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輝
(作者單位:新疆喀什莎車縣廣播電視臺)
?
提升新疆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專業技能策略
周 輝
(作者單位:新疆喀什莎車縣廣播電視臺)
摘 要:進入新世紀之后,媒體競爭越來越激烈,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必須提升專業技能,樹立良好的媒體形象,才能從容應對各種職業挑戰。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承擔著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使命,更要持續提升專業水平,夯實綜合素質,具體要采取的措施可包括:以做學習型播音主持人為目標,勇于創新;把握時代脈搏,在傳承中兼容并包,創新融合;因時制宜,為未來發展做好規劃和安排。
關鍵詞: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專業技能;提升策略
作為一名身處新疆基層的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多年的播音主持生涯使筆者深切認識到播音主持工作的背后是對所要播出稿件的二度創作過程??梢哉f,播音主持人的專業技能決定其創作出的作品是否具備高水準與高品質,能否為受眾所接受并正確做好新聞信息的傳達。因此,如何提升播音主持人的專業技能是相關從業者必須重視及解決的課題。
筆者認為,新時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的專業技能。
提升播音員主持人水平的首要任務便是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增加知識儲備與積累,以達到理論與實踐相平衡,以此發揮出最大效用的目的。在日常工作中,播音員主持人在備稿時,要做到理解通透文稿的內容,這樣才能注入真情實感,表達自然流暢,達到交流感、親和力與互動性的完美統一。現今,新疆地區的播音員主持人大都不是新聞專業科班出身,更不是學習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生,這就意味著,大多數從業者在起步階段都是向其它廣播電視里的播音員主持人進行借鑒和模仿。從漢字的咬合發音到輕重緩讀,連停處理都以模仿為基礎,往往這樣的學習模式帶來的是僵化的復制與模仿,長此以往,播音模式單調沒有個人特色,也逐漸對受眾失去吸引力。因此,為改變現狀,應做到時時以做學習型播音員主持人為目標,正確地認識模仿與借鑒,應該做好理解與思考,而不是單純地復制粘貼,要敢于創新自己的播音方式,為節目注入新的活力。
新疆地區的播音員主持人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把握住時代的脈搏,學會在傳承中創新融合。播音員主持人要做到在積極學習借鑒前輩的成功經驗時,也要根據自身素質與實際情況,塑造自己的特色,在學習與借鑒中形成和塑造自己獨有的播音主持風格,要充分認識和重視自己的能力與氣質,了解自己的優點與劣勢,并在播音主持工作的實際運作做到揚長避短,創作出具有時代與個人特色兼具、具有自己審美個性,為人稱道的好作品。
根據當前新疆地區廣播電視主持業現狀,以及筆者所在莎車縣廣播電視臺的發展現狀分析,相關單位和部門應把不拘一格的引進播音、主持人才,充實播音員、主持人隊伍放到作為重要工作來抓。但受現實環境影響,因人員短缺造成的廣播電視臺發展緩慢與地方臺條件艱苦等多重因素作用, 地方臺很難留住專業水平高專業技能良好的播音員主持人,因此,身處基層的地縣級廣播電視臺更應制定長遠的發展戰略,在穩定中求機遇,在機遇中尋求發展。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現有播音員、主持人的專業培訓,鼓勵更多的播音員積極參與采編工作中。莎車縣廣播電視臺受地區環境影響,人口90%是少數民族這一性質,決定了電視臺的漢語播音工作展開面十分狹窄,雖然向社會招聘可以解決播音人才緊缺的問題,但放在現有體制下短時間內卻不能做到如愿以償。因此,現階段采用“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提高現有少數民族播音員主持人的業務水平似乎更具可行性。有關業務主管部門最好能定期舉辦播音員、主持人培訓班,聘請省內外資深播音員、主持人或教學、研究人員為本地的播音員、主持人授課,提高其綜合素質。同時,為新疆南疆地區播音員主持人能更好地適應南疆地區現狀,播音員主持人應深入了解當地情況的基礎上,將感情融入到播音主持工作中,為當地群眾帶來親切、熱情和具有親和力的廣播電視作品。此外,現階段地區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應自覺地積極參與采、編、主持等業務,以便更好地適應地區臺的發展。
大千世界,世界有多大,舞臺便有多大。對于播音員主持人而言,同樣的舞臺也可以塑造不同的精彩,因此,播音員主持人要審時度勢,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創新播音主持技能,力求每次的節目都精彩,每次的播音都完滿,以越來越多的精品節目創作立信于臺,進而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播音員主持人肩負著引領時代,感召歷史的宏大重任;肩負著服務大眾,實現輿論監督的社會責任,新疆地區的播音員主持人更肩負著聯系本地區與中央、傳遞民眾心聲、傳達黨的關懷的紐帶作用。因此,新時期,新條件,新任務,需要新疆地區的播音員主持人高水準,嚴要求,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實現新疆地區廣播電視的跨越式發展,為廣大民眾在未來呈現更美好的中國愿景。
參考文獻:
[1]許澤夫,劉利人.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無聲語言[J].中國有線電視,2000(6).
[2]陳京生.華語廣播電視媒體語言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3]張政法.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話語責任[J].蘭州學刊,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