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審美愉悅與加工流暢性

2016-02-28 17:31:10柴方圓彭凱平
心理學探新 2016年2期
關鍵詞:理論

柴方圓,喻 豐,彭凱平

審美愉悅與加工流暢性

柴方圓1,喻 豐2,彭凱平1

(1.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北京 100084;2.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北京 100084)

在審美過程中,如果人們很容易地獲得了有關一個對象的信息,對其進行流暢的加工,那么人們就會產生愉悅感,而這種積極的審美回應會使人們對審美對象產生更多的喜愛之情。本文在對審美愉悅以及流暢性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二者在審美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指出流暢性理論與審美愉悅作用的深層機制還有待未來的研究和探索,二者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更多的實證支持。

審美科學;審美愉悅;加工流暢性;審美準則;積極情緒

1 引言

美和審美,是人類和社會發展進程中高尚而又普遍的精神現象。美學(aesthetics)這一詞匯由德國哲學家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在其著作《關于詩的哲學思想》(1735/1998)一書中首先提出。他創造此詞以推動其哲學方法,即“思索美的藝術”。Baumgarten提出了他美“感性認識”的理念,他認為“美學的目的是感性認識本身的完善,而這完善也就是美”。這種感性認識,就包括感官的感受、想象、虛構、感覺以及情感等。

早在科學心理學尚未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之時,對美的心理學探究已然開始。Fechner(1896)對霍爾拜因圣母像的研究在美學研究領域開創了經驗主義的先河。他認為,藝術品的審美價值是與人們的心理感知直接掛鉤,使用系統的自下而上的方法使得審美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定量。Daniel Berlyne(1971a,1974)則認為,如果一幅畫能夠誘發感知者適度的緊張感而不產生厭惡,那么其就最具有審美價值。根據Berlyne的判斷,如果審美對象存在特定的刺激屬性,那么人們在觀賞的時候,會有特定情緒被喚起。

關于“美”(beauty)的一個操作性定義是“一切令人愉悅的東西”(Armstrong & Detweiler-Bedell,2008)。可見 “愉悅”對美而言是舉足輕重的。心理學家認識到不僅僅應該關注審美對象本身的客觀屬性所造成的影響,還應該關注主觀建構基礎上審美者之間的個體差異。研究者發現,對于審美愉悅來說,流暢性理論是能夠對其進行解釋的一個非常好的模型,它能夠說明為什么在審美過程中人們會獲得“愉悅”,以及造成個體差異的原因。審美愉悅是什么,流暢性理論又與其有怎樣的關系,這個理論模型究竟具有何種意義,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盡的闡述是很有必要的。

2 審美愉悅的界定

早在《莊子·至樂篇》中提到,審美愉悅是“至樂無樂”。莊子認為,有別于溫飽等生理滿足后所得到的愉悅感,審美所能獲得的是一種在忘我和超脫狀態中的快樂,這種愉悅感并不會伴有強烈的情感震蕩,而是波瀾不驚恬靜祥和。康德在其《判斷力批判》中提出,“鑒賞是通過不帶任何利害的愉悅或不悅而對一個對象或一個表象方式作評判的能力。一個這樣的愉悅的對象就叫做美”,同時“凡是那沒有概念而被認作一個必然愉悅的對象的東西就是美的”(Kant,1790/2002)。康德指出,審美愉悅是一種獨特的愉悅,這種愉悅是由對象形式引發的,但它并不對對象產生欲求,即所謂的“非功利性”。

有別于感官愉悅(sensual pleasure)和智力愉悅(intellectual pleasure),審美愉悅是人們對藝術作品或者自然之美的一種情緒性回應。它既可以是一種輕微的愉悅,也可以是一種狂喜。沒有人會否認美麗的事物讓人心生愉悅,而這種愉悅來源于每個審美個體之間的知覺。所以研究者將這種愉悅定義為“審美愉悅”(Reber,Schwarz,& Winkielman,2004),即“從審美中獲得的,對審美對象所表達出目的或意義做出回應的一種共享的愉悅”。所以,審美愉悅這個概念涉及到兩個維度,一為特定對象,即審美對象,二為情緒反應,即一種愉悅感。從定義上,這二者即闡明了相較于一般的愉悅而言,審美愉悅的特殊性。追求愉悅是人類類似于本能的最基本的需要(Leder,Belke,Oeberst,& Augustin,2004)。相比較基本的口腹之愉來說,審美愉悅至少在三個方面是超越性的。首先,在沒有欲求(wanting)的情況下,審美愉悅使得人們能夠擁有喜愛(liking)的感受;其次,審美愉悅非常微妙,它包含了比簡單的喜愛更加復雜的情緒;再次,審美愉悅被人們的認知系統所影響,它會被審美者既有的經驗以及知識所左右(Chatterjee,2014)。審美愉悅與審美體驗的區別則在于,審美愉悅是一種單純的情緒性回應,而審美體驗則是一個復雜的認知加工過程;審美愉悅可以是藝術創作結束的一種產出,而審美體驗則不以藝術創作的結束而結束。所以審美愉悅可以被視為審美體驗中的重要一環(Bargh,2013)。

那么,為什么在審美活動中會覺得一些對象比另一些更加令人愉悅?Reber,Schwarz和Winkleman(2004)認為感知者的認知加工對審美會產生很大影響,他們認為“感知者如果能夠對審美對象加工地越流暢,那么他們的審美回應就會更加積極”,即加工流暢性可以促進審美愉悅的產生。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在觀賞一副畫時,觀賞者可以獲得與畫作相關的細節描述或者背景信息,那么他們對這幅畫的反饋會更加積極(Russell,2003;Leder,Carbon,& Ripsas,2006)。加工流暢性理論在單純曝光效應和原型理論的基礎上,囊括了認知和情感的兩個維度,所以在審美愉悅的研究中,它能夠幫助解答其中的很多問題。

3 加工流暢性對審美愉悅的影響

3.1 加工流暢性的原因及其影響

流暢性(fluency)指的是信息在人的認知體系當中流動的容易性(包括感知上的和概念上的)(Reber,Winkielman,& Schwarz,1998)。加工流暢性(processing fluency)指的是信息的流動快捷并且簡單,而加工不流暢指的是信息的流動緩慢并且艱難。加工流暢性主要分成三個種類,知覺流暢性(perceptual fluency)、提取流暢性(retrieval fluency)以及概念流暢性(conceptual fluency)(Reber,Wurtz,& Zimmermann,2004)。在美學領域,它一般指的是 “一個人通過正式途徑(i.e.通過專業藝術訓練)以及日常生活經驗所擁有的關于藝術以及與藝術相關的知識基礎”(Smith & Smith,2006)。一般研究者認為,審美愉悅是感知者對對象進行加工之后所得到的產物。許多研究都證明當人們在做出決策判斷時,會利用主觀經驗是否能夠加工流暢作為參考(Oppenheimer & Frank,2008;Belke,Leder,Strobach,& Carbon,2010;Silvia,2007)。

對于審美愉悅而言,已經有很多理論對其進行了闡述。Berlyne(1971)提出了雙系統的心理生物模型。他認為審美體驗由兩個相對的情緒系統所驅使,一個是積極的獎勵(reward)系統,而另一個是消極的厭惡(aversion)系統,喚起水平是審美的決定因素。根據Berlyne的理論,審美愉悅在中等喚起水平時會達到最高。但是Berlyne的模型有兩個缺陷:首先,在高喚起水平上,他認為獎勵和厭惡系統會同時工作,那么這就意味著感知者如果強烈地討厭一幅畫時,那么他理應對其非常喜愛,這顯然與實際情況不符;再次,審美對象所帶來的體驗往往是復雜的,但在Berlyne的模型中,積極的獎勵系統的產物是愉悅(pleasing)和興趣(interesting),而消極厭惡系統產出的只是厭惡,這種區分顯然簡單而片面。另一個重要的理論模型是原型理論(Prototypicality Model,Martindale,Moore,& Borkum,1990),這一理論認為,審美體驗受到人們的認知表征影響,原型程度越高的審美對象會給感知者帶來更多的審美愉悅。而加工流暢性模型則更進一步,指出審美對象流暢性越高,感知者對其加工的反應時就會越短(Reber,Wurtz,& Zimmermann,2004)。根據這一理論,流暢性不僅僅受到原型的影響,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從藝術品中看到象征意義的信息難易程度,在其中發揮作用。首先,人類思維的體系結構促進了某些特定信息的流動。比如,在同一背景下,圓形圖形比鋸齒圖形更容易凸顯,對稱的圖樣比不對稱的圖樣更容易被發現,同時審美評價也會更高(Silvia & Barona,2009);其次,刺激的呈現方式也會改變這個認知過程的難易程度。如果一個刺激因素重復出現,那么它就會被更快地識別出來(Reber et al.,2004;Alter & Oppenheimer,2009)。如果人們一直看到那些依循特定審美方式規則的圖片,當再向他們呈現新的刺激,那么他們就會花費較長的時間來判斷這些新的審美對象是否符合之前的審美形式(Muth & Carbon,2013;Wagner,Menninghaus,Hanich,& Jacobsen,2014)。

之前提到,審美愉悅的加工流暢性理論建立在原型理論的基礎上,那么從范例中自動獲得的原型也是流暢性來源之一。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看著身邊各種各樣的鳥,逐漸建立起一個經典的鳥的代表集合。之后,基于這個原型,人們在看到麻雀與鴕鳥時,會又快又準地將前者歸類于鳥類而非后者。加工流暢性是個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個人擁有某種特定心理狀態,它產生于刺激因素的特性和對這種環境的經驗,可以促進特定信息的傳遞與加工。刺激因素和處理能力二者配合得越好,刺激因素會作用地越快,并且以知覺速度和過程難易程度的主觀感受體現出來。研究者認為,加工流暢性影響下的美與純粹的美是存在區別或者對立的。在他們看來,高流暢性會誘發輕微的、微妙的情緒,比如說在博物館看到一幅熟識的畫作可能會喚起觀者輕微的喜悅之情,而強烈的審美情緒則必須經過認知、分類、識別或者編碼等更多的過程(Armstrong & Detweiler-Bedell,2008)。

3.2 認知的流暢性:審美準則的尋找

在探尋藝術究竟是好是壞這種一致性評定的道路上,經驗主義美學研究領域的研究人員一個由來已久的夢想就是找到審美準則。盡管審美準則從未被發現過,似乎人們在比其他漂亮的畫作上找到了某種客觀的特性,比如人們通常認為對稱的圖樣比不對稱要美的多。審美對象的平衡性(balance)、比例(proportion),對稱性(symmetry),信息內容(informational content),復雜性(complexity),以及對比度(contrast)和清晰度(clarity)都會對審美愉悅產生影響(Chatterjee,Widick,Sternschein,Smith,& Bromberger,2010)。但是這些客觀因素不是認知加工中的唯一。如果美僅僅取決于事物的客觀特征,那么每個人應該擁有一致的審美準則,而現實生活中卻并非如此,不一樣的文化、社會階級、性別、甚至是教育程度的人顯然存在審美差異,即使是同一團體中的人的審美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不僅僅是那些審美對象的客觀特質,同時也有觀眾的主觀因素,諸如對審美對象的熟悉程度,會讓人們產生不同的審美回應。康奈爾大學的被試在面對那些經常出現在圖書館或者課堂上的印象派畫作時表現出了明顯的偏好和愉悅(Cutting,2003,2007)。研究者也發現不同的社會階層在音樂欣賞層次上有所不同,原因是在家里伴隨他們成長的音樂類型不同。從人們喜歡什么當中發現美取決于他們以前接觸的東西(Bourdieu,2013)。這些東西會讓他們在認知上對特定類型的事物更加輕松,從而會產生審美愉悅。

加工流暢性影響的不僅僅是情緒過程,也是感知過程。因此,研究者推測過程的難易影響的不僅僅是一個群體共享的審美愉悅,還有與美相關的認知評判。考慮到過程的流暢性,在人們對審美對象的認知加工中,一種類型的核心組成比邊緣組成更容易被加工,因此也更受到感知者的青睞。那么是否越簡單的審美對象的加工過程就會越流暢,從而產生更高的愉悅感呢?Bullot和Reber對三種審美鑒賞的模式進行了區分:基本曝光(basic exposure),設計立場(design stance),以及藝術理解(artistic understanding)。通過對藝術品創作、作者生平以及其功用的了解,觀者能夠深入藝術的歷史語境,擺脫單一的視覺刺激,有更加深層的感受。這個理論整合了藝術品的可見部分與語境理解而產生的流暢性(Swami,2013)。流暢性并不僅僅源自因為知覺特性或者對藝術品的事先暴露而產生的知覺屬性,也來源于因為嫻熟而導致的更好的語意連貫,這也導致了概念上的流暢性。這個有助于解釋為什么新手喜歡簡單的藝術品而專家喜歡更復雜的藝術作品(Flexas,Rossello,Christensen,Nadal,La Rosa,& Munar,2013;Ticini,Rachman,Pelletier,& Dubal,2014)。同樣,流暢性也能解釋為什么在審美過程中,全新的審美對象可能并沒有已經存在的審美對象受到歡迎,這可能是因為熟悉的事物更容易進行識別和分類。

3.3 情感流暢性:積極情緒的產生

流暢的信息傳遞過程會導致積極的影響結果。如果流暢的信號使得其和環境之間的交互變得順利,那么就可以預測流暢性對認知過程進行影響的方式。只要信息能夠順利傳遞,那么認知過程以及其最終的產出結果都將是積極的,并且個人也會更傾向于進行信息傳遞。如果信息傳遞變得困難起來,個人會更加傾向于向環境進行求助,那么某件事情進行不順的信號就會產生,整個認知過程就會放緩(Reber,Winkielman,& Schwarz,1998;Sanchez,2011)。在Song和Schwarz(2008)的研究中,他們問被試“摩西在每種動物中各挑了幾只帶上方舟?”大多數人會第一時間回答“兩只”,而忽略了主人公其實并非摩西而是諾亞。但當這個問題用艱澀的文字寫出來的時候,人們會更容易發現這一點,因為不流暢的理解過程減緩了人們的認知過程,繼而加深了思考。過程的流暢性會讓人們對識別和理解客體對象整個過程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這個也許能夠幫助解釋為什么艱澀的科學理論有時也被歸類于美,因為當人們面對那些美的理論時,往往首先根據直覺進行加工,一旦這個過程是流暢的,那么比起那些并不美的理論而言,美的理論的存在更加具有合理性,這種合理性會讓人們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讓人們覺得“美”。總的來說,流暢的過程感覺起來是積極的,因為它表明對象或者事件是熟悉的并且和環境的交互是順利的。另外,它也表明了流暢性在認知的判斷上起著很重要的影響力,比如真偽的判斷,說明了美和事實(truth)的一些潛在機理是相通的。

根據Leder(2004)的審美認知模型,作為整個認知過程的重要指標,審美體驗的情緒輸出起到了重要的監管作用。如果整個審美過程中的認知加工非常流暢,那么就會產生積極情緒,也就意味著感知者對審美對象有了很好的理解和領會,使自身得到極大地愉悅。同時,這種積極情緒可以作為一種動機性反饋,使得感知者對審美對象有進一步的加工,產出更多審美愉悅。對于積極情緒和審美愉悅的關系,存在以下四種假設:第一,不同的審美對象由于自身特性不同,所以對其認知加工過程的流暢性是存在差異的。影響過程流暢性的特性有很多,比如說對稱性和圖案背景的對比度,以及對刺激因素的經驗——是與單純曝光或者原型兼并相類似的。所以如果這些特性可以促進認知過程的流暢性,那么就會產生積極情緒;由于只是單純的情緒反饋,所以不摻雜任何的闡述和推理,當下感知者體會到的就是即時的愉悅(Friedenberg,2012)。第二,流暢性本身就是愉悅(hedonically-marked)的,并且高的流暢性會導致積極情緒的產生(Belke,Leder,Strobach,& Carbon,2010)。高流暢性與一種積極的認知情緒狀態相聯,它意味著感知者對于審美對象的無誤的成功識別,或是感知者本身具有可以對審美對象進行解釋說明的知識結構。第三,流暢性會影響審美判斷,因為人們會在做出評估判斷時利用自身的主觀經驗,除非這個經驗的信息價值值得懷疑。這種洞察力能夠被所謂的信息主導情緒機構(affect-as-information framework,Isbell,Lair,& Rovenpor,2013)所解釋。當人們開始評估一個審美對象時,與其貿然對其內容進行評估,他們會先問自己“在面對它時,我自己的感覺如何?”,這種對于自身情緒的評估也會對接下來的判斷產生影響。因此,如果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對一個刺激因素進行加工,那么這會更順利地導致積極情緒的產生,從而對這個刺激因素的一些方面做出了貢獻:在對人們呈現了視覺刺激后,人們可以感知到其所展示的美,同時會進行下一步對其中線索的深入分析。如果積極的情緒越多,人們自然能夠體驗到更多的愉悅感,那么就會更加有動力地進行下一步的加工(Gerger,Leder,& Kremer,2014)。第四,假設流暢性的影響力被期望和屬性所影響,且如果審美對象的來源未知并且加工過程的流暢性出乎意外,那么流暢性對于情緒體驗會產生特別強烈的影響力,而這和那些關于流暢性對于真偽判斷的影響的研究發現相一致(Van den Bos,2003)。此時這種積極的情緒就轉化為審美愉悅。另一方面,當意識到的人把這些體驗歸功于不相關的來源時,那本能的、流暢性為基礎的情緒體驗也會因為相關信息的來源而大打折。就像上面所提到的,如果人們反復遭遇某種視覺刺激,他們會對其產生愉悅感以及偏好。

4 總結與展望

過去對于審美愉悅而言,美學研究者的討論還停留在對其本質進行思辨的層面。當代心理學在審美愉悅的定義這一基礎上,用實證的方法從審美對象和審美主體這兩個部分進行協作,發現了認知的加工流暢性對于審美的重要影響:

第一,審美愉悅是一種產物,在審美過程中,審美主體會利用直覺、知覺對審美對象進行加工,產生的結果之一就是審美愉悅,是一種直接的情緒性反應。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也會根據主觀經驗,判斷認知加工過程是否流暢,這種流暢性就成為了一種重要的參考。因此,審美愉悅的加工流暢性理論強調的是一種相互作用。

第二,審美對象的客觀屬性會作用在認知的流暢性上,換言之,審美對象本身如平衡、色調等因素會影響人們在觀賞之后是否會產生審美愉悅,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傳統審美理論中客觀論的看法相一致。但是流暢性理論指出,只注重客觀特質顯然是不夠的,在認知過程中仍然需要調用個體的主觀因素共同協作,才能產生審美愉悅。

第三,在認知過程中,一旦人們對信息的加工非常流暢,那么會產出積極的影響。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審美愉悅的認知流暢性理論強調的是一種相互作用,只要信息能夠被順利地認知加工,那么會傳遞出一種積極的信號,這種積極的信號會成為一種反饋性的動機,反作用在人們的認知加工過程中。

雖然加工的流暢性與審美愉悅呈正相關,但是目前尚有許多問題亟待解答。Bullot和Reber(2013)提到,不流暢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也許也可以誘發審美愉悅。在審美過程中,觀者加工一旦不流暢,就會對藝術品本身進行更多的思考和推理,會對審美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一般來說,審美過程中的流暢多是藝術家有意而為之,但是不流暢卻無法界定。一幅畫作色彩斑駁,線條雜亂無章,作者有可能是特意要表達混亂,也有可能只是無意義的發泄,這也為情緒反應增加了難度。有研究表明,如果向被試同時呈現目標刺激和干擾刺激,讓其再對干擾刺激和未出現的新刺激進行審美評價,那么被試對干擾刺激的評價會更加消極。這個發現與流暢性理論也有一定的矛盾之處:干擾刺激單純曝光(mere exposure)頻次更高,所以加工應該更加流暢,應該誘發更多的審美愉悅。研究者將其解釋為注意力抑制所用的結果(Eastwood,Frischen,Fenske,& Smilek,2012)。流暢性理論與審美愉悅作用的深層機制還有待未來的研究和探索。

同時,對于審美愉悅與流暢性的實證支持仍需完善。知覺加工過程中的流暢性可以誘發積極情緒,那么這種積極情緒所轉化的愉悅明顯不僅囿于審美方面。這種模糊的線索性需要研究者發展更加嚴謹的實驗控制和研究范式。Francesca Bacci指出,大多數的研究人員并沒有足夠的藝術背景,對于他們在實驗中所使用的實驗材料無法完全從專業審美(受過專業審美訓練)的角度進行認識(Bacci & Melcher,2011)。所以包括藝術家的創作意圖以及其試圖從作品中所傳遞的信息,并不能被完全掌握,從而造成具體實驗操作中的偏頗。同時,在使用藝術作品作為實驗室實驗刺激時,由于放置方式、光線、場地、以及觀賞角度距離等等局限,研究者通常無法完全還原其觀賞環境。因此,如何進行更加嚴謹的實驗控制,也是他們需要考慮的。

康德說,“凡是那沒有概念而被認為一個必然愉悅的對象的東西就是美的”,“鑒賞判斷所預定的必然性條件就是共通感的理念”(Kant,1790/2002)。這種審美的共通感使得群體內存在審美共享,一旦這種審美共享形成,必然會影響群體內個體的經驗和知識,對流暢性產生了影響之后,也會影響審美愉悅的產生。未來的研究,應該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將群體和個體結合,更多地關注審美愉悅和流暢性的相互作用。

康德.(2002).判斷力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

Alter,A.L.,& Oppenheimer,D.M.(2009).Uniting the tribes of fluency to form a metacognitive nation.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Review,13,219-235.

Armstrong,T.,& Detweiler-Bedell,B.(2008).Beauty as an emotion:The exhilarating prospect of mastering a challenging world.ReviewofGeneralPsychology,12(4),305-329.

Bacci,F.,& Melcher,D.(2011).Artandthesenses(Vol.52).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rgh,J.A.(2013).Socialpsychologyandtheunconscious:Theautomaticityofhighermentalprocesses.Psychology Press.

Baumgarten,A.G.(1735/1954).Reflectionsonpoetr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lke,B.,Leder,H.,Strobach,T.,& Carbon,C.C.(2010).Cognitive fluency:High-level processing dynamics in art appreciation.PsychologyofAesthetics,Creativity,andtheArts,4(4),214-222.

Bourdieu,P.(2013).Distinction:Asocialcritiqueofthejudgementoftaste.New York:Routledge.

Bullot,N.J.,& Reber,R.(2013).The artful mind meets art history:Toward a psycho-historical framework for the science of art appreciation.BehavioralandBrainSciences,36(2),123-137.

Chatterjee,A.,Widick,P.,Sternschein,R.,Smith,W.B.,& Bromberger,B.(2010).The assessment of art attributes.EmpiricalStudiesoftheArts,28(2),207-222.

Chatterjee,A.(2014).TheAestheticBrai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utting,J.E.(2007).Mereexposure,reproduction,andtheimpressionistcanon.Durham,NC:Duke University Press.

Eastwood,J.D.,Frischen,A.,Fenske,M.J.,& Smilek,D.(2012).The unengaged mind defining boredom in terms of attention.PerspectivesonPsychologicalScience,7(5),482-495.

Fenske,J.E.(2003).Gustave Caillebotte,French impressionism,and mere exposure.PsychonomicBulletin&Review,10(2),319-343.

Flexas,A.,Rosselló,J.,Christensen,J.F.,Nadal,M.,La Rosa,A.O.,& Munar,E.(2013).Affective priming using facial expressions modulates liking for abstract art.PloSOne,8(11),e80154.

Friedenberg,J.(2012).Aesthetic judgment of triangular shape:Compactness and not the golden ratio determines perceived attractiveness.i-Perception,3(3),163.

Gerger,G.,Leder,H.,& Kremer,A.(2014).Context effects on emotional and aesthetic evaluations of artworks and IAPS pictures.ActaPsychologica,151,174-183.

Isbell,L.M.,Lair,E.C.,& Rovenpor,D.R.(2013).Affect-as-Information about Processing Styles:A Cognitive Malleability Approach.SocialandPersonalityPsychologyCompass,7(2),93-114.

Leder,H.,Belke,B.,Oeberst,A.,& Augustin,D.(2004).A model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aesthetic judgments.BritishJournalofPsychology,95(4),489-508.

Leder,H.,Carbon,C.C.,& Ripsas,A.L.(2006).Entitling art:Influence of title information on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paintings.ActaPsychologica,121(2),176-198.

Martindale,C.,Moore,K.,& Borkum,J.(1990).Aesthetic preference:Anomalous findings for Berlyne’s psychobiological theory.TheAmericanJournalofPsychology,53-80.

Muth,C.,& Carbon,C.C.(2013).The Aesthetic Aha:On the pleasure of having insights into Gestalt.ActaPsychologica,144(1),25-30.

Oppenheimer,D.M.,& Frank,M.C.(2008).A rose in any other font would not smell as sweet:Effects of perceptual fluency on categorization.Cognition,106(3),1178-1194.

Reber,R.,Schwarz,N.,& Winkielman,P.(2004).Processing fluency and aesthetic pleasure:Is beauty in the perceiver’s processing experience?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Review,8(4),364-382.

Reber,R.,Winkielman,P.,& Schwarz,N.(1998).Effects of perceptual fluency on affective judgments.PsychologicalScience,9(1),45-48.

Reber,R.,Wurtz,P.,& Zimmermann,T.D.(2004).Exploring “fringe” consciousness: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perceptual fluency and its objective bases.ConsciousnessandCognition,13(1),47-60.

Russell,P.A.(2003).Effort after meaning and the hedonic value of paintings.BritishJournalofPsychology,94(1),99-110.

Sanchez,C.A.(2011).Working through the pain: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nd differences in processing and storage under physical pain.Memory,19(2),226-232.

Silvia,P.J.(2007).Knowledge-based assessment of expertise in the arts:Exploring aesthetic fluency.PsychologyofAesthetics,Creativity,andtheArts,1(4),247-249.

Silvia,P.J.,& Barona,C.M.(2009).Do people prefer curved objects?Angularity,expertise,and aesthetic preference.EmpiricalStudiesoftheArts,27(1),25-42.

Smith,L.F.,& Smith,J.K.(2006).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aesthetic fluency.In P.Locher,C.Martindale,L.Dorfman,V.Petrov,& D.Leontiev(Eds.),NewDirectionsinAesthetics,Creativity,andthePsychologyofArt(pp.47-58).Amityville,NY:Baywood.

Song,H.,& Schwarz,N.(2008).Fluency and the detection of misleading questions:Low processing fluency attenuates the Moses illusion.SocialCognition,26(6),791-799.

Swami,V.(2013).Context matters: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contextual information on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paintings by Max Ernst and Pablo Picasso.PsychologyofAesthetics,Creativity,andtheArts,7(3),285-295.

Ticini,L.F.,Rachman,L.,Pelletier,J.,& Dubal,S.(2014).Enhancing aesthetic appreciation by priming canvases with actions that match the artist’s painting style.FrontiersinHumanNeuroscience,8(391),1-6.

Van den Bos,K.(2003).On the subjective quality of social justice:The role of affect as information in the psychology of justice judgment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85(3),482-498.

Wagner,V.,Menninghaus,W.,Hanich,J.,& Jacobsen,T.(2014).Art schema effects on affective experience:The case of disgusting images.PsychologyofAesthetics,Creativity,andtheArts,8(2),120-129.

Insights into Aesthetic Pleasure and Processing Fluency

Chai Fangyuan1,Yu Feng2,Peng Kaiping1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It’s been long since beauty and aesthetics draw academic attentions,especially in psychological areas.General researches suggest that aesthetic preference is the result of joint action by objective traits and personal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If the audiences have easy access to the information of certain artwork,then he/she may experience positive emotional arousal,and this positive emotion can then transfer into aesthetic pleasure.The kind of pleasure is instant and can be felt by the audience immediately if the processing is fluent.In other words,he two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lways.In article we define what is aesthetic pleasure and processing fluenc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pleasure and positive emotions,and explain the whole process how processing fluency can influence and transform into aesthetic pleasure.And we suggest for further supporting empirical evidences.

aesthetic psychology;aesthetic pleasure;processing fluency;aesthetic criterion;positive emotions

B8409

A

1003-5184(2016)02-0101-06

猜你喜歡
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基于Popov超穩定理論的PMSM轉速辨識
大電機技術(2017年3期)2017-06-05 09:36:02
十八大以來黨關于反腐倡廉的理論創新
“3T”理論與“3S”理論的比較研究
理論宣講如何答疑解惑
學習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婦女解放——從理論到實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青青青国产视频|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av色爱 天堂网|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尤物视频一区| 美女免费黄网站| 午夜在线不卡| 久久综合久久鬼|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大尺度在线|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国产视频大全|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日本www色视频|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2020亚洲精品无码|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无码视屏| 精品色综合|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a亚洲视频|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国产一级片网址| 亚洲欧美h| 无码国产伊人|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欧美国产中文| 欧美在线一二区| 成人欧美日韩|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Jizz国产色系免费|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a网站|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综合网|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青草视频久久|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在线|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久久激情影院| 国产精品女主播|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美女啪啪无遮挡|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色视频国产|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