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然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0)
?
大數據時代下政府輿論能力的建設研究
韓振然
(渤海大學,遼寧錦州121000)
摘要:大數據時代下,政府的輿論宣傳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直面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政府對自身進行改革,不斷改進輿論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話語權,在堅守傳統輿論陣地不丟失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新的輿論陣地和渠道,是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偉大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輿論導向;大數據;政府
(一)有利于堅持黨的領導,積極正確地傳播黨的方針政策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1]由此可以看出習近平總書記對輿論宣傳工作的高度重視。我國各級政府的宣傳工作能不能做好,能不能讓人民群眾自覺自愿地接受,關系著黨的大政方針能不能及時準確地被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和掌握,關系著黨的領導是加強還是削弱。增強政府的輿論引導能力是加強黨的領導能力的重要措施。
(二)有利于增強政府公信力,維護社會穩定
大數據具有信息來源多樣、信息量巨大、信息傳播迅速等特點。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權威信息可能會缺乏或者被埋沒在信息的海洋之中,同時,各種片面信息甚至是謠言也會自然而然地在網絡中傳播開來。一方面,如果政府不能及時發現這些負面信息并迅速予以反應的話,人們的注意力將很快關注到這些負面信息,這將對社會的穩定產生巨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每當出現社會熱點問題時,人們總是希望政府等權威部門可以及時發布準確信息,保證民眾的知情權。如果此時政府部門權威信息發布不及時,小道消息甚至謠言就會乘虛而入,權威信息將失去生存的空間。
(三)拓寬了民意渠道,有利于政府及時了解公民訴求
大數據與互聯網為拓寬民意渠道、增強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交流和聯系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性。但是,民意渠道的拓寬以及政府對公民訴求的及時了解和回應,關鍵在于政府的意愿和相關制度的設立。在這方面,我國各級政府已經有了不小的成果:從2005年兩會期間的“我有問題問總理”活動,一直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政務公開、網上政府、領導干部在線回答公民問題等現象,都表明互聯網已經成為聯系政府與公民的重要渠道,在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和政府工作的改進過程中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
(一)輿論建設的理念落后,思維停留在傳統輿論時代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的宣傳依舊以傳統方式為主,輿論建設的理念相對落后,無法適應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廣泛應用的現實條件。傳統的政府輿論導向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單向度的傳播方式,只注重信息的發出和傳播,而忽視了信息的接受和受眾方對信息的反饋,往往以新聞通稿、評論員文章、新聞短評等方式自上而下地傳播。政府相關部門只負責對信息進行發布、傳播,工作的目的就是保證信息一級一級及時、準確地傳達下去,忽視了人民群眾等受眾對信息的接受、理解以及反饋。在互聯網條件下,輿論更多地體現出一種信息源多樣、信息雙向甚至多向交流的情況。每一個信息發布方也是信息的接受方,不存在一個純粹的信息發布者。信息來源與信息傳播的多元化是互聯網信息時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但是,我國各級政府受到傳統輿論時代思維方式的影響嚴重,依舊把輿論工作看做是信息的單向度傳播,沒有認識到在傳遞信息的同時接收反饋信息的重要性。這種情況將制約政府對公民訴求的傾聽與回應,阻礙政府與公民的聯系與交流,不利于當前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建設。
(二)政府相關部門缺乏權威的自媒體平臺信息發布渠道
各級政府的輿論建設和輿論導向觀念落后,忽視了大數據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這就導致政府相關部門忽視了在互聯網上建設輿論宣傳陣地,缺乏權威的自媒體平臺信息發布渠道。自媒體平臺的代表主要有QQ空間、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百度貼吧等。有別于由專業媒體機構主導的信息傳播,自媒體傳播是由普通大眾主導的信息傳播活動,它由傳統的“點到面”的傳播轉化為“點到點”的對等傳播。自媒體平臺的重要特點是平民化及信息的廣泛交互性。任何公民、個人只要有一臺鏈接到互聯網的電腦,便可以在自媒體平臺上發布、傳播、評論信息。這種信息傳播方式是前所未有的。但是面對自媒體這樣一個發展迅速、影響力日益深遠的信息傳播渠道,我國各級政府的反應卻是大大落后,沒有迅速占領信息制高點。大部分政府沒有開通自媒體平臺的信息發布渠道,或者開通了相關渠道但是信息更新不及時,有的甚至變成了“僵尸賬號”。政府信息發布依舊以政府官方網站為主,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和優勢,嚴重制約了政府的權威信息的傳播。
(三)缺乏信息傳播、輿論引導的快速反應機制
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傳播速度是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比擬的。在信息以幾何速度傳播的情況下,任何的遲疑都將使自己發出的信息深深埋沒在信息洪流之中,使其失去應有的作用。特別是對政府來說,每當遇到重大的社會熱點事件時,及時、準確、權威地發布信息,回應社會關切是首要任務。但現實情況卻是我國各級政府在信息傳播和輿論引導方面缺乏系統、有效的反應機制,在發生社會熱點問題時,政府的權威回應總是落后于公眾的關注,表現出一種公民不追問,媒體不關注,政府便不理會、不回應的現象。導致這種表象的深層原因是政府內部缺少制度化的快速反應機制。一方面,社會熱點問題發生時,政府沒有便捷的渠道及時了解相關信息,給政府作出反應造成了阻礙;另一方面,相關宣傳部門面對社會熱點問題不敢也沒有權力及時作出回應,往往需要請示相關領導和上級部門,一來一往浪費了大量時間,也容易引起公眾的不滿。
(四)缺乏相關專業人員,工作人員不具備專業化的輿論建設能力
在大數據時代下,政府在輿論方面的功能不再是簡單地發布信息,而是集信息的搜集、整理、發布與回應等各方面工作于一身。普通的公務員越來越難以滿足需求。政府相關工作人員能力的不足必將導致政府的相關輿論工作不力,出現各種問題。例如,《人民日報》2016年05月06日19版刊文《魏則西留下的生命考題(不吐不快)》稱:“魏則西的遭遇,的確令人同情。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求醫’故事:父母變賣家產,四處奔波,為兒子治病,最終人財兩空。類似的悲劇屢屢重演,發人深思。假如一個人得了絕癥,究竟該做出怎樣的選擇?是不惜一切代價治療,還是順應自然規律?這是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生命考題。”①文章的出發點是提醒公民提高科學文化素養,正確對待生死,不應該為了不切實際的幻想輕信廣告宣傳。本是善意,基本觀點也靠得住,確實指出了目前我國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但是這篇文章的發表時間卻是一大敗筆。在廣大社會群眾都在關注“魏則西事件”,都在熱議誰應該對此事負責,如何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時,這樣一篇看似冷漠無情的文章,不僅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反而會刺激民眾更大的不滿甚至憤怒。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專業人士的缺乏容易使宣傳部門喪失對輿情的敏感性,從而導致其在輿論引導過程中出現偏差,甚至是導向相反的方向,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一)更新輿論建設的思想理念,提高對大數據時代輿論工作的認識
大數據時代的輿論宣傳有其自身的特點,各級政府在輿論導向和輿論建設方面應該摒棄落后的自上而下的單向度輿論宣傳理念和方式,不斷解放思想,主動迎合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投入互聯網時代的懷抱,積極主動地改變不適應當下輿論宣傳工作的方式和思路。
4月19日,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時強調: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不然怎么聯系群眾呢?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不斷提高這項本領。[2]各級政府都應該通過互聯網渠道積極主動了解民意,體察民情,積極融入互聯網社會,真正發揮互聯網、大數據在政府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不應該把互聯網看做洪水猛獸,看做政府開展工作的阻礙。
(二)各級政府引入輿論宣傳專業人才,積極拓寬自媒體平臺傳播渠道
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對社會的推動最終還是要靠人來實現。面對當今社會輿論宣傳的新技術、新情況,各級政府在投入新設備、利用新資源的基礎上,應該招收懂輿論宣傳的專業人才,特別是懂得傳播學、社會心理學等緊扣輿論導向和建設的專業人才,把專業的工作交給真正專業的人來做。各級政府領導只需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具體的工作應該放權給專業的宣傳人員,使其根據現實情況自主決定和處理工作中的具體情況,防止外行領導干涉內行的情況出現,真正使輿論工作發揮應有的效果。
同時,在鞏固各級政府官方網站等傳統輿論宣傳陣地的基礎上,積極拓展自媒體平臺傳播渠道,廣泛使用微信、微博等新興渠道及移動客戶端渠道,使輿論宣傳渠道多元化、廣泛化,利用各種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如動畫、短視頻等宣傳黨的路線、大政方針以及政府的具體政策,增強傳播吸引力,提高輿論宣傳效果。
(三)建立輿論宣傳引導快速反應機制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最大特點便是信息傳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更新、傳播的速度非常快。往往是一個地方發生事件不過短短幾個小時便可以傳播到全世界任意一個角落,一些關注度高的事件甚至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而權威信息的不及時會給小道消息甚至是謠言留下生存的空間。面對這種情況,各級政府應該樹立“以快制快”的思維方式,建立輿論宣傳引導快速反應機制,設立相關應急預案,指定專人負責輿論快速反應。面對突發情況,應該根據相關預案及時作出權威回應,占領信息制高點,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保障信息透明,表明政府態度,杜絕謠言傳播,避免產生不可控的后果。
注釋:①《人民日報》,2016年05月06日19版。
參考文獻:
[1]黨媒姓黨重在全方位堅持正確輿論導向[DB/OL].南方網,2016-02-23.
[2]習近平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DB/OL].新華網,2016-04-19.
[3]杜向民.自媒體環境下黨刊黨媒引領主流意識形態的進路探析[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01):18-19.
[4]楊雪.網絡自媒體時代政府公信力建設的新問題及措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01):209-211.
[5]王海龍.網絡輿論與執政黨的輿論引導工作[D].中共中央黨校,2008.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0-0313-02
作者簡介:韓振然,男,渤海大學,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