二是按照國家職業資格、行業證書和繼續教育的考核標準和內容,做好非學歷教育培訓考核與學歷教育專業教學間的合理銜接、互為共享,并逐步建立科學、規范、可以轉換的學分制度;三是積極探索學分互認的“學分銀行”機制,開展面向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學分互認,推進非學歷教育證書和學歷教育學分互認的研究工作。
5.加強信息化建設,創新教學和服務支持模式
當前,信息技術作為教育系統的一種基本構成要素,在教育的各個領域廣泛地展開,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的利用方式更是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對傳統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形成了顛覆式創新沖擊,促進了信息技術在教學、科研、管理中的全面應用,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國家《關于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的若干意見》《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等都提出,應加快信息化建設,建立數字化學習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推進繼續教育實現全面信息化,建立適應學習者學習特點且與學校辦學規模、類型、層次、模式相適應的靈活開放的學習網絡,探索并構建基于終身學習背景下的遠程教育教學信息和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框架,拓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夯實服務學習者的軟實力;加強遠程教學信息化平臺與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建設和應用,建立以學生自主選課學習為中心的信息化全程跟蹤式服務的教學與支持服務模式;加強數字化學習環境建設,積極開展基于互聯網的在線學習、移動學習、虛擬實驗室等教學活動,全面提升教學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創新虛擬實驗和仿真實訓的資源和條件,強化實踐教學。
6.搭建合作平臺,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人才培養與繼續教育融合發展,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建立行業企業參與高校治理結構,推進學校轉型發展,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水平。這表明,國家對繼續教育合作辦學的關注提出了引領性的思考,要解決繼續教育發展仍然面臨諸多現實的挑戰,需要對繼續教育投入產出的機制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系統思考。學校應積極探索繼續教育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機制,擴大對繼續教育辦學的投入:一是開展繼續教育校際間合作,通過學校之間建立數字化學習資源開放與在線教育聯盟形成共建共享機制,推動校級之間在人才、信息、技術等方面進行經常廣泛的相互交流;二是努力尋求政策支撐、強化需求預測,從自身實際出發,推動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和資源開放基地共建,使培訓基地成為校企合作平臺的基礎和載體,形成“目標共同定、資源共同建、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責任共同擔”的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三是推進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多方參與搭建校企共商合作發展建設事項平臺建設,通過政、行、企、校協同互動,形成多方參與、共同建設、多元評價的運行機制。學校要集合好政府的指導作用、行業的信息作用和企業的參與作用,帶動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實驗實訓條件建設、產學研合作及政策環境支持等方面的優化與提升,全面提升學校的綜合服務能力。
四、結束語
雖然資源的整合和調整會帶來當前某些領域的不適應,也可能成為現代職業教育、繼續教育、非學歷培訓、社區教育跨界融合建設的難點,但這種融合體現出我國特有的教育業態變革的理性思路,且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的角度來看,體現出了對應用型、復合型、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高職院校發展繼續教育對進一步推動改革創新、凸顯繼續教育功能、促進教育公平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5]張艷超.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改革趨勢:跨界、融合與創新[J].教育發展研究,2014,(3).
[2]張培,南旭光.職業教育戰略發展機制與路徑研究[J].職業與教育,2015,(3).
[3]胡銳.論高校繼續教育戰略轉型與實施策略[J].繼續教育,2012,(2).
[4]宋德清.MOOC在社區教育中的應用路徑探索[J].遠程教育雜志,2013,(6).
[6]張光輝,吳偉.美國和北歐社區教育價值取向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職業教育研究,2006,(3).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Ideas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Pei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Department,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Institute, Chongqing 400052, China)
【Abstract】The higher colleges continuing education reform is significant to build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from the government to vigorously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expand their educational miss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colleges should take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the foundation, execute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mong continuing academic education, non-academic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community educati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rationalize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romote majors and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non-academic training,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cademic education and non-academic education, innovate the service support mode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perfect the diversified investment mechanism and so on. Based on these,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uld expand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tinuing education; work ideas; implementation path
(編輯/喬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