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楠(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068)
?
醫療劇對風險社會中醫患關系危機的溝通研究
李亞楠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068)
摘 要:現如今我們正處于貝克所言的“風險社會”中,轉型期的中國也在發展與改革過程中暴露出一系列的矛盾與人為風險危機。由于醫療市場化改革和醫院經營體制變革等多方面的轉變,近幾年的醫患關系并沒有在和諧的氛圍中得到更好的發展,醫生與患者之間長期建立起來的信任關系逐步垮塌,醫患關系呈現出惡性發展趨勢。醫療劇作為特殊的行業劇客觀、真實地再現了當前我國醫患關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很好地利用這種藝術的方式架起了醫院和社會溝通的橋梁。
關鍵詞:風險社會;醫患危機;醫療劇
德國社會學家盧曼說,現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除了冒險別無選擇的社會”。一系列風險事件的發生,宣告人類已經進入了德國社會學家烏爾里希貝克所言的“世界風險社會”。[1]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與一系列制度的變革,現在社會風險的結構已徹底發生了轉變,通常我們所看到的由自然因素導致的風險危機已被認識并得到防范與控制,但由不確定的人為因素導致的各類危機卻悄然地在社會中蔓延開來。
目前,中國正處于重要的社會轉型期,在現代化變遷與體制制度變革這一進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諸多社會矛盾與風險危機。我們生活在自然與社會環境中,時常受到疾病和死亡的威脅,有患必有醫,醫患關系由此產生并因其特殊性決定了在社會關系中的重要位置。[2]然而,由于醫療市場化改革和醫院經營體制變革等多方面的轉變,近幾年的醫患關系并沒有在和諧的氛圍中得到更好的發展,醫生與患者之間長期建立起來的信任關系逐步垮塌,醫患矛盾日益突出,醫鬧糾紛事件此起彼伏,并且每年都在呈上升之勢。更應值得我們去關注的是,面對存在的問題,雙方并沒有積極主動地去思考該如何化解,相反的惡性襲醫等暴力沖突事件頻頻被爆出,患者家屬的暴力行為使得醫生惶惶度日,進一步加劇了醫患矛盾。在很多情況下,醫生與患者之間無法進行正常的溝通和交流,彼此正在日益失去信任。
電視劇作為大眾休閑娛樂的一種傳播媒介,劇情內容大多來源于生活,在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同時也反映出社會現實。新聞報道中多次出現的病患襲醫事件用慘痛的方式讓醫患矛盾擺在了社會問題的突出位置,醫療劇就以劇情演繹的方式對此類問題進行了揭示與解讀。國內像《心術》《青年醫生》等醫療劇的播出客觀真實地呈現了我國醫患關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引起社會對醫患關系的重新認識與思考。作為特殊的行業劇,醫療劇應承擔起相應的媒體責任,即反映社會現實和緩解醫患矛盾等。優秀的醫療劇能反映出醫療行業的現狀,使觀眾對醫院生活有所了解并在觀看劇情的同時掌握一定的醫學知識,更好地利用這種藝術的方式架起了醫院和社會溝通的橋梁。本文就從醫療劇的角度來看其對風險社會中醫患危機的溝通意義。
(一)醫患關系進入“死胡同”
生存的本能決定了醫患關系發生的必然性,從當年深圳“八毛門”到“哈醫大殺醫”等事件的發生,緊張的情緒充斥在醫生與患者之間。醫院在百姓心中是救死扶傷的地方,在病人眼中醫生就是診療疾病時的救命稻草。過去,患者對醫生是絕對信任,如今卻是條件反射的習慣性質疑。過去,醫生會盡全力醫治患者,即便只有一絲希望。而如今,醫生只會謹慎地對患者給予救助,甚至在醫院會配備頭盔、鋼叉來防備病患及其家屬。在這樣的防范心理下,醫患的信任關系在種種負面的互動中逐漸惡化。[3]
糟糕的醫患關系情境下,醫生這個行業開始讓人望而止步。近幾年的報道顯示,國內各類醫科院校的報考人數呈大幅度下滑趨勢,除了學制長、分數高等原因外,近年來頻頻發生的“醫鬧風波”、“醫患矛盾”導致的惡性事件更令醫生這個職業不再令人向往。
當今社會,由于地緣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造成的鴻溝、隔膜、摩擦比比皆是,瞬息萬變。醫生與患者之間的緊張關系也正是知識、技術、職業價值和秩序隔膜所致的世俗沖突。醫患雙方在知識與信息的占有上不對稱,在權力制衡與決策主導性上具有雙重性,加上價值觀念的差異,使醫患之間成為“道德異鄉人”,[2]很多情況下無法正常的溝通與交流,彼此之間的關系慢慢走進一條“死胡同”。
(二)醫患危機中的心理情緒
醫患信任缺失心理是群體之間社會性情緒的一種反映,醫患之間的信任缺失是由多種心理因素構成或導致的[2]:有患者渴望得到更多安全感而存在的敏感心理,又有轉型期風險社會所帶來的挑戰促使政府層面做出的調整改革還未達到預期效果的不理解心理,同時作為另一方的醫療群體也存在著對患者的偏頗心理等都加速了醫患之間關系的斷裂。醫患之間的這種信任危機形成的不健康、不和諧的社會風氣已經沖擊了社會道德的基礎,無形之中進一步加大了社會風險,同時還誘發了其他社會風險的產生,這將不利于我們構建溫馨和諧、有人情味的社會。
(一)醫療劇概念及現狀
國內醫療劇以醫院這一場所為敘事創作背景,突出展現醫生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并在情節上穿插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由一個個現實生動的小故事來傳遞劇情所要表達的情感。國外醫療劇在內容展現上深刻犀利,在我國由于受到現存醫療環境的影響,創作者覺得醫療這個話題比較敏感,因此在內容的展開范圍上相對比較狹窄。
創作者在積極維護醫務工作者形象并努力打造觀眾心目中對醫生角色理想定位的同時,也對當前國內醫患關系中真實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突出矛盾與問題進行深入挖掘與表現。[4]
(二)醫療劇對醫患溝通的現實意義
醫療劇通過客觀真實地呈現當前的醫患關系現狀,在醫生與患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促進彼此之間的理解。
1.真實情景再現促進患者對醫學的了解。醫療劇通過真實地展現專業醫療知識、醫護人員緊張的工作情景,讓觀眾對醫院、醫生、病房和手術臺少了以往的陌生感、神秘感甚至恐懼感。[4]醫療劇的專業化特點不僅向觀眾傳遞著健康的信息內容,也展現了醫學的無力回天,在潛移默化中使觀眾了解了醫學的有限性。通常,患者對醫生和醫療技術抱有很深的希望,希望來到醫院就能藥到病除,但是,人類生老病死的自然生理過程是不可逆轉的,醫學現如今能夠達到的救治程度決定了只有少數疾病可以治愈,因此人們應該有一種正確的生命觀和醫療觀。另外,在電視劇《心術》的開篇所述患者陳平的案例就展示了醫療風險的不可避免性及現階段社會各方對醫療風險的不當處置,因此醫療劇在展示醫療風險的同時引發了社會對體制改革應對醫療風險的反思。[4]
2.真誠展現,促進醫患之間的相互理解。醫療劇讓觀眾暫時拋開醫患雙方的身份,從第三方的角度重新審視二者關系并做換位思考。
醫生對患者的理解。患者在遭受疾病時把希望寄托在可值得信任的醫生身上,此時醫生就應設身處地去體諒患者的恐懼和痛苦,給予其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在電視劇《心術》中劉晨曦醫生的女兒患有尿毒癥,醫生和患者家屬的雙重身份就使他十分理解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束手無措。[4]
患者對醫生的理解。醫療劇真實地展現了醫生這個職業平時緊張、忙碌的工作狀態。醫療救助的有限性使得醫生在救助病人時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風險,很多時候醫生要進行高強度的長時間工作,疲憊感在所難免,盡全力救助是每個醫生的本職信仰,患者應該體諒地進行換位思考。電視劇《醫者仁心》播出后,一位正與醫院產生糾紛的患者家屬對拍攝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務處的負責人說:“本來我不甘心,還要同你們糾纏下去的,但看了電視劇,覺得你們也很難,我站在你們的角度就能理解了,我就簽字了吧?!保?]
(一)樹立正確創作觀,增強責任意識
醫療劇有“電視劇皇冠上的明珠”之美譽,當前我國的醫患關系比較緊張,創作者需要站在醫患雙方的角度進行思考,弘揚一種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盡量淡化危機的恐慌感。醫療劇的特殊性在于其需要比較正確的專業知識作基礎,本著對觀眾負責的態度在劇情的編制與剪輯上要客觀真實。讓觀眾對醫院生活的人生百態通過電視劇有所了解,使醫護人員和患者雙方學會互相尊重和理解,避免電視劇向醫生或患者某一方“一邊倒”的現象。[5]
(二)加強對專業素質的培養
作為對社會現實危機問題的展現,編劇的創作、演員的表演都要體現出專業性,為此醫療劇的編劇跟演員應該主動去醫院等地方進行實地的體驗和感受。
(三)傳播健康信息 展現人文關懷
醫療劇在劇情演繹過程中也傳遞了很多健康信息知識,受眾在看劇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就了解很多醫學常識。另外,醫療劇在向觀眾傳播醫療知識和健康理念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能夠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和溝通理念。[5]醫患之間的緊張關系需要二者之間相互體諒與理解,怎么樣去緩和值得我們進行深入思考。
好的醫療劇體現了濃濃的人情味道,還原醫生與患者本來的真實面目,給予彼此一個反思的交流平臺,觀眾在看劇之后也會以一種理性的態度來分析看待真實存在于生活中的醫患矛盾與沖突。醫療劇在此過程中營造的人文關懷氛圍增進了醫患雙方的互信和理解,有助于促進社會和諧。
目前,我國正處于重要的社會轉型期,醫患關系危機在當今風險社會中的體現需要我們社會各方共同去緩解,醫療劇作為媒體一方只是一個方面的展現。作為醫療劇創作者應該認清形勢,站在更多的立場,往更深的角度去挖掘創作,承擔起一份媒體責任,為化解醫患溝通危機進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郭小平.風險社會的媒體傳播研究:社會建構論的視角[M].學習出版社,2013:25.
[2] 徐萍,王云嶺,曹永福.中國當代醫患關系研究[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1-2.
[3] 劉穎潔.斷裂與彌合:風險社會視閾下傳媒對醫患信任缺失心理的疏導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13-15.
[4] 燕娟,王洪奇,連婕,陳曉陽.醫療劇之于醫患溝通[J].醫學與哲學,總第492期,2014,35(1A):63-64.
[5] 袁鈺,伍林生.淺析國內醫療劇的媒體責任[J].醫學與哲學,總第524期,2015,36(5A):94-95.
作者簡介:李亞楠(1992—),女,山東肥城人,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藝術。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2-0120-02