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萍(重慶工商大學 輿情研究中心,重慶 400060)
?
重慶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
文秋萍
(重慶工商大學 輿情研究中心,重慶 400060)
摘 要:隨著微信成為時下最受歡迎的一種移動社交工具,眾多組織、機構、團體等紛紛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線上宣傳和推廣,重慶市的高校也不例外。本文以《中國青年報》每周一推出的全國高校微信公眾號排行榜為參考依據,選取了重慶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南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和重慶工商大學六家影響力較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校微信公眾號作為研究樣本,對這些樣本從2015年12月15日至12月31日這半個月時間內推送的信息,從推送時間、推送內容、推送形式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進而探討重慶市高校微信公眾號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關鍵詞:重慶高校;官方微信;發展策略
繼微博后,微信公眾平臺成為高校的重要宣傳陣地。目前,重慶市已建立起官方微信公眾號的高校數量頗多,但各高校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策略卻大相徑庭,傳播效果也參差不齊。
(一)發展情況
1.推送頻率及時間。信息推送頻率方面,統計數據顯示,重慶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信息推送頻率有高有低,除重慶大學和西南政法大學每天都推送信息外,其他高校的推送頻率相對較低,重慶郵電大學和重慶交通大學半月推送4條,西南大學更少,半個月推送2條。推送時間上,除西南政法大學的推送時間相對規律,幾乎都在18點至19點30外,其他高校的推送時間不固定,主要集中在下午和晚上。究其原因,可能與學生團隊的運營和學生為主要受眾有關。學生團隊是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主要運營者,學生群體則是其主要受眾群,學生的作息時間必然會影響信息的搜集、編輯和推送時間,因而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的時間也只能集中在學生課后的休息時間。
2.推送內容及形式。作為高校發布信息的官方平臺之一,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基本能滿足師生群體的信息需求。重慶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所推送的信息主要涵蓋學校成就成績、師生動態、校園活動和校園環境等,內容較豐富。從12月15日至12月31日,六家高校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一共推送91篇文章(如下圖所示),以校園活動和學校成就成績類信息為主,各達23篇、18篇。公告信息和介紹優秀學生及團隊的信息次之,分別為11篇和9篇。講述教師先進事跡的文章有6篇,介紹校園美景的文章8篇,介紹校園美食的文章共2篇,其他類文章14篇。重慶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的方式較為單一,主要集中于文字加圖片的推送方式。六所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僅西南政法大學和重慶交通大學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使用了除文字和圖片以外的推送形式。91篇文章中,將文字、圖片、視頻和音頻中任意三種形式相結合進行推送的信息僅5條。

3.功能設置。目前,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功能設置分為智能回復和菜單功能。[1]智能回復主要是“關鍵詞回復”,即直接在對話框內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詞,系統針對該關鍵詞做出相應回復。菜單功能則是存在于會話界面的一種導航式服務,供用戶瀏覽新聞、查詢信息、娛樂社交、用戶反饋、鏈接其他等。重慶各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功能的設置和欄目的建構都基于傳播學校動態,發布校園信息,搭建服務師生交流溝通平臺的宗旨。除關鍵詞的智能回復外,大部分高校(除西南大學外)設置了菜單導航功能。在這些功能中,5所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均設置了信息查詢功能,設置瀏覽信息功能的有4個,設置娛樂社交功能的有4個,具備其他鏈接功能的有4個,設置用戶反饋功能的僅有1個。這說明,重慶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對與用戶的互動重視程度不高,信息的傳播還停留在單向傳播階段。
(二)存在的問題
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發展,重慶部分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信息內容、推送時間和推送形式上也形成了自己的固定風格。但是,重慶大部分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仍然存在一些顯著的問題。
1.運營團隊相對松散。重慶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多由學校宣傳部門統籌管理,專門的老師主管負責,學生承擔具體的信息收集、編輯和發送工作。但由于缺乏相應的管理體系,運營機制和培訓、考核機制也不完善,再加上學生的流動性強,運營團隊中的成員大多數為兼職,導致運營團隊相對松散,不利于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持續發展。
2.推送時間不固定,形式單一。重慶六所高校中僅一所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的時間較為固定,其他高校推送信息的時間稍顯隨意,多集中在下午和晚上。這種無規律的推送時間會減少受眾對官方微信的黏性,不利于培養忠實受眾群。另外,文字、圖片、視頻和音頻相互結合進行推送,原本是微信的一大特色,然而目前重慶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并未對該優勢加以利用,還是以傳統的文字加圖片的方式推送信息。
3.互動性不足。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互動分為3種:一是運營方與用戶之間的互動,二是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三是官微與其他媒體的互動。重慶大部分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缺少與用戶互動的窗口,也未提供用戶與用戶互動的平臺,在與其他媒體互動方面也稍顯劣勢,既未與其他校園媒體形成“校園全媒體聯盟”,也很少與社會媒體合作,這不利于實現官方微信的傳播效果,也不利于其影響力的擴大。
(一)構建專業運營團隊,完善相關體系機制
一支專業的運營團隊是保障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高效高質運轉的基礎。在現有的管理模式下,充分利用高校優質資源,集中構建一支由專業老師牽頭負責,由擅長系統平臺開發和維護的學生,具有信息敏銳度的專業學生記者,具有良好排版、編輯技巧的優秀學生編輯,熟悉網絡環境和社交媒體的資深學生網民等組成的優秀運營團隊。
團隊組建成功后,通過邀請相關研究者、專業技術人員等對其進行培訓、指導,加強對這些優秀團隊成員的專業培訓。同時,制定并完善相關的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考核機制等,堅決保證不出現賬號“休眠”或“停擺”的情況。
(二)立足師生群體需求,打造精品實用內容
新聞報道講究貼近性,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推送的信息也不例外。廣大師生是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主要受眾,因此高校官方微信推送的信息一定要立足師生,以師生需求出發,盡可能貼近師生生活,滿足師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需求。
至于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推送時間和推送頻率,有研究者曾通過統計《南方周末》“中國高校微信排行榜”2015年1月4日至5月18日期間排名周榜第一的高校官方微信推送的信息,得出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的頻率和數量“控制在每天發布2條信息,每天發布1次信息較為適宜”。[2]雖然該結果不能一概而論,但也可做適當參考。
(三)增強互動意識,形成校園全媒體聯盟
加強運營方與用戶的互動已經成為重慶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展的一個迫切命題。微信特有的一對一私密性為官方微信公眾號與用戶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兩者可自由實現雙向互動。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應當充分利用留言功能或者活動互動等渠道,及時對用戶意見進行回復,實現為師生服務的目標。西南政法大學的“法律診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通過一對一的私人法律咨詢服務,與用戶展開良好互動。
加強與其他媒體的互動是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擴大影響力的重要一步。浙江大學已開發微信微博聯盟,通過浙大官方微信“互動交流”中的“新媒體聯盟”就能看到各學院、各社團的微信、微博,這種“連成一片”的宣傳方式,既能增加彼此的關注度,也能擴大自身的影響力。[3]除了加強與其他校園媒體,如校園電視臺、廣播臺、校報等的合作外,重慶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也應當進行類似浙江大學官微“新媒體聯盟”的嘗試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歐陽世芬,蔡雨娟.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的現狀和運營策略探析[J].視聽,2015(07):150.
[2] 彭麗娟.關于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的現狀與思考[J].新聞知識,2015(07):84-86.
[3] 韓姝.框架理論下重慶三所高校官方微信的內容分析[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06):115-118.
作者簡介:文秋萍(1992—),女,重慶巫溪人,重慶工商大學輿情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傳播學。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2-0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