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霓 楊詩湘
摘 要 新媒體時代深刻地影響著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模式,高校班級管理身在其中。高校班級管理的對象是深受新媒體影響的新時代大學生,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與管理者有著不可置疑的差異,從而導致班級管理出現新問題。本文分析了新媒體對高校班級管理的具體影響,且通過例舉某學院班級管理的具體問題,提出如何利用新媒體應對新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 高校班級管理 品牌班會 共同愿景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1.082
Abstract New media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model in all the walks, including the college class management. The object of management is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Their world view and value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counselors, which leads to new problems.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specific influences and makes an example, 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 by using new media.
Keywords new media; college class management; brand class meeting; shard vision
0 引言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人類的交流方式、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校班級管理的對象是新媒體時代的原住民,他們盡管有著青年學生的群體心理特征,但在網絡技術的掩飾作用下,表現為各種姿態,不斷挑戰著管理者(高校輔導員)的極限。如果管理者被動地認識當代大學生,無疑會感到其話語權威受到極大挑戰。只有不斷主動地深入學習,把握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改變思維定式,調整管理模式,掌握管理工作的核心,便可將班級管理工作有效開展,讓班級自身成為有一個有機體,煥發青春活力。
1新媒體時代的特征及其對高校班級管理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人類的交流方式、信息傳播的途徑、敘事方法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以個人為中心的新媒體從邊緣走向主流,登上了時代的大舞臺。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杜登斌在首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上分析了新媒體時代的五個重要特點,也即“它是大眾麥克風時代、全媒體格局形成、各階層實現網上平等對話、民眾利益表達的第一通道和突發公共事件的第一信息源”。新媒體時代的這些特征無疑在不同層面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戰,體現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客體關系變為“共生”,教育內容傳播方式變成 “多向”,以及教育環境走向“開放”。
在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中,運作機制、評價體系、管理內容是一種由輔導員主體到學生客體的單向關系,表現為單向的以計劃、控制、約束、管教為主的簡單手段。新媒體時代,輔導員的主體權威受到挑戰,其話語霸權也受到消解。究其原因,網絡新媒體賦予大學生信息選擇的自由和價值認同的自主,從而推崇師生之間的“對話”,強調師生互動共生的交往關系,傳統的管理方式,如親切交談、思想灌輸、硬性規定、甚至紀律處分等已經難以影響新時代大學生。因而,輔導員需要重建身份,不再是外在的專制者,而是教育活動情景中的引導者。
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大學生獲取知識擺脫了時間與空間的束縛,不再是傳統教育里知識信息的單向接受者,也是知識與信息的創造者。他們不僅利用網絡環境下的各種渠道進行知識的學習,也進行著信息的交互與共享。正是在這一開放的環境下,師生在信息源的獲取上實現了真正的平等,并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展開平等的交流。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這種新型師生關系,無疑為班級的管理提出了挑戰。
2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我院2014級班級管理的現狀及新問題
2.1 缺乏班級凝聚力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學分制在各大高校不斷推進。我校于2008年秋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體系,于2013年全面推進學分制的核心——選課制。在選課制度下,同班同學可以選修不同課程、學習不同科目、師從不同教師,這些特征直接使原來相對固定的靜態班級轉變成“動態化”班級。在大一剛進校不久,每位同學還未對各自的行政班級同學熟悉了解,便已經通過選課制,同非行政班級的同學一起上課。行政班級作為實體化的班組織,無疑被虛擬化,因為班級成員之間彼此了解不深入,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思想動態掌握不夠,同學對班集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缺失,淡化了班集體的觀念,行政班級缺乏凝聚力。
2.2 管理制度形同虛設
大一新生進校之初,學校便舉行《學生手冊》的考試,目的在于讓每一位同學清楚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然而,由于部分制度是學校管理者層面意志的反映,這讓新媒體時代下的大學生難以認同。這些大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個性突出,通過新媒體對大學的構想與現實中的規章制度形成強烈對比,產生心理沖突。如,針對學院規定的晨練晚自習考勤,寢室文化建設評比、亮燈違紀等規章制度存在逆反心理,導致現有制度對學生的約束力明顯下降,甚至導致學生與輔導員直接的沖突。
2.3 班干部的作用難以有效發揮
班干部是輔導員管理班級的有力助手,甚至是老師的左膀右臂。但由于他們對高校班干部作用的認識不足,對自身身份的定位不準,同時對新媒體信息的盲目接納或武斷判斷,致使他們服務意識薄弱,同時,對自身求學缺乏規劃,加之處在對自我同一性的混沌狀態,難以找準班級目標定位,因而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不會管、不敢管、不愿管,除了作為傳話筒,其他功能幾乎失效。
3 利用新媒體,解決新問題的對策思考
行政班級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基本組織單位,仍然是學生進行相互交往和個性成長的最小環境。盡管由于選課制的推行,行政班級在教學環節中顯得“虛擬化”,但在整個高等教育過程中,行政班級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借用新媒體,打造班級管理新模式,以期將我校“教育、管理、服務”的學生工作教育理念融入管理工作,本文做如下探討:
3.1 打造品牌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是凝聚行政班級同學之間情感的重要環節。主題班會是班級同學之間進行深度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新媒體時代,表面上學生更愿意沉溺于電腦、手機等社交媒介,實際上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社交媒介不僅可以提升人際交往的數量和質量,而且通過社交媒介更容易維持關系”。(羅納德·B·阿德勒,2016:23)因此,當代大學生對于溝通交流的渴望并沒有減少,反而一直在發生,且更頻繁與多樣化。那么,能不能打造符合大學生個性的主題班會,讓通過社交媒介進行的溝通能夠結合傳統的“面對面”交流,從而讓溝通更為有效同時培養了大學生的社交能力?如:集體生日party;與“我”有關的話題演講等,這些主題班會是師生雙向溝通后確定的,是學生善于積極參與的。針對不同班級進行試點,將獲得良好反饋班會推廣到整個專業、年級乃至整個學院。同時,主題班會需結合年級特點,這些分時間段、分對象的主題班會,通過網絡投票等方式固化,形成班級品牌班會。
3.2 創建班級共同愿景
要讓班級管理充滿活力,而不是表現出嚴重的“無力感”癥狀,美國組織管理學專家彼得.圣吉提出:創建學習型組織。該理論認為:“未來真正出色的企業是使全體員工全心投入并善于學習,持續學習的組織——學習型組織。通過釀造學習型組織的工作氛圍和企業文化,引領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調整的新觀念,從而使組織更具有長盛不衰的生命力。”(彼得·圣吉,2009:2)一個班集體,也即一個小型企業。每一位班級成員有著各自不同的個人目標。找到個人目標與班級目標的相似點,便可將兩者進行有效結合,也即創建班級共同愿景。大學生充滿理想、渴望進步,希望不斷被超越等,這些群體心理特征正是一個集體所渴望的。在對個人目標進行充分討論和醞釀的基礎上,再結合如何提高班級整體優勢,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和諧環境,最后創建出的班級共同愿景,便是大家認同并內心愿意為之努力奮斗的。
我院2014級以學校“優良”學風示范班級評選、學院“李林忠”班評選為契機,打造了具有示范作用的兩個班級。兩個班級不僅在學習上表現突出,且個體也在各方面表現優異,這無疑是個人優勢有效發揮,個人目標與班級目標有效整合的代表。
3.3 培養學生干部 發揮引領作用
學生干部是輔導員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核心人物,他們作用的發揮,直接關系到輔導員對班級管理的成效。因此,在培養學生干部時,輔導員要充分把握以下方面:首先,通過網絡測評技術,對學生干部是否有奉獻意識、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團隊意識等方面要進行綜合評估;其次,要利用現代溝通手段,充分聽取班級同學意見,根據學生干部的具體表現,進行實時調整,杜絕“在其位,不謀其職”的現象;最后,輔導員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干部素質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新媒體時代,各種思想、觀念相互碰撞的時候,如何讓學生干部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更加科學的方法和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服務工作當中去是理論與實踐不斷結合的結果。要想學生干部能夠真正地發揮引領者的作用,能夠讓輔導員在有限精力和時間里更全面地了解到班級同學,輔導員與學生干部便是同盟、朋友和合作者的關系,是更加平等的交互關系。
4 結語
新媒體時代對高校班級管理工作帶來諸多挑戰,但無論信息傳播的方式、速度、內容有著怎么樣的變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需求并沒有本質變化。高校班級的管理核心也在于人與人之間的有效溝通:班級內部成員之間、師生之間、學生干部與他人之間。通過打造主題班會、創建班級共同愿景以及培養學生干部,高校行政班級管理如同企業管理一樣,仍然能夠在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中煥發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陽志平,彭華軍.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2] 羅納德·B·阿德勒.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6.
[3] 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中信出版社,2009.
[4] 王倩,史恭龍.現代高效班級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技術與創新管理,2014.5.
[5] 李焰.愿景領導創新和再做高校班級組織管理.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