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虹 蔡石贊 陸松新 梅婉婧 楊 洋
(西華大學經濟學院 四川成都 610039)
?
促進成都市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的財政投入機制研究——基于“互聯網+”的視角
蘭虹蔡石贊陸松新梅婉婧楊洋
(西華大學經濟學院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財政投入機制影響著小微企業的發展,而傳統線下的財政投入機制已經無法滿足小微企業的創新發展。在“互聯網+”的視角下,文章分析了成都市將如何通過財政投入機制的改革來推動小微企業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財政投入機制;小微企業;創新發展
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中最不可或缺的經濟主體,其發展影響著整個經濟甚至是社會的發展。吳敬璉(2001)認為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的小微企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不可低估,小微企業對于稅收、GDP等量化指標都有突出的貢獻,小微企業能否繁榮發展是成都市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關鍵。白景明(2009)認為“融資難”問題是困擾我國小微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在小微企業發展受阻的背景下,改革現行財政投入機制勢在必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許多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商業模式如P2P、O2O已經在飛快發展。劉斌(2015)認為“互聯網+”將高效推動各地區人才、資本、技術、知識的合理流動,促進經濟的新發展。
政府呼吁營造“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社會環境,這勢必需要小微企業不僅在數量上增加,更需要在質量上提高。但傳統財政投入機制已經無法滿足小微企業的創新發展,探索“互聯網+”時代下成都市財政投入機制推動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的新模式對于成都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張文彬(2011)認為政府的財政投入機制對解決小微企業的發展問題有著巨大的作用。
在小微企業發展遭遇瓶頸的大環境下,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而政府調整金融資源市場的手段主要是通過實行相關財政政策來進行,本文基于“互聯網+”的角度分析了線上化財政投入機制可以有效解決成都市小微企業的創新發展,無論是對于小微企業還是政府決策者,都有很好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傳統財政投入機制與小微企業創新發展
隨著技術創新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在人們的平常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人們從通過網絡社交軟件進行交流互動,到購買、消費等生活各個環節,線上化平臺和支付手段的應用給人們生活帶來了無限便利。各行各業也為自己的線下業務線上化而對自己的產品技術進行創新開發。O2O、P2P以及C2B等商業模式已經越來越大眾化,在“互聯網+”的時代,傳統的線下財政投入機制對于成都市小微企業的發展暴露出了以下許多缺陷。
1.信息不對稱。當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時,市場上會發生逆向選擇,好的商品和高質量的消費者會退出市場,使得市場無法達到資源配置最優化。這里的信息不對稱主要表現在小微企業的管理者不能低成本地高效率地知悉政府財稅投入機制、以及政府對于政策的宣傳力度不足導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首先,小微企業無法低成本地時刻關注政府財稅政策的更新,這就造成了財稅政策效應的滯后性,小微企業不能第一時間根據最新財稅政策改變自己的產品開發、技術創新等經營戰略;其次,在貫徹和積極適應政府財稅政策的問題上,由于小微企業通常都沒有太多高文化高水平人才,對于財稅政策的理解可能會有偏失,小微企業有可能會在運營中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反觀政府層面,成都市傳統的線下財政投入機制一般都是以文件形式在指定的布告欄公布,小微企業獲知和熟悉財稅政策的難度較大,無法發揮財政投入機制應有的效應。
除了小微企業在政策信息上獲取的不對稱,線下的財政投入機制也難以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實現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對社會資金的引領。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方式的時候通常都是以風險性為最大考慮,所以風險性頗高的小微企業融資困難。財政資源是相對稀缺的,對于小微企業的直接融資需求,肯定無法全部通過財政資金的投入去解決。因此,政府發揮財政資金的領投作用對于強化投資者投資小微企業的信心、實現對于社會的存量資金引領有著極大的幫助。但線下財政投入使得投資者無法獲知政府的財政資金投入方向,財政資金的“溢出效應”無法得到體現。
2.財政投入監管缺失。傳統的線下財政投入從預算到執行到最后的政策績效評價透明度都不高,脫離了監督的財政投入資金難免會產生如財政資金被擠占挪用、政治資源市場化的尋租腐敗等問題。同樣,公眾缺乏監督財政投入資金渠道也會產生道德風險問題,這也是造成資源配置無法達到最優化的原因之一。由于監管成本以及監管機構本身的缺陷性造成了監管體制不配套,財政資金在投向成都市小微企業的發展當中有可能會被挪用、資金用途可能會造成偏差。財政資金從預算到投入使用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相應的監管機制、專業化的內部制衡機制,財稅政策的制定將會成為貪污腐敗的源頭之一,不能真正促進成都市小微企業的發展。而線下傳統財政投入機制不能實現財政信息公開透明化,缺乏公眾監督。
3.財政投入機制效率低下。在成都市的市場經濟體中,小微企業的占比是最高的。但不同的小微企業在不同的企業生命周期都有著不同的融資需求。小微企業發展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融資難、融資貴,面對小微企業個性化、碎片化的融資需求,傳統的財政投入機制無法即時調整其不合理的政策或者無法高效率地對于政策的績效進行衡量,如成都市政府對于積極向小微企業放貸的金融機構最高獎勵五十萬,但是獎勵五十萬的優惠政策是否能高效即時地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線下可能需要很長的周期做調查才能得到反饋。這對于創意型的、高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來說,政府從得到反饋到發布新政策再到小微企業受惠于新的財稅政策,這段時間可能會扼殺很多小微企業的發展。因此,線下的財政投入機制無疑是低效率的。
1.融資難、融資貴。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小微企業創新發展遇到的最大瓶頸。小微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分為兩種: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內源融資是小微企業可以從自身的留存收益或者未分配利潤中融資以實現這些資金的再投資。內源融資雖然手續簡便、成本低廉,但是小微企業一般都屬于企業周期中的初創期,資金匱乏、需求量大是小微企業的一般特征,只依靠內源融資無法滿足小微企業在不同生產階段的資金需求。外源融資是小微企業通過企業外的投資者或投資機構融資,主要方式有發行企業債券、對外發行股票以及向銀行貸款等。但小微企業的通病是沒有健全的財務報表、缺乏相應的抵押資產、不規范經營以及企業初創期的高風險。而商業銀行在貸款業務方面又有著標準化程序,這就提高了小微企業貸款的門檻;其次,銀行在借貸偏好上更偏向于風險小、業務量大的大企業,此外銀行標準化借貸手續繁瑣會造成資金到賬緩慢,無形中增加了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最后,小微企業由于其風險性,貸款的利率遠遠高于普通貸款利率。同樣的道理,小微企業發行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也會因為其高風險而難以找到投資者,無法融到資金。
2.小微企業的局限性。內部控制制度缺失、管理層缺乏高技術水平人才、無法規范自身的經營和經營戰略眼光短淺等都是小微企業自身的局限性。小微企業在初創期都是屬于創業者創意開發或者是自身項目創建的摸索階段,經營不規范、制度不健全是無法避免的,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因為管理層缺乏高技術水平人才而無法作出有利于企業或者公司發展的戰略性決定。
二、“互聯網+”與財政投入機制改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在社會、生活、科技等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各行各業也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進入了“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傳統產業的線上化和數據化。如發展迅猛的互聯網金融,就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實現了投融資供需對接,讓人們可以相較于傳統的投融資渠道能以更低成本、更低風險、更高收益地進行投資,彌補了線下金融發展的不足和投融資雙方無法高效實現投融資供需的對接。事實證明線下的財政投入機制存在著許多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缺陷,實現成都市財政投入機制的線上化,既是順應信息化時代和“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潮流,也是進一步解決小微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開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社會環境的必要舉措。
1.“互聯網+”的財政投入機制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線上化的財政投入機制,就是把政府決定實行的財稅政策在第一時間發布在網上,讓小微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隨時隨地地獲取財稅政策的動態,及時調整企業的經營戰略;同時,“互聯網+”模式下的財政投入機制,也可以在財稅政策的績效評估方面發現并填補現行財稅政策的不足。如在成都市現行的財稅政策中,對于小微企業的擔保機構,鼓勵擔保機構降低擔保費率向小微企業貸款提供擔保,代償損失最高補助500萬元,擔保獎勵最高100萬元,建立貸款風險分擔機制的貸款平臺。類似這樣的財政優惠政策,線上化以后就等同于加大了該政策宣傳力度,并在日后該政策是否能真正讓擔保機構更多地給小微企業提供擔保也可以從互聯網的渠道及時作出評估和調整。
其次,線上化的財政資金投入更能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從互聯網金融的井噴發展中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不僅整合了銀行“長尾”客戶的資金量,更可以看出社會上的資金存量巨大,民間游資仍在尋找有價值的投資機會。而通過線上化的財政投入機制,有投資需求的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互聯網獲知財政資金的流向,在有政府財政資金的投入下,將會提升投資者們的信心,實現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領作用。通過線上化的財政投入機制,不僅解決了小微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也掃清了小微企業融資路上最大障礙。
2.“互聯網+”財政投入機制讓財政資金用途透明化。線下的財政投入資金從預算到投入的透明度都不高 ,缺乏公眾監督意味著財政資金可能會偏離規定的資金用途,財政資金被擠占挪用的風險性增大。但引入互聯網思維后,可以建立起信息化、市場化和網絡化的政府資金投入機制。公眾可以通過在互聯網平臺對財政資金的使用進行監督,有效實現政府—互聯網—小微企業在財政資金投入過程中的互動,在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的同時有效地防止了尋租腐敗的行為發生。使得財政資金可以最大化地投入到小微企業的發展當中。
3.“互聯網+”的財政投入機制更好地滿足了小微企業發展的需要。“互聯網+”時代下,信息化網絡化的財政投入機制更能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主要表現財政資金可以實現針對性、便捷性和靈活性。在實現了財政投入機制線上化后,小微企業可以在相關互聯網平臺上發布自己企業的融資信息,由于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碎片化、個性化的特點,線下的財政投入難以滿足每個企業的需要,但依托互聯網平臺,政府的財政投入資金可以根據小微企業的不同融資需求將資金投入到最需要的領域,實現財政投入資金的針對性。其次,線上化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形成的政策可以在最短時間和最低宣傳成本下被小微企業所認知,實現了線上財政投入機制的便捷性。最后在靈活性方面,線上化的財政政策在決策和實施后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偏差帶來的不利后果,通過互聯網可以持續跟蹤政策執行,及時反饋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改進工作流程,讓財政資金發揮最大化的促進作用,助推成都市小微企業的發展。
互聯網作為一種通用技術,和100年前的電力技術,200年前的蒸汽機技術一樣,將對人類經濟社會產生巨大、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互聯網+”充分發揮了對社會資源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融合于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了一種提高社會創新力和發展力的經濟新形態。成都市要發展線上化的財政投入機制,可以說是順應技術發展的潮流,也是技術創新給予成都市政府發展財政投入機制新模式的一個機遇。但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上的信息已經逐漸多元化,要支撐多元化信息的傳播,必須發展高新技術。線上化財政投入機制在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互聯網時代下新的挑戰。
線上化的財政投入機制之所以可以滿足小微企業個性化碎片化的融資需要,是基于互聯網技術下的大數據。政府在針對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進行投資時,可以通過小微企業的相關信息(如管理層的個人信譽、小微企業發展的可行性、小微企業的一個周期需要多少資金等)對不同小微企業進行篩選,確定是否將資金投入到該小微企業的發展中,除此之外,政府財政投入資金的撥款也會依賴于網上支付或者第三方支付。這意味著,依托互聯網平臺的財政投入機制會產生特有的互聯網技術存在的風險,特別是在我國技術平臺、安全防護機制尚未成熟的環境下,保護小微企業和政府的數據安全、信息安全都是線上化財政投入機制需要面臨的問題。
線上化財政投入機制化的風險一般包括平臺風險、技術風險和基于大數據處理的業務風險。
平臺風險主要是指在線上化的財政投入機制的平臺上的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操作風險主要來自于政府人員的誤操作和惡意操作,造成財政資金的不恰當使用;在法律上,我國對于互聯網的投融資還沒有出臺明確的法律法規,在政府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小微企業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是否越過法律的紅線。
其技術風險是指線上化財政投入機制的網站風險,包括帳號密碼的保護、信息通信風險等,如被攻破的防火墻和被破解的加密很有可能造成政府財政資金的流失。小微企業的項目創意遭到泄露,無法保護小微企業的相關知識產權。
基于大數據處理的業務風險,是指線上化的財政投入機制的所有業務均要通過互聯網和信息系統來完成,信息系統處理的核心是其包含的小微企業的業務數據或者是融資需要的數據,一旦在技術上出現什么差錯,帶來的可能是災難性的后果。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何在互聯網基礎上實現成都市小微企業的創新發展,還需要繼續在互聯網技術上進行深入研究和發展。
“互聯網+”對于各行各業來說已經不是新名詞,但將財政投入機制線上化卻鮮有實踐,怎么構建高效、適合小微企業發展的線上化財政投入機制,成都市政府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和發展。
1.積極借鑒其他互聯網模式成功的經驗。線上化的商業模式確實極大推動了社會各領域的進步,但此前P2P資金跑路事件、線上平臺被黑客入侵等問題也是線上化特有的。若要建設線上化財政投入機制,相關互聯網模式的成功將是很好的借鑒。在資金投入方面,成都市政府可以借鑒國內成功的互聯網模式——股權眾籌融資模式,以線上化財政投入機制為平臺,將財政資金的投入公開透明化,在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時,財政資金可以以少數資金投入到小微企業并起領投作用,將潛在投資者的資金引流到小微企業的發展中來。在風險控制方面,由于線上化的財政投入機制是政府的官方平臺,理論上不存在平臺對于投資者資金的挪用,但加強對于資金的線上保護、防止資金系統的崩潰也是政府建設線上化財政機制平臺時需要注意的。最后在擔保機構方面,政府應建立有效的擔保機制,既對社會資金的投資者提供擔保,又要積極為小微企業的融資提供擔保,強化投資者的信心,同時也解決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整合借鑒其他互聯網模式的成功發展的經驗,是成都市政府建立高效便捷的線上化財政投入機制必要的一環。
2.“互聯網+”的財政投入機制需要互聯網技術支撐。從財政資金劃撥到小微企業的過程中,政府對于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信息的整理是至關重要的。目前的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政府對線上化財政投入機制平臺上的信息進行消化,但大數據也有著數據體量巨大、類型繁多、價值密度低且提純難等特征,面對多元化的網絡融資信息,政府需要更先進的大數據技術處理才能將財政資金投入到最需要資金支持的小微企業,提高財政資金投入的效率。此外,線上化的財政投入機制對信息有著更高的要求,主要是體現在對信息的保護。線上化的財政投入機制平臺上不僅有各類小微企業的信息,還有財政資金和來自社會上投資資金的線上支付問題,一旦技術上處理不當,不僅某些小微企業的創業創意可能會被盜用,還會造成財政資金和其他投資資金的損失,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線上化的財政投入機制彌補了很多線下的不足,但成都市要建立起安全性高的信息化網絡化財政投入機制,需要更多互聯網技術人才對于線上化平臺進行維護和整理以保護線上化的信息安全。
3.線上化財政機制平臺將拓寬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渠道。資金問題是小微企業創新發展最主要的問題,此外小微企業同時也存在著自身的其他局限性。成都市在此之前已經成立了小微企業銀、企、校、院“四方”對接平臺,小微企業除了可以在“四方”平臺上享受金融服務,解決資金問題,還拓展了科技、人才、信息等“一站式”服務。小微企業在后期若想擁有穩定的市場占有率,既需要在科技上產品上有所創新,也需要更高水平人才對小微企業的經營進行管理。同時“四方”平臺上開設的信息服務也可以幫助小微企業解決對于財稅政策的疑問。成都市可以借鑒“四方”平臺的模式,在線上化財政投入機制平臺上拓展其他服務,不僅在資金上幫助小微企業發展,更可以在信息、人才和技術方面給予小微企業幫助,全方面解決小微企業的發展問題。
三、結論
小微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層面上的支持,只有政府通過財稅政策的手段才能彌補金融市場的失靈,而線上化的財稅政策相對于傳統財稅政策更能發揮其作用。建立信息化、網絡化的財政投入機制是比較新的概念,但從本文的分析中可以得知線上化的財政投入機制解決了更多關于小微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由于國內該模式發展尚未健全,本文基于其他互聯網模式的成功和筆者對于線上化財政投入機制的見解以期給予決策者們一些建議。成都市建立“互聯網+”財政投入機制,還需要在未來的實踐中不斷摸索,并通過得到的反饋進行偏差調整,在調整中不斷優化促進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吳敬璉. 中小企業需要扶助[J]. 領導決策信息,2001(19):17.
[2]白景明. 充分運用財稅手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J]. 中國金融,2009(21):25-26.
[3]劉斌. “互聯網+”的發展現狀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研究[J]. 中國集體經濟,2015(24):20-21.
[4]張文彬. 論政府在解決小微企業信貸難題中的作用[J]. 中國市場,2011(46):17-23.
[5]本刊首席時政觀察員. 成都“四方”對接助力中小微企業[J]. 領導決策信息,2014(46):8-9.
[6]姜雷,田煜,陳敬良. 基于Stackelberg模型的社區財政投入博弈研究[J]. 中國行政管理,2011(3):93-96.
[7]許正中,劉堯,賴先進. 財政預算專業化制衡、績效預算與防治腐敗[J]. 財政研究,2011(3):34-37.
[8]徐進. 強化預算約束 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問題研究[J]. 財政研究,2009(1):50-53.
[9]黎旭東,危然. 以競爭性方式實現財政資金的績效管理——廣東省“雙轉移”專項資金分配的實踐案例分析[J]. 財政研究,2010(2):18-22.
[10]沈誠君,相德偉. 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J]. 經濟研究參考,2013(40):38-41.
[11]白貴,李婷. 財政政策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證研究[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10):10-14.
[責任編輯譚金蓉]
中圖分類號:F27;F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1124(2016)01-0007-05
作者簡介:蘭虹(1962—),男,碩士生導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金融與證券市場。
基金項目:2015年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2015R16)。
收稿日期: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