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雪良
(樂山師范學院 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
新媒體時代我國綜藝節目發展路徑探索
——以《奇葩說》為例
穆雪良
(樂山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樂山614000)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迎來了融媒體時代,電視節目播放平臺也呈現出多樣性。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受眾不斷地分化,觀眾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節目。這些新的變化,給我國綜藝節目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為了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形勢,需要對我國綜藝節目發展路徑進行一個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綜藝節目;新媒體時代;《奇葩說》;成功原因;節目特征;發展路徑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媒體行業帶來了全面的革新,電視綜藝節目也在網絡媒體上找到了發展的新方向,實現傳統媒體的轉型。同時,新興媒體也正在尋找突破發展瓶頸的新途徑。《奇葩說》的大熱,為新媒體時代下我國綜藝節目的發展,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本文以愛奇藝出品的《奇葩說》為例,全面分析《奇葩說》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高點擊率和較好的反響的原因,找出我國綜藝節目發展路徑。
要探索新媒體時代我國綜藝節目發展路徑,首先要分析標桿性節目成功的原因,以此來找出綜藝節目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路徑。下文以《奇葩說》的成功原因為例,力圖做到以點代面,分析新媒體時代綜藝節目發展的原因。
第一,以愛奇藝為播放平臺的愛奇藝網絡新媒體平臺,自從2010年上線以來,在“悅享品質”這一品牌口號的影響下,經過幾年的發展,成為新媒體行業的標桿,享有眾多的視頻受眾。由于《奇葩說》將愛奇藝作為平臺,使眾多觀眾能夠了解到這個節目,再加上節目本身的巨大吸引力,都是節目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
第二,明星效應與新媒體的巧妙結合。《奇葩說》中的三位主持人,都是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明星,其本身具有較多的粉絲,加上新媒體正逐漸被受眾所接受,必然會吸引大批80后、90后的擁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了新媒體時代,傳統的綜藝節目受到了互聯網綜藝節目的巨大沖擊。將傳統綜藝節目與新媒體進行有效的融合,已經成為綜藝節目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必將在互聯網平臺上大放異彩。
(一)注重視頻網站自制節目的發展
近幾年內,我國的互聯網綜藝節目發展十分迅速,我國的四大網絡巨頭——愛奇藝、優酷土豆、騰訊視頻、搜狐出品的《暴走大事件》《大鵬嘚啵嘚》《奇葩說》等綜藝節目,一經播出就一路高歌猛進,受到了各年齡階層觀眾的喜愛,取得了高點擊和良好的反響,引起了無數電視媒體的反思。2014年,愛奇藝打造的中國首檔說話達人秀節目,自上線以來,總點擊量已經破億,使綜藝節目與新媒體的融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這說明,傳統的以電視為平臺的綜藝節目的壟斷地位已經被打破,我國的綜藝節目已經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為了促進綜藝節目的發展,在做好傳播媒介選擇的同時,必須要注意滿足市場的需求,設計出符合大眾口味的、個性化的綜藝節目。注重以新型語言節目為核心,打造出不同形式的綜藝節目,最終實現綜藝節目的多樣化。
(二)注意促進“真人秀”綜藝娛樂節目模式的發展
雖然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但在我國的綜藝娛樂節目中,“真人秀”綜藝娛樂節目依然處于重要的地位,是目前最受觀眾歡迎的節目模式。“真人秀”綜藝娛樂節目最大的特點是,具有良好的互動性和娛樂性。明星通過真人競技,實現與觀眾的互動;觀眾通過節目的觀看,可以真實地了解自己喜愛的明星,制造很多與明星有關的話題,更加符合觀眾崇拜和探求偶像的心理。所以,“真人秀”綜藝娛樂模式,作為一種傳統的節目形式,依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目前的綜藝節目的收視率上看,《奔跑吧兄弟》《偶滴歌神啊》《歡樂喜劇人》等“真人秀”綜藝娛樂節目,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獲得了很好的反饋。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以觀眾為本,是真人秀節目發展的主要原因。近些年,以《星光大道》和《中國好聲音》為代表的真人秀節目,拋棄了傳統的傳播者本位的理論,建立了“受眾本位”的傳播觀。將受眾作為傳播者的服務對象,根據受眾的需要來確定節目的制定方向,打造了眾多的“民間偶像”,激發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實現了節目的互動傳播。
(三)實現綜藝節目類型的多樣化
綜藝節目制定的原則,是在實現滿足受眾觀賞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經濟效益。為了滿足這兩點,選好綜藝節目的類型十分必要。需要對綜藝節目的目標受眾進行研究和細分,實現綜藝節目的多元化之路。目前,我國的大部分綜藝節目類型還具有極大的局限性,一般以《舞林大會》《中國好聲音》這樣的歌舞類節目居多,不能滿足各個階層觀眾的需求,容易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而最近播出的《奇葩說》《笑傲江湖》《中國夢想秀》等節目,極大地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情趣愛好的受眾的需求,將不同的藝術形式呈現給了觀眾,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求。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引起了我國綜藝節目的巨大變革。從《奇葩說》的成功我們可以看出,要在新媒體背景下促進綜藝節目的發展,必須要注重視頻網站自制節目的發展,注重促進“真人秀”類綜藝節目模式的發展,實現綜藝節目類型的多樣化。從而使綜藝節目緊跟時代的步伐,滿足受眾的觀賞需求。
參考文獻:
[1] 王亞紅.網絡視頻節目特質探索——以《奇葩說》為例看“網生代”節目[J].聲屏世界,2015(05):62-64.
[2] 周桃,徐明.論視頻網站自制節目發展走向——以愛奇藝《奇葩說》為例[J].新聞知識,2015(09):56-58.
[3] 田熠.從《奇葩說》看新媒體時代我國綜藝節目趨向[J].新聞研究導刊,2015(18):48-49.
[4] 張麗妍.互聯網綜藝節目多元化發展——以《奇葩說》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5(08):51-52.
[5] 國睿,李西月.我國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的成功之道——以愛奇藝《偶滴歌神啊》為例[J].商,2015(44):219-221.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147-01
作者簡介:穆雪良(1987—),男,山西大同人,樂山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方向: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