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內蒙古科技大學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金明鷗李 波(內蒙古科技大學 發展規劃處,內蒙古 包頭 0400;內蒙古科技大學 黨委宣傳部,內蒙古 包頭 0400)
?
高校校報對大學生記者團建設的作用探析
——以內蒙古科技大學為例
金明鷗1李 波2
(1內蒙古科技大學 發展規劃處,內蒙古 包頭 014010;2內蒙古科技大學 黨委宣傳部,內蒙古 包頭 014010)
摘 要:本文基于高校校報的育人功能,從校報有助于加強大學生記者的政治素養、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培養他們的文化素質、增強大學生記者團的凝聚力四個方面,著重探討了校報對大學生記者團建設的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校校報;大學生記者團;育人作用
李波(1963—),女,內蒙古科技大學副編審,主要從事校報編審和學團建設研究工作。
《高等教育法》明確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提出,“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學校要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過:“只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學生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和諧發展的人。”由此可見,人才培養是高校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務,高校所有工作都應該圍繞著培養學生成為適應國家建設和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這個中心來進行。
在我校,校報作為學校黨委機關報,長期以來一直堅持辦報育人的宗旨,并且早已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有效陣地。校報編輯部隸屬于學校黨委宣傳部,大學生記者團隸屬于校報編輯部。大學生記者團除為每期校報提供一定數量的稿件外,還參與整個校報的前期策劃、稿件采寫、稿件編審、版面制作、圖片照片的提供、校對、發行等工作。可以說,校報幾乎是大學生記者團自己的作品,也是他們最好的練兵場。校報編輯部的老師對大學生記者團進行全程跟蹤和全面指導。校報與大學生記者團緊密聯系,相得益彰,對大學生記者團建設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其對大學生記者團的育人功能和作用也是其他機構與媒介不能替代的。
新聞本身不帶有政治性,但又不可能脫離政治。作為校園內占據主導地位的媒體、學校的第一要報,校報擔負著“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歷史使命,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作為學校強有力的宣傳手段,校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獨特優勢。校報要求近水樓臺的編輯人員,即有著“大學生記者”這一特殊身份的大學生,具有較好的黨性原則、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堅定的政治立場和較高的政治覺悟,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樹立起正確的職業觀,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緊緊圍繞國家的形勢及學校的中心工作客觀反映、及時報道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學生工作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成果,積極宣傳優秀師生,大力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這也是大學生記者的職責所在。
作為大學生記者團社會實踐的堅實陣地,校報要求大學生記者一邊承擔具體的工作任務,一邊接受必需的職業技能培訓,在工作中學習,在實踐中鍛煉,邊干邊學,邊戰邊訓。特別是對于新記者,他們最初入團時通常欠缺新聞基礎知識,職業技能也極為匱乏。為此,采用師徒制培養新記者,讓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實戰經驗豐富的老記者與新記者組成對子。新記者必須跟隨老記者進行校報所要求的人物專訪、稿件采寫等任務,老記者親自帶領并指導新記者參與、完成校報編輯、排版、校對等工作。在實踐中,老記者毫無保留地言傳身教,教給新記者敏銳觀察、捕捉、鑒別新聞的技巧,以恰當的角度、合適的層次進行新聞報道的技能;新記者飽含熱情,虛心請教,認真學習,積極實踐。在校報工作實戰中,老記者的傳幫帶作用,不僅培養了新記者的責任心和實干精神,增強了他們的才干、本領,提高了他們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使得他們快速成長成熟,而且老記者自己也在不斷積累、日漸完善,新老記者結伴成長。
校報宣傳報道學校的大政方針、改革與發展動態和重大成果等,客觀反映出廣大師生的工作、學習和精神風貌,營造著學校建設發展中的文化氛圍,展示了校園風氣和校園精神。因此,校報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相應地,大學生記者團所做的工作、開展的活動本身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校報和大學生記者團兩者緊密結合、有機作用、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一方面,大學生記者團立足學校,放眼社會,通過采訪、撰文等,在校報上積極報道學校及優秀師生,發揮了校園宣傳“生力軍”的作用,為校報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另一方面,校報包含廣泛的內容、豐富的知識、多樣的形式、大量的信息,集政治、新聞、知識、趣味等于一體,顯現出校園文化,推進了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這也促使大學生記者在日積月累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有意無意間、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人文素質,提升了綜合能力。
大學生記者團的成員來自不同的地域、學院、專業和班級,有著不同的年齡、性格、經歷和特點。他們最初因為擁有共同的興趣而與校報結緣,走到一起,組建了一支團隊——大學生記者團。他們從最初入團時的懵懵懂懂、膽怯害羞,到最后離團時的成熟穩重、依依不舍,都表明這支團隊具有較強的凝聚力。
團隊只有具備較強的凝聚力,才能提高戰斗力,進而更好地發揮作用,順利、圓滿地完成任務。校報對于增強大學生記者團的凝聚力起到了促進作用。校報為大學生記者團提供了一個共同、具體的目標,即完成校報任務。這個
目標既是團隊目標也是個人目標,團隊目標與個人目標融于一體,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高度一致。這為增強大學生記者團的凝聚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校報學生專版的任務由多個環節的子任務組成,這些子任務既相互銜接又相對獨立。專版的創新、專欄的設置、專題的策劃、稿件的采寫、報紙的編輯、版面的設計、文圖的搭配等,都是由大學生記者分工與合作完成的,其中難免會有困難、矛盾、委屈,甚至是對立。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完成既定的任務,大學生記者團應注重內部管理,加強交流溝通,要有團隊意識,顧全大局;要彼此尊重,心胸豁達;要學會運用合適的表達方式,搞好人際關系;要努力化解矛盾,提高解決矛盾的能力與技巧。大學生記者較好地交流與溝通,能極大地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完成校報任務的過程,本身就是增強大學生記者團凝聚力的實實在在的有效的訓練過程。
育人是高校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務。高校校報應牢牢立足于學校宣傳工作的主陣地,積極圍繞這個首要任務,發揮育人功能,加強大學生記者團的建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培養大學生記者的政治素養和職業素養,增強大學生記者團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提升其校園新聞工作的水平。將大學生記者團打造成為一支政治上可靠、業務能力強、整體素質高的隊伍,促使他們在校園新聞宣傳和文化建設等工作中,更好地發揮特有的功能和重要的作用,更好地服務于校報、服務于廣大師生,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林山.高校校報的功能與特色[J].新聞窗,2011(04):135-136.
[2] 劉寧.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記者隊伍[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120-123.
[3] 王春宏.論高校校報大學生記者團的育人作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9):151-152.
[4] 劉冠群.論高校校報在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D].河北大學,2008.
[5] 張利剛.拓展訓練提高大學生團隊凝聚力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4(04):76-79.
[6] 陳慧椅.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途徑探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3):72-73.
作者簡介:金明鷗(1964—),女,內蒙古科技大學教授,主要從事高教研究和數學教學工作。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4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教學(教改)研究項目《校報在學生培養中的作用——探索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發揮校報的育人功能》(編號:JY2014025)部分成果;2014年內蒙古科技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以3M模式為基礎的大學生社團創新實踐》(編號:DJSZ2014002)部分成果
中圖分類號:G21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2-00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