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婷
(南陽理工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
新媒體環境下“書香社會”建設策略研究
——以南陽市為例
張婉婷
(南陽理工學院,河南南陽473000)
摘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是政府工作的重頭戲,也是建設精神文明的著力點。新媒體時代環境為書香社會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本文以中小城市南陽為突破口,探尋中小城市如何抓住機遇,轉變策略,實現促進全民閱讀風氣的形成和實現“書香南陽”的建設目標。
關鍵詞:新媒體;閱讀推廣;“互聯網+”;圖書漂流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腹有詩書氣自華”等關于讀書的名言奠定了中華民族崇尚文化的精神圖騰。網絡報告《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中指出,韓國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11本,俄羅斯超過20本,以色列最多62本,中國僅為4.39本,遠遠低于其他國家。閱讀似乎離國人越來越遠,因此建設書香社會迫在眉睫。
建設書香社會靠大城市的帶動是不可能實現的。本文以楚漢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文化名城——南陽為例,展開個體研究,通過實地調研找出其存在的問題,進而探尋中小城市建設書香社會的發展之道。
(一)閱讀意識淡薄
解讀全民閱讀,不僅在于閱讀,更重要的在于“全民”,不管城市還是農村,任何職業,任何身份,任何年齡段的人都要進行閱讀才能稱為全民閱讀。隨著物質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成功的定義往往以物質為衡量標準,打破了傳統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認同。“讀書無用論”開始盛行,人們醉心于各種各樣賺錢的門路,從而忽略了建設自身的精神世界,閱讀成為生活中可有可無的事情。人們不再為了獲取知識、修身養性而去讀書,只把閱讀作為無聊時打發時間的工具,閱讀意識的式微使有些人開始拒絕閱讀,拒絕從閱讀中獲取知識。這一現象在農村尤為普遍,人們忙于賺錢養家,空閑時間用打牌來消遣,很少有人閱讀書籍,是建設書香社會的重災區。
(二)硬件設施匱乏
實現全面閱讀離不開建設公共閱讀場地和設施。如今,南陽市閱讀的場地極其匱乏。據統計,南陽市一共有圖書館8個,大型書店84家,其他都是一些小型的書店,而南陽的人口有1000多萬,每個人的閱讀面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城市中的大型書店,并且主要以賣書為主,不提供免費閱讀服務,能免費借閱書籍的圖書館環境比較簡陋,藏書量也比較低,其他的都是一些小型書店,并且以教輔書籍、武俠小說等為主,文學名著極為少見。在小縣城中,一般只有一家新華書店和學校門口的小書店,鄉鎮幾乎沒有圖書館,也沒有書店,農村的閱讀情況堪憂。
(三)宣傳引導力度不足
隨著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書香社會作為小康社會建設的目標之后,各地都開展了一系列的閱讀活動,但轟轟烈烈的大型閱讀活動大多集中在一線城市,中小城市鮮有涉及,尤其是偏遠地區,閱讀風氣還是一片死寂。人們對于全面閱讀的理解還停留在政策層面,并沒有實質性的理解和改變,這就需要政府加快政策的落地速度,加大宣傳的力度,讓閱讀之風刮進每一個中國公民的心里。
面對閱讀的現狀和問題,我們要抓住新媒體的時代環境,開拓思路,從政府到個人,從設施到理念,實施全方位的變革,方能早日實現書香社會。
(一)制定法規政策,提供閱讀保障
政府依照中央精神,根據南陽的實地情況,制定相應的閱讀政策,為全民閱讀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制定圖書出版激勵政策,引進好的圖書和出版物,為人們的閱讀提供豐富的資源;另一方面,加強對知識的尊重和獎勵的理念,對于優秀的本土作家(如二月河等)進行表彰和獎勵,樹立榜樣的力量,激發人們對知識和閱讀的向往。同時,制定法規為大型閱讀活動提供公共資源支持,確保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加強宣傳監督,刮起閱讀之風
宣傳部門要聯合電視臺、電臺、樓宇廣告、平面廣告等各種媒體,加強對閱讀的宣傳,提倡人們閱讀和學習的精神。中央電視臺的《開講啦》、河南衛視的《漢字英雄》等節目的熱播,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學習的熱情。我們可以制作公益廣告宣傳片,在黃金時段進行播放,在公交站牌樹立公益宣傳標語,在電臺或電視臺設立專門的閱讀節目,通過節目的編排來向人們傳遞閱讀的樂趣和作用。同時,成立閱讀委員基金會,由名人擔任會長,對喜歡閱讀而缺乏條件的地方提供公益支持,創建良好的閱讀平臺,讓閱讀成為社會上的一種風氣,培養人們的閱讀習慣,打造讀書人國度。
(三)建設硬件設施,提供閱讀平臺
加強城市圖書館建設,形成城市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單位圖書館為一體的聯合閱讀模式。首先,修繕公共圖書館,解決藏書量少、圖書老舊、場館破舊、閱讀體驗差的問題。其次,開放學校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最后,籌建農村公共圖書室,使農民有書可讀。
(四)挖掘文化資源,打造精品文化
人們的閱讀離不開故土的情節。我們要立足地方特色,挖掘地方文化資源,打造屬于自身的精品文化。南陽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是楚漢文化的發源地,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有“南都帝鄉”之稱,曾孕育出“科圣”張衡、“醫圣”張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諸葛亮、“謀圣”姜子牙等歷史名人,有著優良的歷史文化傳承。如今,南陽依舊是文化創作領域的排頭兵。其中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中葉的南陽作家群,以其陣容整齊、人數眾多、作品獨特在中國當代文壇筑起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被譽為“中國當代最著名的地市級作家群”,它不僅是文學豫軍的主要力量,而且對中國文壇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要充分利用南陽厚重的歷史文化,打造“文化南陽”的城市特色,增強南陽人的文化歸屬感,樹立文化榜樣,建設文學學習之風。
(五)成立讀書協會,帶動閱讀氛圍
閱讀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良好的閱讀環境和帶動作用。成立專門的讀書協會,吸引人們加入讀書協會,享受免費的閱讀資源,造成身邊人人都在讀書、人人都在學習的氛圍。同時,讀書協會的成立,可以規定會員的閱讀數量,如每個月的閱讀量不能低于兩本書等,從側面督促人們閱讀,從數量和質量方面促進全面閱讀的實現。
(六)舉辦文化活動,推廣閱讀經驗
書展是推動圖書走進人們生活的重要途徑。其中已經舉行十幾屆的上海書展是中國大規模的書展。上海書展經過十余年的積累沉淀和品牌塑造,以“我愛讀書,我愛生活”為主題,秉承“立足上海,服務全國,服務讀者”的理念,海納百川,兼收并蓄,從一個區域性的地方書展,逐步成長為一個全國性的重要文化盛會,成為全國知名的文化品牌和全民閱讀活動示范平臺。南陽市可以舉行小型圖書展覽銷售活動,為圖書提供良好的展覽平臺,打開圖書面向大眾的窗口。
(七)建立社會“書漂”,形成良性循環
圖書漂流是讀書人將自己讀完的書隨意放在公共場所,如公園的長凳上,撿獲這本書的人可取走閱讀,讀完后再將其放回公共場所,再將其漂出手,讓下一位愛書人閱讀,繼續一段漂流書香。沒有借書證,不需付押金,也沒有借閱期限。這種好書共享的方式讓“知識因傳播而美麗”。在南陽市設立“圖書漂流角”,人們將自己讀完不用的書放在此處,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自覺地取走閱讀并返還,同時將自己看過的書也放進去,讓圖書“漂”起來。
(八)加強數字圖書館建設,提倡線上閱讀活動
新媒體的飛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人們習慣于在移動媒體上進行閱讀和接受信息。“兩微一端”成為人們信息的主要渠道,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網上閱讀,或者利用手機閱讀電子書。在這樣的環境下,利用新興媒體,結合傳統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將紙質圖書轉化為數字圖書,建設數字圖書館,實現讀者線上閱讀的目標。開發閱讀客戶端,打破傳統閱讀中書本的限制,讓書插上互聯網的翅膀,人們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客戶端,打開電子書就能進行閱讀,真正做到閱讀和生活的無縫銜接,使閱讀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解決中小城市的閱讀難題是建設書香社會、實現全面閱讀的重中之重。實際上,公眾對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有著熱切的期盼。根據調查結果,2013年有66.3%的成年國民認為有關部門應當舉辦讀書活動或讀書節。活動只是一個載體,公眾真正期待的是濃厚的讀書氛圍,是便利的閱讀服務和豐富的閱讀資源,是閱讀帶來的社會各方面的整體提升。全民閱讀不僅是一個節日的主題,更不能被貼上“四月來了五月走”的標簽。
一個崇尚閱讀的社會,發展動力自然要強勁永續,一個充滿書香的中國才是一片實現夢想的沃土。全民閱讀正待推動,希望我們盡快實現這個目標。
參考文獻:
[1] 江作蘇,陳振國.全民閱讀立法取向與價值閾定位[J].今傳媒,2016(01):24-26.
[2] 張玉勝.倡導“全民閱讀”打造“書香社會”[J].先鋒隊,2015(11):13-15.
[3] 潘小松.“全民閱讀”淺談[J].中國出版,2015(07):32-35.
[4] 朱兵.加強文化法治推進全民閱讀[J].出版發行研究,2015 (04):44-46.
[5] 付偉棠.我國閱讀立法的得失與展望——以《深圳特區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的兩個文本為例[J].圖書館,2015(06):53-56.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024-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南陽理工學院青年基金項目“新媒體環境下‘書香社會’建設策略研究——以南陽市為例”(項目編號:NGKY-2015-14)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張婉婷(1988—),女,河南南陽人,藝術學碩士,南陽理工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影視理論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