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勇
(萬州區廣播電視臺,重慶 404000)
淺析全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
謝國勇
(萬州區廣播電視臺,重慶 404000)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興起和發展,媒體和媒介的范圍不斷拓寬。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從最初的互動、整合直至相互融合,共同構成了全媒體,成為現代信息傳播中十分重要的形式。由于媒體生態發生變化,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也在不斷演變。本文將從全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的現狀及角色設定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全媒體環境下做好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的措施。
全媒體;新聞記者;角色;定位
全媒體是近年才被提出的,其含義不斷演變,難下準確的定義。但不可否認的是,全媒體涵蓋了很多方面的內容,不僅有傳統媒體中的報紙、電視、廣播等,還包括新興媒體的互聯網、通信等。全媒體具有多渠道、多媒體、多平臺傳播信息的特性,因此既可以實現在線實時傳播,又有利于實時互動,帶有明顯的交互性與聯動性特點。這些特點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全媒體環境的優化,促進了全媒體的發展。而在全媒體環境下,普通大眾既是信息傳播的接收者,也成為信息內容的發布者,給專職從事信息內容生產傳播的新聞記者帶來挑戰。因此,在當前全媒體生態下,重新找準新聞記者角色定位就成為做好新聞工作的前提。
(一)傳受雙方地位平等
全媒體環境下,所有人都是信息的發布者與接收者,尤其是在新聞傳播中,根本離不開信息發布者與接收者的參與。對于信息傳播來說,其實質就是信息從生產者傳遞到信息需求者的過程。在全媒體與新媒體出現以前,傳統媒體傳播信息的方式相對簡單,受眾也很被動,只能等待新聞記者的消息。而在全媒體出現以后,受眾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不僅可以從報紙或電視上獲知相關信息,還可以在網絡上自行獲取。這樣一來,便使得新聞記者的角色在全媒體環境下不再始終占據信息傳播者地位,而是與普通大眾一樣,既是信息傳播者也是信息接收者。由此可見,在全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處于傳受雙方地位平等的情況下。
(二)職業身份與個人身份統一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起來以后,傳統媒體時代被打破,新興媒體涌現,全媒體時代逐漸形成。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優勢結合在一起,在新聞報道中實現多元化,如針對某一新聞事件的發布,基本都實現了一對多的傳播。同時,各受眾還可以進行點對點的溝通與交流,新聞記者在全媒體環境下也成了受眾之一,并具有新聞記者與受眾的雙重身份。在當前的新聞工作中,多數記者都會選擇開通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實時發布自己所獲得的信息,在與受眾互動中獲取更多的信息。于是,在全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扮演著職業身份與個人身份相統一的角色。
(三)市場競爭意識明顯
現代社會是市場經濟體制,各行各業之間的競爭都很激烈,新聞記者面臨的競爭也逐漸加大。以往,人們只能通過看報紙、電視、聽廣播獲取新聞信息,而在全媒體時代到來以后,人們則更傾向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的方式來獲取信息。傳統的受眾也成了新聞傳播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專職新聞記者的壓力。所以,很多新聞記者都會在關注傳統媒體的同時,加大對新媒體的關注,其要義在于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為自身發展奠定基礎。
(一)角色分化
全媒體的出現,新聞記者的傳統地位受到嚴重的沖擊,進而出現了角色分化,既是職業記者,又是公民記者,這樣就導致新聞記者的身份難以精確界定。在全媒體環境下,多數消息并不是第一手資源,也不是經過新聞記者親自采訪與編輯的,而是由新聞記者將相關資料收集與整理在一起。這就使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出現了分化現象,傳統的職業記者身份被打破,更多的是全媒體環境下的公民記者。全媒體環境下,需要新聞記者處理好職業記者與公民記者的關系,增強兩者之間的協調互動性,實現和諧共處。
(二)角色進化
在全媒體出現以前,新聞記者的主要工作為采訪與撰寫新聞稿件,而不參與新聞發布與審查,即新聞記者不具有發布新聞的權利。然而全媒體出現以后,新聞記者除了采訪與撰寫新聞稿件的以外,還需要熟知相關法律法規,在不違背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下發布新聞信息。這樣一來,有效減少了新聞審核等工作,但也導致新聞記者的信息傳播帶有一定的個人色彩,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實現了角色進化。新聞記者不僅要承擔起新聞信息生產的重任,還要承擔起信息發布的重任。然而,受多種因素影響,部分新聞記者為讓自己的新聞內容獲得更高的點擊量,經常會冒著觸犯政策的風險發布敏感性較強的新聞內容,如暴力拆遷等。盡管這些新聞內容是人們所關心的,但容易引發社會動蕩等問題,不利于社會的健康發展。同時,有些新聞記者甚至刻意夸大事實,降低了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因此,在全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怎樣在履行自身職責的同時堅持記者職責不動搖,為受眾提供有價值的新聞,正確應對新聞角色,就成為其在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
(三)角色沖突
角色沖突是現代人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問題,任何人都不可能只有一個角色,新聞記者也是如此。在新聞記者的角色沖突中,經常會因選擇個人利益或是組織利益而產生沖突。首先,從職業化角度來講,新聞記者的職責是收集新聞材料,將新聞事實報道出來讓更多受眾了解,進而將信息傳播給受眾。這時新聞記者就成了黨的喉舌,有義務將黨的精神傳達下去。同時,此時的新聞記者也是市場經濟的參與者,更是眾多社會成員中的一部分,三種角色便同時出現在新聞記者身上。當三者之間無法調和就容易引發沖突與矛盾。通過研究發現,導致新聞記者角色沖突的要素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要素是他們的利益訴求不同。如果各種利益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這也是很多新聞記者無法回避的現實。
(四)角色越位
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與報道中,應站在中間者的立場上進行客觀報道。然而在全媒體環境下,不少新聞記者并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是將主觀判斷夾雜在新聞報道中,這樣就出現了新聞記者角色越位的情況。之所以新聞記者要始終處于中間者的立場,主要是為了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與有效性,防止給受眾造成誤導。但由于新聞記者所扮演的角色過多,經常會出現角色越位的情況,尤其是在全媒體時代下,專業性很容易被大眾性所碾壓,進而引發角色沖突,這也是影響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全媒體環境下減少新聞記者的角色越位,成為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
(一)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但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的相關法律法規并不健全,這就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新聞記者角色定位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同時,現階段我國有關信息立法不完善、管理規定過于模糊、適用性較差,這就需要完善相關法律和規章并做好宣傳,讓更多新聞記者了解自身的定位,減少觸碰法律底線的行為發生。比如明確何為“臥底采訪”,劃清“臥底采訪”與“非臥底采訪”之間的界限,讓記者準確把握非法“臥底采訪”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等。此外,還要做好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的引導,明確相互的責任與義務,確定法律標準,劃分好全媒體環境下的新聞記者角色定位,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證全媒體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的準確性,減少意外的出現。
(二)確定新聞記者角色內容
由于從事職業的不同,所承擔的社會角色也會不同,由此出現不同的角色行為。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應先確定好新聞記者的角色內容,對新聞記者提出明確的要求。例如,作為新聞記者,在全媒體環境下首先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輿論引導作用和監督作用,及時將黨和國家的精神傳達給受眾,并將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進行反饋,讓管理部門了解受眾心聲,真正將問題解決。其次,始終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做新聞報道,這也是新聞記者從事新聞報道工作的基本職責。所有新聞記者都要公正客觀地報道新聞信息。再者,控制好新聞記者的權利。對于新聞記者來說,他們的權利僅限于信息傳播與流通,要防止其將這些權利擴大化。所有的新聞報道都要從實際出發,保證所有的新聞信息真實有效,與現實情況相符。最后,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本職工作,不違規操作。
此外,全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還關系到以下幾方面:第一,提高對新聞記者的要求,新聞記者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還要有良好的新聞報道能力;第二,完善新聞專業主義,制定科學合理的行為準則;加強新聞記者與全媒體環境的聯系,做好職業劃分與設定,強化全媒體引導,加強其與現實的聯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新聞記者準確定位。
(三)構建完善的新聞傳播機制
在全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還需要有完善的新聞傳播機制做保障,完善的新聞傳播機制是促進信息公開、透明的根本。首先,強化信息的透明性。由于全媒體具有明顯的開放性,所有人都是新聞信息的傳播者與接受者,所以,在新聞信息傳播的過程中一定要強化新聞傳播機制。比如針對民生的新聞報道,應注意傾聽普通大眾的意見,并將大眾的思想匯集在一起形成自己的報道。其次,做好網絡辟謠機制建設。在全媒體環境下經常會出現一些謠言,這時就需要強化網絡辟謠機制,一旦發現謠言立即治理,防止錯誤的信息傳播給更多的受眾,引發社會恐慌。
(四)做好新聞記者與受眾媒介的培訓
新聞記者角色定位還與新聞記者綜合素質有一定關系,這就需要新聞記者接受必要的培訓,做好受眾媒體建設。新聞記者是新聞信息的傳播者,所以其定位會受到受眾需求的影響。在全媒體環境下,受眾對新聞記者的要求增多,所以在這一過程中應有效提升信息傳播速度,并加強與受眾之間的聯系。在這種情況下,也要不斷提升新聞記者的媒介素養,以便更好地滿足受眾的實際需求,實現精準定位。另外,要提高受眾群體的辨別意識,讓更多受眾認識到盡管全媒體帶有一定的虛擬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不受約束與制約,全媒體與普通媒體都要受到監管。因此,這就需要相關人員聯系實際情況,做好相關人員的培訓,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實際要求,減少不良信息的傳播,進而保證全媒體環境優化,滿足大眾多樣化的需求。
通過以上研究發現,全媒體時代逐漸到來并將成為一種趨勢。全媒體的出現,新聞記者的原有的角色定位受到了沖擊,并帶來了不少問題。如果不正視這些問題,找出合理的解決措施,將直接威脅新聞記者個人乃至新聞事業的發展。在全媒體環境下,本文聯系實際提出了一些有利于確定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的措施,即只有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明確新聞記者職責、建設良好的引導機制、做好新聞記者與受眾的培訓,方能做好新聞記者角色的重新定位和準確定位。
[1] 趙國寧.新媒體環境下記者角色轉型[J].新聞研究導刊,2015(14):268+272.
[2] 郭偉.新媒體環境下職業記者的媒介角色認知[J] .今傳媒,2015(05):120-121.
[3] 裴蕓.網絡環境下新聞記者角色定位[J].西部廣播電視,2015(18):167-168.
[4] 蔡營杰.論網絡環境下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J].新聞研究導刊,2016(10):236.
[5] 李焱.分析網絡環境下的新聞記者角色定位[J] .新聞傳播,2016(16):89+91.
[6] 仝品杰.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的角色定位及新聞采訪對策[J].科技傳播,2016(16):33-34.
[7] 扎西央宗.新通信環境下的電視記者角色定位與新聞采訪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6(16):144.
G214.2
A
1674-8883(2016)22-0202-02
謝國勇,記者,重慶市萬州區廣播電視臺節目活動中心主任,主要從事新聞傳播研究和電視紀錄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