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宣志敏
淺論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商業銀行網點轉型
陰宣志敏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對商業銀行帶來巨大沖擊,商業銀行如不加快轉型,將失去傳統的網點網絡及規模優勢。本文探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網點的轉型策略,打造線上后發優勢和線下傳統優勢相結合的新型競爭優勢。
互聯網金融主要包括網上支付、余額理財及網上P2P融資等業務,由于其簡單方便快捷的特點,對傳統銀行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一是對銀行傳統客戶基礎造成沖擊,由于網絡的普及及網絡購物、網絡支付規模的不斷擴大,銀行網點客戶量大大減少,銀行的獲客能力受到沖擊。二是對銀行服務渠道的沖擊。互聯網金融能夠提供方便快捷及功能豐富的在線服務,客戶對銀行傳統金融服務渠道依賴相應減少,銀行業務量明顯減少。三是對業務的沖擊。互聯網金融的網上支付、余額理財及網上P2P融資等沖擊了銀行傳統的支付結算、投資理財及小額信貸等業務,對銀行的盈利能力帶來了沖擊。當下,互聯網金融對于銀行網點的沖擊是最直接最全面的,如何調整網點發展戰略以應對沖擊,是擺在商業銀行面前的一個無法回避的課題。
銀行網點是銀行資本、人才、組織等實力的綜合體現,是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雖然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網點的服務渠道價值帶來沖擊,但銀行網點作為基本的服務渠道,對于樹立銀行品牌形象、銷售個性化及較為復雜的產品、維護高端客戶關系仍有著重要的作用。互聯網金融相對傳統銀行業務來講,一是占比仍很低,二是業務功能種類相對仍較為簡單,難以從事復雜的業務,也難以給予客戶個性化、人性化的服務,大量的網點偏好型客戶業務及商業貸款等業務仍需通過網點來完成。同時,網點是銀行間接服務渠道的創設地,客戶要使用網上、手機、自助設備、互聯網支付等間接服務渠道,必須在物理網點進行業務注冊,某些需要當面審核客戶身份的業務,也必須去網點辦理。
近年來,商業銀行不斷推進網點轉型,通過分區建設、細分客戶、后臺集中審核等手段,提高網點服務能力,促進網點轉型,但是相較互聯網金融簡單、快捷的特點,銀行網點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特色不足。不同銀行的網點功能基本相同,沒有根據區域特點、客戶特點進行設置建設,對客戶吸引力不強。二是營銷能力不足。大部分網點仍采取等客上門的服務方式,營銷方式單一,服務流程復雜,客戶等候時間較長,導致客戶體驗較差。三是創新不足。未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技術進行精準營銷、移動營銷和智能服務,服務方式和營銷方式相對落后,效率不高。
銀行只有加快網點轉型,提高網點的競爭力和生產力,才能在互聯網大潮下求得生存發展。新一代的網點轉型,其目標是打造充分尊重客戶體驗、滿足客戶多元需求的線下智能渠道,使網點運營模式和服務流程全面轉向“以客戶為中心”,將網點建成客戶關系管理中心、客戶體驗中心和O2O落地服務中心,重塑銀行物理渠道的優勢和價值,提升網點獲客、聚客、粘客能力。重點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布局優化調整。結合本行業務發展戰略和網點地區特征進行綜合布局,一定范圍內的網點資源要互相協同,形成互補、互動的網點群,使得網點利用與效能產出最優。在區域核心位置布放核心網點,在品牌形象、業務功能和服務體驗上達到輻射全區的效果,調度區域內其他網點資源協同作戰;依據客戶資源不同建設特色網點,如大型居民社區建設普惠型社區銀行,商業、工業集中區建設功能完善的全功能網點,再輔之以不同層次和側重的離行自助設備等渠道,完成網點渠道的綜合布局。可以根據客戶需要建設錯峰營業的社區網點,并結合VTM及后臺集中模式的應用,打造可以提供24小時服務的自助網點,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貼心的服務。
二是整合內部分區,提升客戶體驗。結合客戶群特點,完善服務流程,合理進行網點功能布局。網點一般分為高柜區、低柜區、客戶自助交易區、大堂經理及客戶體驗/等候區等,除旗艦網點外,網點一般不再單獨設貴賓室和理財室等。客戶自助交易區主要放置各類自助設備,滿足客戶各種交易需求。大堂經理及客戶體驗/等候區放置相應體驗設備,引導客戶體驗各種應用。可通過情景銷售在網點的應用,實現無形產品有形化、有形產品場景化,推進銀行零售業務的推廣。網點既要提高電子化水平,更要突出人的作用,增強客戶的信任感。
三是充分挖掘數據資源,開展精準營銷。營銷服務從經驗依賴逐步向數據依賴轉化,可以利用人臉識別、貴賓卡RFID自動識別、排隊叫號機自動識別等技術,做好客戶識別,為精準營銷做好準備。通過利用后臺大數據分析系統分析客戶的業務偏好和習慣,實現精準營銷。
四是實現網點服務移動化。網點應提供無線上網服務,除可進行金融產品宣傳、下載手機銀行客戶端、各類app、現場體驗手機銀行各類功能并開展手機銀行交易外,還可以與周邊商戶合作,提供優惠服務、優惠券下載等增值服務。
五是提升網點聚客能力。實現從低頻率的銀行交易向高頻率的日常生活交易場景轉換,是銀行網點轉型的重要方向。可以通過各種消費體驗和生活服務場景的搭建,帶動提升客戶的交易頻率,并通過延伸服務來增強客戶與銀行的緊密聯系。開放銀行網點場地等資源,緊貼客戶需求,聯合相關商戶,通過組織與第三方的各類活動,逐漸滲透進客戶的日常生活中,與客戶建立穩定持久的關系,帶動金融交易的提升和業務規模的增長。全面挖掘、整合網點一定范圍內的特約商戶工作、生活、服務數據信息并通過線上和線下展示,讓網點成為周圍商業服務數據交互平臺,成為客戶全方位生活需求的服務平臺。
六是實施O2O戰略。實現線上線下整體互動,將線下網點資源和線上網銀、掌銀、微信等有機結合起來,將高端客戶引導至網點,將一般客戶向各類電子渠道分流,構建線上線下相互引導、金融和非金融業務相互促進的業務體系,提升銀行整體吸引力和業績。可以借助微信等社交平臺,推行各種業務的線上預填、預約,實施差異化的客戶服務策略;實施線下到線上的模式,在網點設置二維碼體驗墻,每個二維碼都有對應的銀行服務,客戶通過掃描相應二維碼體驗對應的產品和服務等,還可通過社交平臺向好友推薦該二維碼服務。
七是智能化運營。網點智能化是提升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的重要手段,是網點服務流程的變革和經營服務理念的提高,使得銀行人員與客戶的交流轉變為引導、顧問方式,客戶體驗和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首先是硬件設備智能化,使得客戶享受到更簡便易得一站式的服務,將網點帶入“可看、可觸、可感”的智能化服務時代。其次是后臺服務智能化。通過后臺大數據系統的應用,為網點各渠道提供智能化快捷方便的客戶咨詢、交易服務、智能決策等服務,提高網點服務能力。最后是客戶識別、營銷、服務的智能化。網點還可配備交互式視頻設備,客戶能與遠程金融專家進行實時視頻交流,獲得更專業的顧問咨詢服務。同時,通過遠程作業中心支持,多功能自助設備可實現現有人工網點的幾乎所有功能及提供24小時的服務。
八是網點輕型化。即“資產輕、人員輕、成本輕”,理財便利店是輕型網點的主要業態。可選擇客戶流量穩定、客戶結構單一的網點開展理財便利店改造,通過智能化自助服務,并對這類網點的人員配置、考核辦法和服務模式等進行創新,做到“減柜不減服務”,在大幅壓降運營成本的同時,推動網點從交易型向服務型轉變。
(作者單位:農業銀行江蘇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